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于肯定其文体的属性,深入探讨其写作特色,追溯小说艺术虚构的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们认为,《世说》的人物故事不完全是“实录”式地刻板记录“人间言动”,其中有不少虚构或想象成分。有的是选取历史上或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或事,加以虚  相似文献   

2.
魏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小说表现人的意识的端绪 ,表现了人的觉醒。以世间人物为对象 ,以人物风度为重点 ,以多种方式显性格 ,是其“志人”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六朝“志怪”远承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近继先秦两汉史书及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异故事,下开唐代传奇和宋代平话中“烟粉灵怪”故事的先河,一直深远地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说和戏剧文学,而明清的笔记小说则可以说是六朝志怪的嫡传。六朝“志怪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搜神记》则是现存“志怪”小说中价值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是这个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六朝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对我们充分认识六朝“志怪”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无疑是有帮助的。一、前代神怪作品的刨造性继承者  相似文献   

4.
战国小说的单篇之作可分为志怪和杂史两类,《墓主记》《王会》等属志怪小说,《高唐赋》《神女赋》可视为赋体志怪;杂史小说有《太子晋》《说剑》等。战国小说的丛集之作有志怪、杂史及轶事三类,其志怪作品又可再分为地理博物和卜筮占梦两类,各以《山海经》《汲冢琐语》为代表;《晏子春秋》《穆天予传》属杂史小说,《韩非子·说林》可归属于轶事小说。战国小说呈现与子史“互体”的自在状态,标志着中国小说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古志人小说,往往都把目光集中在《世说新语》上,故研究得可谓透彻,而忽视了其它。文学活动不是封闭的,文体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志人小说的成熟也不是一蹴而就。反映魏晋清谈风尚的志人小说,自《语林》发轫,《郭子》则继之,而《世说新语》则是集大成者。《郭子》在志人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家族的遗产中,小说继承的不动产是“故事”。小说之所以能从“不入流”的寒微出身,跃升到文坛第一把交椅,首要的因素是它的“故事性”顺应了人们“苏丹暴君”(《一千零一夜》)式的心理需要。不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志怪传奇,不论是演义古事,还是世说新语,小说家的祖传丹方就是讲故事。不管“讲”的动因或意义是自我表现自我渲泄,还是警世喻世醒民,是春水涟漪般的解颐消  相似文献   

7.
如果以现代小说观念考察宋代志怪小说,并与之前的唐及魏晋时期的小说比较,那么可以说,宋代志怪小说是“贫乏”的。文章在查阅、考证现存的历史文献后,统计了宋代志怪小说的种类、数量,分析了宋代志怪小说作者的身份与所处的阶层,得出了宋代志怪小说“兴盛”的结论,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探寻了其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抒写的是“作为牧人心理素质的心绪”,是一篇动人的诗化小说;有人说,《黑骏马》所着力探讨的是人的精神,是那种世世代代积淀和传递下来的“铭心的感受”;有人说,《黑骏马》写出了以牧人心理图景为中心的情感氛围。这些都从作品的虚的方面,谈出了作品的题旨内容,都是颇有见地的中肯之论。但是,仅从这一侧面来探讨《黑骏马》,还不足以全面评价《黑骏马》的美学价值。我认为,《黑骏马》是虚与实这一创作规律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典范之作。它从实处着笔,在虚处升华和深化。它以实求虚,虚实相生。它…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典范,自问世以来广受文人喜爱,并由此繁衍出一系列“世说体”小说作品.这类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世说体”小说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体例结构分门别类;小说人物基本真实,内容以轶闻琐事、妙言短语为主;小说叙事语言精练形象,言约旨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11.
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辨疑志》的叙事结构同样体现出对志怪类故事的批判倾向,又以逆志怪的形式带来志怪小说"惊奇"式的审美感受。《辨疑志》的批评对象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盲信,这是中唐士人理性精神在小说写作中的表现。它对小说志怪传统的继承和反拨,与士人学风从六朝到唐代的转变密切相关,透露出唐代志怪衰落和小说转变的一种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12.
刘义庆编撰的《幽明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内容丰富,兼备地理博物体、杂史杂传体和谈佛论道体等志怪体式,并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其中很多作品透露出了“有意为小说”的信息,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奇体”这一名目 ,出于北宋尹洙之评论《岳阳楼论》,以为它和裴钅刑《传奇》都有“用对语说时景”的特点。后人因此将“传奇”看作唐人小说的文体 ,以区别于以往的“志怪”,既不符合古代小说的实际 ,也缺乏理论的根据。从字面上看 ,“志怪”与“传奇”的含义完全相通 ,二者都是从题材上着眼的。小说史上并不曾形成以“传奇”为名目的独立文体 ,更不宜将它当作一个时代小说的标志。而将“传奇”与“志怪”对立起来 ,在研究中也是很难操作的 ,诸如是“粗陈梗概”还是“篇制宏大”、是“传录舛讹”还是“好意作奇”,其实都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神仙传记是对神仙信仰的表述,它萌发于先秦,先是夹杂在历史、地理、哲学等著作中,后来逐渐单独成篇,收入志怪集。汉魏时期神仙传记已经结集成《列仙传》《神仙传》等专书,形成“凡人—学仙—成仙”的三段论式的叙事模式。今天神仙传记被当作志怪小说的一个品种,但历史上它是神仙实有的文献证据。神仙传记是中国文学的独特类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者 ,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 ;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 ,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 ,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 ,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16.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将包含预言的志怪故事引入《三国志》中,是通过预言这一媒介将史书与小说沟通、结合,用文学故事之含义注释史书所述历史事件,阐发历史事件所含深义以及给人的启示,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小说的轮廓,启发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左传》在记叙战争、政变等宏大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也零零散散地收录了大量的贵族生活的轶闻趣事,它们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源头.《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左传》志人小品大多语言简练,韵味悠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对同属贵族文化产物的《世说新语》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其叙事的特点和人物描写的笔法,于《左传》《史记》以及先秦诸子著作中已见端倪。魏晋以来的所谓“志人”和“志怪”的笔记小说,已经具备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雏形,如干宝《搜神记》中《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东  相似文献   

19.
鬼道·谈风·女鬼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女鬼形象独秀原因探析孙生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大兴,承秦汉神仙小说《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发展起来的志怪小说,据严懋垣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书录》所列,共凡35种之多,内容不外乎神、鬼、仙、妖四大故事。而其中以鬼故事所占比...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最著名的志人小说,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南朝梁时,刘孝标又为其作《注》,其影响遂更大。笔者对《世说新语》及孝标《注》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世说新语》成书于宋元嘉九年至元嘉二十一年间(432-444),而《注》则成于梁天监元年至普通二年间(502-5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