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真值关系示意图,着重刻画了模态复合命题中模态联言命题、模态选言命题及其否定形式之间所存在的4个等值式、4个矛盾式和28个蕴涵式,这些等值式、矛盾式和蕴涵式都与人们的实际思维密切联系,均可借助自然语言的实例得到直观理解,并在思维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构造一个逻辑关系示意图 ,重点刻画了模态联言命题、模态选言命题与联言模态命题、选言模态命题之间所存在的 4个等值式、4个矛盾式和 32个蕴涵式 ,这些等值式、矛盾式和蕴涵式都与人们的实际思维密切联系 ,均可借助自然语言的实例得到直观理解 ,并在思维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推理的本质 在辩证逻辑中,概念是一总体,这个总体在判断中分化,只有经过推理才能达到新的统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推理都是探寻新结果,由已知到未知的思维形式。形式逻辑(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还是现代的数理逻辑)的推理和辩证逻辑的推理都是蕴涵式,即前提蕴涵结论。但形式逻辑的蕴涵仅仅是命题形式上的蕴涵,是无矛盾系统的蕴涵,这种蕴涵揭示的是命题间外在的必然联系;而辩证逻辑的蕴涵乃是命题辩证关系的蕴涵,是矛盾系统的蕴涵,这种蕴涵揭示的是概念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直言三段论的表述及其标准模式直言三段论的推理可表述为前提合取蕴涵结论式,也可以表述为二重蕴涵式,即:(M—P∧S—M)→S—P,或M—P→(S—M→S—P)前者的含义是;如果有大前提,并且有小前提.那么有结论.后者的含义是:如果有大前提,那么,如果有小前提,那么有结论.这两种表述式的含义完全一样.因此,二重蕴涵式与前提合取蕴涵式是等值的.三段论式的二重蕴涵化的理论根据是命题演算中的“蕴涵词引入规则”,此规则是说,如果从一系列命题A和一命题B能推出另一命题C,那么,从一系列命题A就可以推出以命题B为前件,命题C为后件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B→C.即:如果A∧B→C,那么A→(B→C).事实上,(A∧B→C)←→[A→(B→C)]是重言式.本文所述的三段论模式变形推理.将采用二重蕴涵式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依据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提出翻译的等值是译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绝对的等值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受译者自身的因素影响外,还受语境、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制约翻译等值的四个因素,以求更加客观地认识翻译等值问题,达到翻译等值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6.
命题逻辑所揭示的逻辑规律都是重言式,其中有一部分是重言等值式。重言等值式在逻辑学这个大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乃至普通逻辑的规律和推导工具。重言等值式的重要性质是:等值的两端具有相同的真值,←→的赋值永真,所以当等值的一端出现在任一公式中时,可以用另一端代替,而不改变原公式的真值。有些重言等值式是命题逻辑中常用的,因为这些重言等值式本身是逻辑规律,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主例 ,引用了大量的例证 ,从文化蕴涵的不等值性、文化蕴涵的非对应性、文化蕴涵的零对应性三方面对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盲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目的是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指出语言与文化的水乳交融关系 ,并强调文化背景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方式决定语言形式。由于各民族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就造成了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因此,研究语言的等值转换,首先应是思维方式的等值转换,思维方式的等值转换是等值翻译的核心。本文依据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语义调整及语言结构调整两方面,详细论述了在等值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转换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翻译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表面,片面地强调翻译技能的培养,应进行两种语言思维的对比教学,引导学生从语言深层语义上进行逻辑分析,提高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对思维转换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翻译效率。  相似文献   

9.
能够使用条件句做假设性思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特征。自然语言条件句的语义排歧,需要在区分条件句与条件命题、命题与命题函数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使用受限量化域的特殊形式蕴涵。在珀尔因果模型论的基础上对共伴式和干预式假设性思考的研究,使得假设性思考中基于形式蕴涵的量化机制得以清晰呈现。通过对量化机制的把握解决“实质蕴涵怪论”问题造成的假设性思考疑难,消除因果模型论的“反经典外貌”,维护实质蕴涵理论的基础性和普适性,经典逻辑在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基础功能和作用可得到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10.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11.
简单命题间的矛盾关系在论辩中须通过一定推理形式表现 ,三段论第一格的AAA式和EAE式 ,第三格的EAO式和AAI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真 ,则另一必假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假言联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及二难推理破坏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假 ,则另一必真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及换位 ,负命题及等值命题理论是简单命题矛盾关系在论辩中表现的理论基础。特称命题“特称量项”的不确定性只有在论辩中通过以上推理形式体现 ,这也是特称量项“有些”和日常用语“有些”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现代等值理论受到了诸多批评。针对等值理论面临的问题,皮姆提出将等值分为自然等值与单向等值,这种区分在一定程度上正视了等值语言学命题的矛盾,增强了其诠释能力与理论价值。文章主要介绍自然等值与单向等值的区分及意义,探讨它们在本地化产业中的新应用,并从自然等值与单向等值的角度剖析翻译中译者与机器、科技因素间比重权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言说体验之境并显示其中蕴涵的人生意义,既是文学言说的追求所在,也是文学言说的困境所在。不过言意矛盾并非仅仅体现为欲说之“意”难以转化为传达之“言”,其间的矛盾至少包括三种形态:“意”的丰饶与“言”的贫乏;语言本身固有的含义遮蔽了意义的表达;以及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对思维的限制。因此,言意矛盾实际上存在于两个过程之中:“意”向“言”的转化和“言”对“思”的禁锢,后者乃是更深刻也更根本的言意矛盾。  相似文献   

14.
谈自然语言等值命题韩永惠等值命题这一部分内容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等值式,对复杂的,或稍加变化的等值式便感到茫然,更谈不到举一反三了。而高校通用的一般《形式逻辑》教材,在等值类型的处理上,又仅限于几种简单的典型格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二难推理的三个理论问题:一是构成式和破坏式的内涵界定问题;二是构成式和破坏式的等值转换问题;三是选言前提的种类问题。深入研究这三个理论问题。在不断完善二难推理理论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正的英汉词语对等应该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和感情色彩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相当的.但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不存在某种绝对的对应.因此,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并探讨语言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者和语言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析和比较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不等值现象、词语的概念和范畴、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语的联想等方面.英汉词语不等值现象的产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1)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2)由于人们世界观不同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3)由于语言、文化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原则加以考虑:(1)直译以保留原词语的形象说法;(2)采用内涵相似的英汉表达法;(3)意译;(4)音译;(5)直译加注;(6)音译加注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人工智能中的识别问题,从数理逻辑中的蕴涵式A→B出发,引出并定义了蕴涵度的概念,并且利用这个概念建立几个关于计算机模式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蕴涵命题逻辑的基础上,借助强知识蕴涵,可以构建知识蕴涵直觉主义逻辑系统。结合知识蕴涵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的形式语义,可以证明知识蕴涵直觉主义逻辑系统具有可靠性和完全性。在该系统中,矛盾律仍然成立,但是排中律、双重否定消去律、司各脱法则都不再成立。在该系统中,弗协调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特征都被保留了下来,该系统给出了一个处理矛盾问题的既是弗协调的、又是直觉主义的兼容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的矛盾分析方法,既不能作直观的、经验的赫拉克利特式的朴素辩证法的理解和把握,也不能作概念的、思辨的黑格尔式的思辨辩证法的理解和把握,更不能作古希腊芝诺的"二分法"式的诡辩论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从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对它作实践辩证法的即从实践理解的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人们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误解,正确地理解、把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去把握、分析属人世界中的一切属人矛盾--即由人的活动所生成发展的实践的对立面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语义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蕴涵是一种特殊的语义推论,是语句的隐含义.具有否定、疑问、建议、命令以及请求等条件下的非恒定性、不可消除性、传递性、可分离性以及不可推导等规的特征、蕴涵与预设、同义、语义矛盾、含意等句际语义不同.可分为词汇蕴涵和原因.条件蕴涵两大类。对于蕴涵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揭示某些语言现象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