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清汉 《南方论刊》2013,(11):15-1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茂名,也有着自己为之不懈奋斗的梦——"茂名梦"。本文阐述了"茂名梦"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政务服务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加快政务服务建设促进"茂名梦"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丽滨海茂名,是凝结在茂名人内心长久的情结,在"中国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的大背景之下,美丽的滨海茂名梦的实现不仅需要为其注入文化的元素,更必须以文化的转型去助推城市的转型,以城市精神去彰显城市的个性与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不仅是国内近期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它也成为了世界舆论场的热点,许多国外学者,尤其是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梦"产生了浓厚兴趣。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与期待三个方面。他们对"中国梦"的解读代表着世界对中国认识的反应。全面把握"旁观者"的看法是建构"中国梦"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大国和平崛起,将以更积极、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体系。"中国梦"倡导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中国梦"告诉世界什么,为世界贡献什么,让世界改变什么,这是"中国梦"面向世界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所在。"中国梦"的风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断完善和成功推进密不可分,只有具备标本意义,被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认可和借鉴,"中国梦"才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梳理对于中国梦的理论建构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梦体现为价值表达上主体性的彰显。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是对我们国家追寻目标的"形象的表达",还是对价值主体的需要、利益、特征的展示。中国梦体现为价值导向的集体主义。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权利与责任。中国梦体现民族复兴的价值目标,民族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根本价值目标,其提出体现了中国现时代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需要呼唤"红船精神",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灵魂坚持走中国道路,以民族和区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国精神,以国家独立与进步为己任凝聚中国力量,作为"红船精神"的价值指向,为实现"中国梦"指明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今天,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依然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卢诚 《南方论刊》2014,(3):7-8,11
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世界庄重地发出了"改革再出发"宣告,35年来的伟大中国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历史阶段。对茂名来是一个极大"利好":吹响了茂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添加了茂名跨越式发展"新动力";增添了茂名滨海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梦想,实现了现代转换,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国梦"的实现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继往开来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会成为古老文明向现代文明成功转型的范本,而且它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梦"相通,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实现互利共赢美好生活的政治宣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将拓宽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发展的视野,也将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途径。"中国梦"既是和平世界之梦,也是和谐世界之梦。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梦",不仅将惠及每一位中国人,也会极大地惠及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是引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西藏高校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立足西藏实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利用各种媒介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从与自由主义的比较视野来看,"中国梦"生发的逻辑起点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它谋求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梦"建构的理论支柱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立场,它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有规律可循,并坚持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救国梦"的破灭则为"中国梦"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历史经验,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当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中产梦"。"中国梦"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中等收入阶层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是经济建设推手,是大众消费的主体人群,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是正面价值观的践行者。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成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阶层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同步共进,处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具有质和量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梦"的质就是"中国梦"的阶级性,是我们认识"中国梦"的起点;"中国梦"的量是指它的实际发展的阶段、程度和水平,使我们对"中国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中国梦"特定质的量的限度,也是"中国梦"在道路、理论和制度等方面的阈限和范围,并使我们能正确地对待当前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9-34
伴随着学术界对于"中国梦"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深层次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解读模式:形式与内容关系、继承与发展关系、目标与手段关系。这些解读模式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中的地位与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探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和把握"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研究与讨论陷入混乱状态,促进彼此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有着与"美国梦"不同的特定的内涵,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史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中国梦",它们构成了"中国梦"的前身。"中国梦"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存在内在关联。"中国梦"蕴含着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三重"梦想。从逻辑价值来看,国家、社会、个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践行"三个倡导"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民主、法治、诚信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类历史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对"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思考视角。"中国梦"强调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国民素质进行审视与重塑,对于探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艳玲  秦秋 《东岳论丛》2019,40(2):5-13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向度。纵览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人会囿于"国家"和"民族"的视角,但事实上,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大叙事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有着放眼全球和构建和谐世界的大视野,有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愿景,有着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走向和平繁荣的大目标。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不仅是一个中国式命题,也是一个全球式命题:在"中国梦"的内涵方面,它的表述、核心主题和所秉持的价值观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在"中国梦"的国际话语传播方面,它一方面呈现出国际社会在其理解上的多维性和地域差异性,另一方面因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仍然处于弱势,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话语陷阱和话语误读,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歪曲、抨击和丑化"中国梦"的情势,因此应不遗余力地提升和强化"中国梦"的国际认同,并不断更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模式,优化传播内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范式和传播概念,实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策略的科学化;在"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其全球性更为明显,它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要有"筑梦"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实干精神,它用巨大的发展成就为世界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和平和文明的多样性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它用不断成功的实践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模式的借鉴,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价值是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实质所在。从主体看,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个人幸福"三位一体"的统一。中国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是一种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与其它国家、民族共享型而非排他型的价值体系。同时,中国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话语权,打破了西方关于价值和社会道路的独断。在价值实现上,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依靠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凝聚全党乃至全国共识和力量的一面旗帜。对于"中国梦"的解读,不仅要正确理解它的确切含义,更要科学把握它的实现条件。梦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现实,并积极创造条件,它才能成真。"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基础条件:一是藏富于民与全民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制度基础,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领导力量基础。只有把握夯实这三大基础,"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