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校企合作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吸纳企业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便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融入企业.渐进式渗透立体化融合的中职校企文化对接就是校企双方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等层面为切入口,狠抓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校企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中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业性和地方性特点,因此必须构建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三源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文章主要探讨"三源融合"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质、构建的基本原则、和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紧跟时代步伐,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保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同时注重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个性,才能构建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对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形象文化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新的界定,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定位作新的注解,重点论述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文化、就业导向文化、校企合作文化、区域特色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艰苦奋斗文化等方面具有的校园文化特色,最后从思想认识、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对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作阐述。  相似文献   

6.
王振丰 《学术论坛》2012,(6):201-204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职业特征决定其校园文化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高职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但两者的建设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联系,今天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明天将成为企业的职工。因此,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文章从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即分别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对接为目标,探析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试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扬 《理论界》2006,(3):166-166
校企合作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过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对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大学生就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渐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高职院校在不断增多,高职毕业生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以及为了帮助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改革,特别是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与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主要发展路径,为了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加强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在校企合作下更加精准、有效的培养人才.基于此,本文就目前"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视域中高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上所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虽然当前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只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继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一定能构建出和谐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学术界》2005,(2):184-189
本文把视角从企业并购的经济行为层面提升到文化行为层面 ,论述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融合模式和文化融合管理 ;指出文化融合模式反映企业并购重组的状况和走向 ,文化融合管理是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一种软性战略管理和长效灵魂管理 ;强调企业文化融合的成效 ,不仅伴随企业并购重组过程 ,而且以一种“文化生产力”方式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发挥深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校融合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模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高职学生主要的生活地点和学习地点分别在家中和学校,在这两个角度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规避成长道路中绝大部分陷阱.因此,班主任应当准确认识家校融合教育的意义,探究高效的家校融合教育策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既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是一种具有职业特征、与行业企业文化紧密融合的文化。研究和建设高职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高校合并工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规模与效益,同时合并高校也面临多种校园文化的冲突,为其进一步和谐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并高校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校园文化,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整合学校及师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及其所反映的主体利益,确立新的主位文化,重视在结构层面和价值层面对原有学校校园文化的梳理,体现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新要求,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保证。通过对我国目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内涵、模式、功能等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互相借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可以相互借鉴的有效方案,从而加速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这一实力。  相似文献   

16.
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庚华 《理论界》2004,(6):218-218
校园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时代话题,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国际形势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候,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广泛交流,增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  相似文献   

17.
符莎莉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91-192,F0003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内源型发展模式、“专业 公司”型发展模式、外联型发展模式三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有: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构建模块式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和学校联合考试制度;建立1 X多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四大在文件中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镇文化、社会文化的建设问题提了出来 ,后又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 ,把校园文化作为一条专门列出 ,并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因此 ,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的环节略谈以下看法。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在高校中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学校文化管理工作 ,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都要…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独特性、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师文化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高职教师文化具有跨界教育的价值取向、学术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跨越校企的多元合作等特性.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文化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培育高尚的学术职业理想、构建和谐的教师成长体系、营造浓郁的校园职业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业务已成大势所趋。然而企业跨国经营的失败率居高不下,主要源于企业不能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因此,中国企业在跨文化动态环境中的首要任务,是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融合模式,化解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模式的内涵是基于两种异质文化共通点的基础上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文化,即整合创新。而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辅以恰当的跨文化管理策略。需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加强跨文化沟通、开展跨文化培训和建立共同价值观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多元文化的潜能和优势,构建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