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价值多元化的困惑、重智主义倾向的影响、不合理的德育评价制度的误导、德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致使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必须重新定位德育目标,更新德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科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惑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高校德育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心深处的理念冲突和现实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困惑.高校德育主体需要做好心灵的准备,既要正视自身的矛盾困惑,又要自觉地研究自身的矛盾困惑,以实现对自我矛盾困惑的超越,以此提升自我的人性,促使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推动高校德育主客体的融合,增强高校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主要表现为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异化、德育客体的反主体化和德育客体的非客体化。自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德育走出主体性困惑提供了发展机遇。它不仅有利于德育主体客体化、德育客体主体化,而且有利于德育主客体交互主体化。面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德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媒体搭建德育交互主体性平台,有效发挥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德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形成德育共同主体性,以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德育实际效果不理想 ,主要原因在于 :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德育内容陈旧 ,缺乏时代特色 ;德育方法单一 ;教师素质不高等。提高德育实效需要采取的措施 :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都重视德育 ;德育管理规范化 ;德育内容体现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德育过程主体化和提高教师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需要的视角,对大学德育的效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大学生道德危机源于非理性的需要,而需要的错位则是大学德育的顽症,即德育目标忽略了人的主体需要,德育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导致了大学德育繁荣与荒凉并存的局面,最后指出了提升大学德育效力的途径——回归理性需要,正视人的主体需要,针对社会现实需要,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达成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导致德育低效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德育改革也就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应全面推进,综合治理。校本课程既是一门课程,又要求以校为本,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得我们若将其与德育嫁接。就有利于站在课程的高度对传统德育弊端进行全面审视;有利于教师成为德育资源开发的主体,从而使德育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使德育形式更生动活泼,使德育活动能规范有序地开展,真正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生为本--高校德育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是西方社会的重要哲学思潮,而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则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刻体现。在高校德育中,存在主义教育思潮既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内核,又需要对消极部分进行改造和超越。要通过学生个性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德育目标的确立,理论讲授与沟通对话互补的德育方法的完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同步的师生关系的培养,真正建构符合中国现实状况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建国以来形成的德育模式逐渐显示出了它的不足和局限 ,随着新世纪、新时期的到来 ,高校德育需要一种新的模式 ,而这种新模式要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可操作性、科学的管理体制、注重双向互动、教师有较高的素质等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1.
现代德育内容的科学建构是德育的重要问题,其中特别是基础德育目标的选择确定更是至关重要。家庭伦理道德应是德育内容体系的基石;在德育内容尤其是基础德育目标的选择确定时,要注意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的统一,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接受机制。儒家对基础德育目标选择的策略在今天既有方法论的启示,也有可供参考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息化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特征,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高校德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澄清社会信息化进程中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惑,探讨了如何在社会转型期进行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师人格是德育有效性的基本保障,而当前德育教师面临着“人学”困境、现代性困境和伦理困境等诸多人格困境。深入剖析德育教师的人格困境及其与德育本身、现代性、现代教师伦理之间的张力与关联,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研究德育教师群体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德育持续发展的必要性,阐述了教师素质是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根本目标,创新是其根本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现状与创新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21世纪我国高校德育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德育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构建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面向新的世纪,还需要继续探索高校德育适应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高校德育的内在规律,进行古今中外的综合比较研究,完善高校德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外语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德育渗透的难度较大,但其育人的意义更为现实和重要。要做好外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外语教师一要增强育人意识,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教书育人:二要重视德育渗透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通过外语教学,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的生命力系于其实效性,要保证高校德育的有效进行,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树立正确的德育理想,注重德育的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大力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随着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德育的提出在于,网络的社会本质是网络德育的社会基础,它决定了网络需要道德和网民需要德育,网络社会中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求革新传统德育而实施网络德育,网络社会中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需要网络道德来规范和矫正。网络德育的关键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德育环境、内容、手段及被教育者的影响,提出高校德育要优化环境,要处理好德育内容与手段、发展与创新的关系,要以新型的德育教育者形象去塑造新的德育对象,以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