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体诗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玩赏的、享乐的,浸染着一层颓废色彩。宫体诗有着浓厚的男权意识。但同时,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对女性的同情。比较而言,前二者是为主的,后者则是次要的、从属的。对宫体诗思想意义的估价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2.
屈原政治思想倾向探源车承瑞屈原的政治思想接近法家还是接近儒家,或德、法两家兼而有之,一直是古代文学领域探讨的问题。一些研究者据《史记》屈原本传中提到的“屈原造为宪令”一事,并联系屈赋《惜往日》中的“背法度而心治”、“国富强而法立兮”等诗句以及《离骚》...  相似文献   

3.
要对古典作家作品做出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要评价那些生平事迹很少记载的古典作家及其作品就更加困难。评价一位作家,无疑应主要从他的作品出发;但对同一部作品,见仁见智,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就拿明清之际的戏剧家李玉来说,学术界许多人认为,他是处于封建社会末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期的“市民作家”。而我们通过考察李玉所处的时代,知人论世地分析他的传奇,却感到:李玉的政治态度和世界观,与当时的东林党人和复社文人是比较吻合的。李玉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东林党人的立场上来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他们的思想倾向是基本一致的。 为了说明我们的这一看法,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番粗略的分析比较: 一、李玉笔下的市民斗争和市民形象 认为李玉是“市民作家”的主要根据是,李玉在《清忠谱》、《万民安》等时事剧中,直接描写了蓬勃兴起的市民斗争,塑造了市民英雄形象。但是,我们认为:题材和主题是两码事,题材并不能决定一切。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既要看他的身份,更要准确把握他的思想实质。李玉能否称为“市民作家”,主要取决于他的传奇是否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和意识,是否塑造了市民阶层的典型形象,是否具有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元代维吾尔文学家贯云石(1286-1324)的思想,以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28岁时称疾辞官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后期以佛家、道家思想为主导,而维护民族和睦的思想则又贯穿他的一生。儒家思想贯云石前期曾两度为官,20岁左右袭父爵,为两难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守永州。元武宗至大元年22岁时,让爵于弟忽都海涯,北上大都。皇庆二年(1313)27岁时,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封他为中奉大夫、知制法、同修国史。延拓元年(1314)28岁时,便称疾辞官,结束了官场生涯。贯云石两度为官则问都很短暂,加上两次为官中间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目前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症结,与如何对待书中的正统思想有关。本文拟就历来三国故事与正统思想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这或许能为弄清楚《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提供一点有用情况。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晋朝史学家陈寿把这一时期的历史撰写成《三国志》时,以曹魏上承汉祚,尊为正统。裴松之注《三国志》,虽然增添了大量材料,但仍沿袭着陈寿的观点,以魏为正统。不过,东晋习凿齿编写《汉晋春秋》,却别立异议,尊蜀为正统。在唐代,史学家仍以魏为正统,而诗人之中却有人如杜甫便以蜀为帝。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在《通鉴纲目》里又以蜀为正统。自此以后,元、明、清三代,无不从习凿齿,奉蜀为正统,吴魏皆为僭国。史学家的这种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的观点,对三国故事的思想倾向,无疑是发生过影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曲艺艺人、戏曲家和小说家都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从事编写和表演三国故事的。事实上,他们也是各有自己的褒贬原则。 炀帝……以三月上已日会群臣于曲水,以观水饰。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 吴大帝临钓台,望乔玄,刘备乘马渡檀溪,……皆刻木为之。  相似文献   

6.
同治末光绪初 ,清中央政府内部崛起了一个自称“清流”的派别 ,他们试图通过强调儒家传统意识形态和道德观 ,参与内政外交的决策。但是 ,他们对传统的维护和对儒家意识形态的坚持都是不完全的 ,随着应用于具体情境的不同需要而发生变化 ,造成他们思想外观上的复杂和矛盾。同光清流将儒学“术用化”这一思想倾向是戊戌变法前期张之洞所提出的“中体西用”说的前奏 ,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子心态转变必经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思想具有实用主义倾向,表现为反儒家传统,重视物质利益、经验活动等观点和“由下至上”的思维形式。但是没有把“下”落实到“个体”,只是从“类别”出发,又归结到“整体”,所以实质上没有摆脱“整体———类别”的传统思维,与儒家思想殊途同归。这是由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阶段要求所决定的。《墨子》在先秦独树一帜,对后代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较有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鲁迅说:“其为书也,至多至烦,难乎其终卷矣,然就其大意而言之,则无非以报应因果之谈,写社会家庭之事,描写则颇仔细矣,讥讽则亦或锋利矣,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醒世姻缘传》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上自明英宗正统初年,下至宪宗成化十四年以后,大约五十年左右的光景。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历经惠帝、成祖、仁宗、宣宗各朝,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或文化上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英宗初年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与此同时也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所以历史上把英宗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原道》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道是指儒家之道;有的则认为道指佛家之道、道家之道等等。有的认为道指规律,因而其思想倾向是唯物的;有的则认为道指精朴实体,因而是唯心的等等。本文拟在疏解原文基础上略述鄙见。 《原道》篇的中心是说明文章的根源是道。汉代《淮南子》首篇名《原道训》,此篇题名当受其影响。但《原道训》探究道之体用,此篇则说明文之根源为道,角度不同。刘勰认为宇宙间一切有文采的事物(包括文章)都根源于道,都是道的体现。《原道》首段云:  相似文献   

10.
<正> 对孔尚任与《桃花扇》的评论,一直存在分歧,某些问题争议还很大,如对《桃花扇》思想倾向的分析,观点就很对立:有的同志肯定《桃花扇》是一部“爱国主义作品”,说它表现了怀明反清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有些同志则认为《桃花扇》的出现适应了清初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宣传了清王朝统治的合理、合法性;作者丧失了民族气节。我们认为对孔尚任与《桃花扇》的思想倾向,值得进一步展开争鸣。因为这个问题不只是对这一位作家、一部作品的评价问题,涉及到对清代前期某些文学现象的认识问题,也涉及到一些文学上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就《桃花扇》的思想倾向,做些粗浅的分析,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和同好。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其载史年代大致与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相当。从体例上看,全书可分为经、传和论。经、传是正文,比较详细系统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我们研究春秋时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论是作者本人的发凡立论,在书中主要以“五十凡”和“君子曰”的形式出现,是我们研究《左传》作者思想最直接的材料。在《左传》书中,经、传和论相互印证和深发,使作者思想从不同侧面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本文拟以《左传》中的“君子曰”为主体,综合传、论两方面的有关材料,对《左传》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近代狭邪小说的思想倾向张云,杜志军以“狭邪”作为妓院的代称,其渊源颇为久远,而把“狭邪小说”作为古典小说的类型名称则始于鲁迅。鲁迅在其《小说史大略》和《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品花宝鉴》、《青楼梦》等单列一类,名之为狭邪小说、并将其基本叙事特征概括为“...  相似文献   

13.
<正> 赫赫有名的京剧《海港》,提起它自然会想起它的“姊妹篇”京剧《龙江颂》,它们之间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在人物塑造方面,这两个戏的主要人物方海珍和江水英,简直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孪生姊妹。在戏剧冲突方面,两者也是如同一辙。“支部书记是女的,生产队长犯右倾错误,阶级敌人搞破坏活动”,这种完全相似的人物关系布局,以及由此产生的戏剧中女支部书记神通广大排万难,抓出了敌人万事休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和解决的类同格式,都具有明显的生编硬造的特征。由于我们对京剧《龙江颂》  相似文献   

14.
关于曹雪芹的思想立场和《红楼梦》思想倾向性问题,这些年来研究上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反复争论中的许多文章,就其论点的主要倾向来说,大致上可分为三种主要的意见:“市民说”、“农民说”和“地主阶级叛逆说”。现将各派的主要论点简要介绍如下。一、市民说就已发表的文章来说,正如有的同志所说,是颇为“流行”的意见。这一派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15.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争议比较大的一篇。尤其是它的思想倾向,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遗憾的是一些多年从事李白研究的同志,却给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过分的贬责。有的说它是写“人生短促,应该及时行乐”,有的说它是“虚无颓废思想”同“对黑暗政治的批判糅合在一起”,甚至有人更进一步地说,《将进酒》的“主题思想是竭力强调人生若梦”。这些看法是否妥当?本文对此试着作些分析。李唐王朝从开元末年开始,政治趋于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初 ,诗集《吉檀迦利》的出版 ,使泰戈尔成为东方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光明与自由 ,真理与理想 ,凝聚为卓尔不群的诗歌意象。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灌注 ,使《吉檀迦利》成为印度文学的圣殿 ,泰戈尔成为东方文化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历来关于《新唐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编纂体例、史料扩充、叙事简洁等方面,对其修撰思想的探索显得十分欠缺。而这一点对于认识《新唐书》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本文拟对《新唐书》的思想倾向作一粗略考察。《新唐书》的修撰,是在五代割据时期所修《旧唐书》之后一个世纪才由北宋政权重新提出的。重修的原因,在欧阳修起草的《进新修唐书表》中说得十分明白。一是向往唐政权  相似文献   

18.
论晚清谴责小说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谴责小说是当时反动的改良主义思潮和洋务派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表现,其基本倾向是反对革命和抵制革命。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谴责小说进行评论的时候,由于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明它们的阶级实质和反动倾向;但却也并未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小  相似文献   

19.
(一) 《水浒》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但它的意义还不仅如此。 明代的李贽认为《水浒》的意义超过了一般文学的范围,他说:《水浒》“昔贤比于班马,余谓进于丘明,殆有春秋之遗意焉。”从一定角度看,这种研究《水浒》的态度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欧游归来后的文化思想倾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梁启超出访了欧洲,欧游归来后,他于1920年3月发表了一部重要著作《欧游心影录》。这部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梁启超对战后欧洲的考察结果,反映了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和看法,也反映了他对中西两种文化体系的总观点。因此,这部著作是研究梁启超欧游归来后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 毫无疑问,通过一年来的游历考察,梁启超对战后欧洲的混乱社会状况,对西方文明所遭受的灾难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他看到,战后的欧洲,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生活必需品匮乏,通货膨胀严重,生产力大幅度下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