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锦棠与新疆建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锦棠与新疆建省王淑梅110年前──1884年(清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标志着清代新疆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剑桥中国晚清史》对此评述道:“圣彼得堡条约以后,清廷采纳左宗棠的建议,于1884年将新疆改为行省并任命在收复新疆中功绩卓著的年轻杰出将领刘锦棠...  相似文献   

2.
论清季新疆建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84年(清光绪十年),清廷任命刘锦棠为新疆首任巡抚,宣告了新疆省的正式建立。新疆建置行省,郡县制在新疆全境推行,不但统一了新疆全境的行政建置,而且同其它各省在体制上一致起来,这是新疆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新疆建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清王朝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然而,“历史不是从有意识的目的开始的……重要的是……那种人们未曾意识到的、但由于人们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民国新疆县制改革是新疆现代行政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变革,奠定了现代新疆行政体制格局,具有其时代特点与变革意义。但同时囿于国内外政治环境及新疆内部局势演变,其在应对新疆内外部危机、矛盾中,消极作用亦日渐显露,并最终导致了新疆政治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赵葆惠 《齐鲁学刊》2001,(3):132-138
1760年,清政府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后,为开发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新疆建省前,伊犁将军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代表清政府总揽全疆各项军政事务。1885年新疆建省后,改革了军政体制,行省取代了军府制,实现了新疆与祖国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新疆的治理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屯田置牧、发展贸易、开矿设厂、筑路兴学、培养人才、巡边守土。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制外敌入侵,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清代新疆政区变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乾嘉时期在新疆实行的多元行政管理模式下,分别形成了郡县制下的"治城"、军府制下的"军城"以及伯克制下的"土城"等多种形式,城市体制不一.晚清建省以后,通过大力推行郡县制度,全疆政区基本统一,多元化的城市形态全部转变为"治城",形成了全疆范围内的完整城市体系,促进了新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军府体制下,因多种行政管理模式的施行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清代新疆的司法体系与运作呈现出突出的有别于内地直省以及其他边疆地区的多元性与复杂性,而军府衙门在司法体系当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又显现出清代新疆司法体系与运作的一体性。清末建省后,新疆行政建置统一于内地,多元法律的一体化在司法领域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18 8 4年 11月 ,清廷下诏设新疆行省。新疆建省首功应推左宗棠 :他率先并屡次向朝廷提出新疆“设行省 ,改郡县”的主张 ;他筹划、实施新疆善后事宜 ,为建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他着眼于新疆民情、社情 ,设计了新疆行省的蓝图 ;他指挥清军收复新疆 ,为建省创造了客观条件。左宗棠堪称新疆建省的倡导者、推动者、设计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8.
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轶群 《兰州学刊》2007,(3):154-156
清统一新疆后,实施军府制统辖下多种行政机制并行的边疆管理体制,仅在东部地区实行与内省相同的道、府、州县制度,即镇迪道的建置及其管辖下的各府厅州县,对于清代新疆东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末新疆建省,设置四道,以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取代了"因俗施治"的军府制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的间接统治体制,使得新疆内部地方行政制度划一,并与内地省份划一.这同时也是与清政府加强边疆地方民政管理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对新疆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以及政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其他边疆地区的地方行政建置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9.
新疆历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同祖国内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公元1884年新疆改建行省以前,我国历代货币在新疆的流通都和内地大体是一致的。改建行省以后的一百年来,新疆的货币可以分为五个时期来说明: (一)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到公元1911年清代统治时期: 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清政府粉碎了外敌阿古柏匪徒入侵活动,公元1884年新疆就正式改建为行省,设巡抚为地方最高行政首长,以乌鲁木齐(当时称为迪化)为省会。新疆巡抚遥受陕甘总督兼辖,全境先后设道四、府六、厅十一、直隶州二、州一、县  相似文献   

10.
读《新疆建省述评》感言衡之自公元前60年汉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天山南北作为祖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有过几次重要的转折,1884年新疆建省,就是这样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契机。这不仅对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个极为重...  相似文献   

11.
郭润涛 《西域研究》2013,(1):23-32,140
新疆建省之前,基层改置郡县的建设已经展开,尤其是新疆北路的郡县制建设,从乾隆年间平定准部之后就已经开始.在东部,以巴里坤为行政中心,将安西道从哈密移驻于此,而后建立镇西府.西部以伊犁为中心,最初仅驻扎伊犁将军,后建立伊犁直隶厅,并从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发展最快,呈现出行政力量上的扩展.乾隆三十八年,乌鲁木齐设立都统,在军政体制上获得与伊犁将军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安西道改为镇迪道,并设立迪化直隶州及所属县分,让乌鲁木齐在郡县制建设上也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2.
清季新疆商业贸易潘志平清朝光绪初年(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阿古柏入侵势力覆灭和伊犁回归,新疆结束了延续十几年的战乱、分裂局面走向和平、统一。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珍贵...  相似文献   

13.
1884年新疆建省,对近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充分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清代新疆行省官制研究现有成果作出综述,努力将新疆建省后官制研究的详细情况呈现出来,为今后广大学者对于新疆行省官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闽、台两地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台湾建省之前隶属福建,称"福建台湾府"。本文探析了清代台湾建省以"'甘肃新疆'之制"为模式,在建省后称"福建台湾省",仍然在教育行政、财政、幕府制度等方面同福建保留了若干行政上的关系,认为官方的行政区划和行政设置加深和加重了台湾建省初期闽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钟兴麒(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乾隆皇帝重新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管理军政大事,并任命各级伯克协理地方事务,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睡,新疆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吏治腐败,大臣和伯...  相似文献   

16.
杨增新是如何缓解新疆财政危机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新疆财政长期无法自立,历代我国中央政府均以某种方式给新疆一定的财政补贴。至清代,中央对新疆的财政补贴逐渐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从新疆建省的188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27年中,清政府给新疆的各种财政补贴高达8000余万两白银,平均每年300余万两,约占清政府平均年收入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7.
新疆行省体制下的分县拥有独立于所属县的治权,应等同于县看待。多数的府不设附郭县,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直辖地,是清政府因地、因时制宜对府级建置辖地规则做出的合理变通。南疆新设州、县命名的突出特点是沿用汉代地名,体现了清统治者巩固与强化对这一地区统治的政治期望。政区建置变动以升置和增置为主,个别政区隶属关系、治所与辖境的变更值得关注,反映了地方利益集团博弈对政府决策和政区建置的影响,体现出建省前后新疆政治、经济、地理方面所产生的变化。行省体制下的新疆政区建置变动频繁,并没有达到成熟状态,与建省前相比,新疆政治格局延续了"以北制南"的传统方针。  相似文献   

18.
白京兰 《西域研究》2013,(1):33-38,140,141
由于民族、宗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新疆的法律文化呈现国家制定法、宗教法、习惯法等多元法律并存的样态,军府制时期较为突出.建省后,新疆行政建制实现了与内地的统一,多元法律的整合即法律一体化的进程亦随之有了较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末新、伊分治的满汉关系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青海社会科学》2009,(6):111-114,143
本文以清末满汉关系为大背景,分析了新疆建省时期新(新疆)、伊(伊犁、塔城地区)分治局面形成的满汉关系因素及其影响。认为新、伊分治局面是满汉官僚调和矛盾、互相妥协的产物,事实上造成了巡抚、将军的并立,两相不容,权力掣肘,削弱了新疆的防务体系和行政的统一性,是新省体制中的不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新疆台站体系形成于用兵新疆的过程中,是清朝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必要条件.它由入疆台站和新疆内部台站构成,包括台、塘、站等形式.新疆台站体系在乾隆时期强有力地支撑了西北战事.但乾隆以后,由于外部敌对势力的骚扰打击和内部运转机制的日趋腐化,新疆的台站体系开始衰落,到同治时期,随着清朝在新疆军府统治的崩溃而瓦解.左宗棠依靠特殊的通讯方式平定新疆.新疆建省后,台站体系重建,但很快向近代邮政体制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