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古体诗所使用的句法手段和句法结构跟散文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为了适应修辞的特殊需要,对各种句法形式的实际选择和运用所表现出的倾向性却明显不同于散文,同时和近体诗相比也有自己的突出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修辞更能成就个性化的诗人。近些年来,陈先发在诗歌创作上的修辞探索引起人们的关注:借故翻新的互文性写作,古诗意象的唤醒和现代灵魂的注入,使诗歌表现出对生存与写作的多重焦虑;人与物的通灵及轮回意识增强了诗的魔幻色彩,产生了第三者观察视角和意象指向不确定等美学效应。设置非象征与象征的迷宫,通过自然隐晦揭示生死意识;感觉的具象化与自然的典故化,使诗歌形象灵动;复杂的简单与意义的含混使诗歌语言节奏自然,语义多重可解,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修辞更能成就个性化的诗人。近些年来,陈先发在诗歌创作上的修辞探索引起人们的关注:借故翻新的互文性写作,古诗意象的唤醒和现代灵魂的注入,使诗歌表现出对生存与写作的多重焦虑;人与物的通灵及轮回意识增强了诗的魔幻色彩,产生了第三者观察视角和意象指向不确定等美学效应。设置非象征与象征的迷宫,通过自然隐晦揭示生死意识;感觉的具象化与自然的典故化,使诗歌形象灵动;复杂的简单与意义的含混使诗歌语言节奏自然,语义多重可解,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4.
数词在诗歌中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描写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效果。本文从中国古典诗史的实例出发,对诗歌中数词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特点、作用,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科技词语和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词语的化入、引申或直接切入当代文坛,丰富了文学评论语言和文学作品语言。这种语言现象表现出来的特点、规律及产生的效果是:不少科技词语的使用意义宽泛化;某些科技词语可能具有比喻、夸张、借代、大词小用等修辞效果;具有时代气息;呈现出既变异又必须接受规范,同时又催生新的规范的辩证过程;有利于增添原本所没有的感情色彩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 ,而语言中表现色彩的词语 ,由于比较容易感知 ,有迹象可寻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在诗歌中 ,灵活恰当地运用颜色词来传神写意 ,能够将作者的美感经验比较充分的传达 ,让读者再度体味到诗歌蕴藏的深厚意趣。本文结合中俄诗人创作实践 ,从修辞学的角度阐述了颜色词在诗歌中的 8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英美诗歌中修辞意象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领略诗歌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几种常用的修辞意象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拟人意象及通感意象。精当的比喻会使形象更加鲜明,象征意象则是思想的荷载物,拟人意象强调物和人的相通相融之处,而通感意象表现为各种感觉互通有无,带给读者以新奇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诗歌在表现心灵世界上独树一帜.迄今为止,研究者在分析李商隐的这种诗歌风貌时都倾向于从唐代社会状况、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性格气质以及唐诗发展史几方面阐释.文章通过李商隐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认为这不仅是诗人内心感觉的外化,而且是他自觉修辞的结果.两者密不可分.这种自觉修辞艺术极大地开拓了心灵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进程和抒情方式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客观上也促进了诗词文体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唐宋近体诗中用和不用虚词的原因和效果进行了探讨。探讨的结论是近体诗中恰当运用虚词会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由此,这种出于语用目的的修辞用法转化成了新的规范。截取汉语的一个历时断面,唐宋近体诗中的虚词运用可以作为说明修辞与汉语规范的关系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0.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倒装”是相对于行文中的正常语序而言,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诗歌创作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布拉格学派的标记理论原理,“倒装”可分为“无标记倒装”和“有标记倒装”.在英语诗歌中,“倒装”偏离了人们的认知规律,故称为“有标记倒装”.就其修辞功能而言,“倒装”在英诗中的应用至少具有3个方面的功能:第一,表示强调突出效果;第二,平抑音韵强化节奏;第三,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了解倒装的这些修辞效果,有利于读者加强对英诗的鉴赏.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修辞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的现代传播技术革命正在引发一场重大的修辞变革。修辞主体全民化和交往形式网络化的背后潜藏的是运作方式、传输手段、信息内容、修辞语境和修辞心理等修辞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3.
修辞形势作为西方修辞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最早是由著名修辞学家Bizter提出的,他认为任何一种修辞行为都是对一个事先存在的"修辞形势"作出的反应,即先有修辞形势后有修辞话语。修辞学者Vatz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修辞形势是一种话语构筑和解读,并不是客观存在。将二者的辩论进行理论与分析有重要意义,将为我们评估当代修辞事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传统修辞、表达修辞和认知修辞学派对写作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现代传统修辞关注的是写作的形式,强调写作的策略,提出对于段落的组织和发展的方法,对段落、句子的展开方式和方法上;表达修辞把取材阶段重新纳入写作研究范畴之中,对叙述问的写作有积极的影响;认知修辞把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写作研究中,并发现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叠字具有多种修辞作用,广泛地为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所运用。本文就古典诗歌中的叠字状况和修辞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修辞原则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代修辞观念 ,认为“适应题旨情境”只能作为一条重要的修辞分原则 ,而不能作为一条修辞的总原则。修辞除了要遵循该原则外 ,还必须遵循其他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色扮演的秩序化写照。其次,由职业性质决定的“文坐武立”以及由体质状况决定的“体弱多坐”现象,也形成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园地里的道道景观,尤其是《三国志演义》关于诸葛亮的坐态以及关羽的立姿等造型性描写颇耐寻味。说到底,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态立姿的描写是人物“生存寓言”的投射,特别是种种坐态描写更包含着哲理化的政治修辞和宗教修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