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诗正义》注疏分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诗正义》从体例上看是对毛诗经文、传、笺的阐释,其原貌以正义为主,只标经注起止。南宋绍熙年间始合正义于毛诗经注本中,遂有《毛诗注疏》之称。南宋晚期建本又引《毛诗释文》附注疏之中,称之为附释音《毛诗注疏》,是为其后各本注疏之祖。注疏合著渊源有自,引注附经可以追溯到刘歆、马融,而唐人将音注字旁,又开宋人《注疏》、《释文》合刻本之先河。将《毛诗正义》与经、注、释文合著,实现了文字、音读、疏义的三统一,成为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体例,为《诗》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但割裂疏文,却造成讹误增多、疏文支离、认读阻塞和义注疏混称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毛诗正义》引用《尔雅》的情况予以考辨,以较其异同,观其流变,正其讹误,为人们阅读和比较研究提供以资参考的语料。《毛诗正义》共引用《尔雅》1477条,相同1218条,占总数的82.46%;相异259条,占总数的17.54%。相异的比例如此之大,表明流行到今天的通释语义专著《尔雅》,由于辗转传抄和翻刻,错误在所难免;而随文释义的传注《毛诗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既有严格按照原书引用的,也有为了解经需要而化用《尔雅》原文以及阐释语境意义的,还有由于个人学术风格、缺乏严谨或校勘不精而误引的。因此,我们在阅读和使用这些文献时,既要尊从,也要鉴别,尽可能地还原其本来面目,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孔颖达《毛诗正义》广泛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性情思想,其性情思想主要内容为:性情的本体是"气";"受气"的厚薄不同使人性分为九等,各等善恶不同;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来教化人民,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教化得以成功的依据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性由恶趋善、性情中和;教化最有效的手段是诗与乐。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语法学角度出发,归纳概括了<毛诗诂训传>这部训诂学著作中的六种语法分析方法,指出将<诗经>原文同<毛传>传文相比较,可以看出部分语法现象从先秦到西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点校本)是对<十三经注疏>的第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由于规模宏大,内容艰深奥涩,整理的难度大,<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点校本)的标点存在很多问题:该断未断;应该属连却断开;引文的标点出现错误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作为《毛诗正义》主要训解形式之一的串讲作了具体分析,认为串讲主要是对经、序的串讲,并有其具体的体式与方法。本文试将串讲经义的体式与方法归纳为传笺文字结合;对传笺的补充添加;尽量与经文文字对应,语气一致等。将串讲序义的体式与方法归纳为点明篇章主旨;点明诗歌排序问题;点明诗歌创作缘由;指出经序对应关系等。力图尽量反映《毛诗正义》串讲的面貌,乞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毛诗正义》的训解及唐代的诗经学。  相似文献   

7.
《尚书》训释三题刘运兴释“乃言维服”《尚书·说命中》记商王武丁以傅说为相,傅说直言教王以政要,王曰:“旨哉!说,乃言维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旨,美也。伪孔传曰“美其所言皆可服行”,“汝若不善于所言,则我无闻于所行之事”,率皆望文臆揣,支离属辞...  相似文献   

8.
记录语言的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音义结合而成的词是语言的重要因素;文字不是语言,但它能记录语言。最理想的文字,应该是形、音、义三者完全统一,但语言是无穷的,文字则是有限的,因而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字都似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形意体系的汉字,在记录音义结合的词的时候,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矛盾:有利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所谓假借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书写形体不  相似文献   

9.
文章训释<祖堂集>中若干词语,这些词语均有补正<汉语大词典>、<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语文辞书阙失--包括词语失收、词义缺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孟子》的《梁惠王上》“以御于家邦”、《滕文公上》“劳之来之”、《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怨女”等三处的旧注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御”应训为“引”并进而引申为“推及”;“劳、来”不应分为二义,皆应训为“勤”;“怨女”与“旷夫”相对为文,“怨”通“蕴”,应作“积聚”解,“怨女”指囤积在宫中的妇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尔雅》的训释从三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描述:《尔雅》辑录故训,兼采并蓄,其训释的性质与方式有着种种不同的复杂情况;《尔雅》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笔,其编次与训释的条例既有出自初编者的主观构想而产生的一定条理规律性,也有源于不同编集者构想安排的参差以及不同传注训诂材料的客观原貌而形成的某种凌乱糅杂性;《尔雅》的训释术语、形式,前三篇比较单一,后十六篇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一、词义比喻引申和借代引申 蒸:君 《释诂》:烝,君也。 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训释。二者本来在词义上各不相干,分属两个词,两个词义系统。烝,《说文》:“火气上行也。从火。”这是烝的本义。《说文》:“君,尊也”。《仪礼·丧服》传云:“君,至尊也。”郑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早期意义是指那些地位高的帝王卿相侯。这些位高者,通常是众多人  相似文献   

13.
14.
安大简《诗经》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本,其中部分异文信息对解读《诗经》关键字词具有重要作用。将安大简《诗经》与《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召南·小星》相比较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对两首诗当中的“强”“肃”二字的解释仍有欠缺。根据简文信息可以知道,“强”应当读为“竞”,训为“逐”;“肃”应当改读为“蹙”,训为“急”。  相似文献   

15.
《骑着一匹》是近年来在韩国发现的一种朝鲜时代汉语口语教科书。该书记载的是19世纪初期的汉语情况。该书虽距离当今时间不太长,然而书中仍有一些词语令人费解,甚至整理者的注释都值得商榷。选取了该书中的若干词语加以训释。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方有国新编《汉语大字典》集数百人之力,精心编纂,历十年而成,是目前最好的大型汉语字典,为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此字典字多义广,工程浩大,疵瑕也在所难免。今不揣冒昧,试就几个常用文言虚词(字)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宝库,然由于篇幅浩瀚,且为文言或古白话写就,除专业工作者外,长期来,能寓目者盖寡。《太平广记选》由齐鲁书社分上、下、续三册出版后,极受人们欢迎。选编者“上穷源头,下际余波”,精心捃选,並以严谨的态度作了整体绍介、逐篇评说。使广大读者一览,得以对我国宋以前的笔记小说有个较为完整的映象,这是值得称道的。然正如郭在贻先生所说:“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书在注解方面还有不少可议之处。”特别是语词方面的训释,更可商兑。郭先生曾撰“《太平广记选》上册注释商榷”一文,  相似文献   

18.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30卷,是一部解释经典音义的专著。由于音义与句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释文》也作了大量的句读训释工作,从这方面看,《释文》也是一部解释句读的著作。解释句读是当时时代的要求。句读问题,自汉代以下,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释文·叙录》说:“汉魏迄今,遗文可见,或专出己意,或祖述旧音,各师成心,制作如面,加以楚夏声异,是非信其所闻,轻重因其所习,后学钻仰,罕逢指要。”这段话是说音读分歧的问题。由于音读与句读密切相关音读不同,那么词性也不同,词性不同则词义异,于是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训释的体例一般是先解释字义,再阐释字的构字理据。很多训释,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貌似义合,实际在语义上是不等值的。这种不等值训释包括上下位关系、同位关系和整体与部分关系三类不等值训释。  相似文献   

20.
<正> 训诂的条例分为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和据文证义三方面。这是传统的训释手段。段玉裁说:“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一字必兼三者,三者必互相求。万字皆兼三者,万字必以三者彼此交错互求。”此只说明训诂条例的组成与互求,但未明在这三者的关系与地位中,应以声音为先。以“声”统“形”,公认是研究文献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汉语研究史上最宝贵的经验。黄侃说得更为具体:“详考吾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