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农村社会公共空间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还可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文章基于社会公共空间视角,阐释社会公共空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培育农村民间组织、重塑农村社会舆论平台和动员农村精英分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群众参与模式带有强烈的国家动员和运动式色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民社会资本一直是传统农村社区维持乡村秩序、整合农村资源、保持乡村有机体自身平衡的主要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社会资本经历了从"宗族化"到"革命化"再到"市场化"的嬗变。在当前我国农村日益"空心化"的背景下,农村公共空间萎缩,公共人物缺乏,公共精神缺失,社区记忆断裂,象征符号系统也随之凋零,农民社会资本的缺失成为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力。只有按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理的要求,尊重社区建设的人文和历史规律,重建农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农村传统"惯习",重塑农村社区公共舆论和公共精神,培养农村社区公共人物,重构农村社区集体记忆和社会价值认同,进行农村社会关系和价值的再生产,才能重构农民社会资本,为我国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精神和价值支持,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仍然偏低,农村传统乡规民约和伦理习俗逐渐边缘化,农民精神生活相对缺乏,泛娱乐化、荒漠化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农村信教人数增加、封建迷信抬头。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生活面临的困境,既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有关,也有农村公共空间萎缩、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客观原因,还有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蔓延等主观原因。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培养农村公共人物,重构农村公共生活场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体系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精英缺失与社会控制的弱化,以及贫富差距等,都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隐忧.因此,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引导构建农村社会合理分层结构,发挥农村精英等在农村社会控制方面的作用,对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府权力体系重心的转移,即政府权力体系的任务和运行方向有序地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其目的是建设公共性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制的建设和建构包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多元的合作治理体系的建构、公正成为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原则.政府原有的功能结必须调整和转变.政府权力的三个转变:社会领域,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转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经济领域,从计划管理和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治领域,从政治统治转为对利益矛盾和阶级阶层关系的调解.政治统治功能的两个弱化:极度弱化阶级斗争和专政的阶级斗争功能;弱化"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公共权力功能的四个强化: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创造;强化公共服务;强化公平分配;强化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当下农村的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会共文化生活呈委缩之势."文化下乡"政策实戏体现的是嵌入式的发展理念和简单的"送文化"行动逻辑,即农村社会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送文化"方式来解决文化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及农民在建设乡村文化方面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乡村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乡村戏剧的演出构建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应以牛哥戏在桂东南农村地区的繁荣为契机,推动广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源式发展"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7.
公共生活的变革:一个西南农村定期集市的兴起与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社会中,农村定期集市作为农民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闻之一而长期存在着,集市的发达和兴盛程度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定期集市的贸易功能与沟通功能已被逐渐削弱,集市逐渐变成农民销售白产农产品以换取生产资料的单纯交换场所.农村定期集市的萎缩、公共空间功能的衰退表明,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挤压之下,内地边远农村被进一步边缘化,农民退缩到以家庭为主的私人空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任关系的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纳入到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为本质特征的分析框架下,认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因不同利益主体自身利益的日益强化和显现,原有的、维系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自发性供给秩序的社区信任基础受到了侵蚀,以此为前提,随着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要素配置空间范围的扩大,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自发性供给行为更难产生,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机制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农村养老保障是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长期以来,农村养老却主要依靠家庭。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使农村养老不仅成为政府的"后顾之忧",而且已经是"燃眉之急"的社会问题。所以,弥补农村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缺位,在制度设计、有效监管、完善相关法制、实行财政兜底等方面重新定位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角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体制加速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农村的地位急剧衰弱,农村蕴积着贫富差距、治安恶化、养老风险、公共空间缺失、人际关系淡薄等带来的高风险.农村基层政权的软弱化、异化.农民信任危机的加重,公共民间组织的缺失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农村成为社会冲突的一个重要潜在根源。只有创新农村治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众、社会组织等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协商能力,加强对权力的约柬.完善风险应对体系建设.方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诸多情况不同,后税改时代农村社会的现实景观使农村社会组织成为应对农村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政府不是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唯一主体,农村社会组织也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农村公共危机虽然冲击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催生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机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客观上有助于实现政府与农民对公共危机的合作治理。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应作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体制加速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农村的地位急剧衰弱,农村蕴积着贫富差距、治安恶化、养老风险、公共空间缺失、人际关系淡薄等带来的高风险.农村基层政权的软弱化、异化,农民信任危机的加重,公共民间组织的缺失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农村成为社会冲突的一个重要潜在根源.只有创新农村治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众、社会组织等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协商能力,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完善风险应时体系建设,方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文化治理中,通过情感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本土化创新,对推进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情感与仪式互动融合视角看,仪式互动结构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具有相互耦合的情感生产逻辑。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面临共同精神弱化、人地关系疏离、情感联结淡化和价值符号虚化等实践困境,构建符合乡村内在生活秩序和社会规范的乡村情感共同体是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主体,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社会关系网可以使农民快速建立连接,并通过在地化“中介”、乡村文化精英以及本土文化仪式等,提升农民参与意愿,实现农民从无参与走向旁观式参与;乡村资源禀赋影响着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本以及象征性资源,整合与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农民从旁观式参与走向实质性参与;空间重构关系着农民参与的整体生态,通过物理文化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和虚拟文化空间,打造统一的乡村文化空间,实现农民主动持续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此,要唤醒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提升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修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生态。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农村党组织执政权威弱化成因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执政权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与实践中考验出来的,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权威呈现弱化的趋势。党执政资源流失,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农村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是造成农村党组织执政权威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公共空间凭借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孕育着社会秩序基础的生成。村庄社会关联作为乡村秩序形成并赖以维持的社会基础,必然离不开村庄社会内不同情境的村落公共空间,村落公共空间则成为乡村变迁场景中社会秩序生成的重要场域。乡村社会变迁中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凸现必然引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依凭村落公共空间便可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养老需要不断增加,既有的社会福利模式忽略了农村老年人及农村社会中蕴含的养老资源,对相应的养老福利制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优势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适度满足其养老需要。农村养老需要分为物质、公共文化、空间、情感、照料等层次并具有显著的老龄分层偏好。农村老年人协会中的老年能人以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实现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修复,通过礼物馈赠、空间再造、主体感培育和情感补遗,实现乡村养老需要公共品的内生制造与持续供给。对农村养老需要满足的自组织模式进行制度优化的方向是:以内置金融激活养老自组织造血功能;以民政资金盘活养老闲置资产,增加乡村老年社会福利空间;强化地方政府引导,创新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并发展公共文化型老年人协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资本的理论构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资源,对提升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效具有借鉴意义,信任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村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化,而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我国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分布还很不均衡,总体发育不够成熟,这其中,农村民众普遍社会信任的产生还面临许多困境,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同时,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达,农村文化类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农村民众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当下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社会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提升其现代社会资本存量,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地方官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农村民众的认识水平,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过程的善治转变,并积极完善供给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普遍短缺的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单一。仅仅依靠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不但资金来源不足,而且效率低下,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引进市场机制势在必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都存在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途径,一是转变政府观念;二是构建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三是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筹措机制;四是间接扶持和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五是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非弱势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珊  莫兴伟 《天府新论》2013,(1):97-100
城乡二元式结构和社会阶层分化,使农村弱势群体在话语权分配模式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发挥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增强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以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媒介话语的表达空间,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应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受众进行旨在提高其参与媒介传播的素养的教育,以拓展其政治参与能力,并加快农村弱势群体"个体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