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和”文化是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表达,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发展基础,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生存根基与创新根本。中华民族主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之间具有“和”的基础,体现出“和”的状态。主亚文化的共荣之“和”是中华民族主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共同的发展旨归。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现象形态上都可以划分为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及各种亚文化。所谓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伦理、政治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的总和。如中国的儒教文化就是一种主流文化。亚文化或次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亚文化有很多类型:有以地域性为特征的亚文化,加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等;有以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为特征的亚文化,如上大夫文人文化、市民文化、农民文化等;有以学派或家教教派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呼唤现代企业确立公关文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炜 《学术探索》2002,(2):31-33
本文认为公共关系学是一种现代科学 ,企业应建立公关文化战略 ,并对公关文化概念作了如下定义 :它是公共关系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经营作风等因素的总和。公共文化是一种民族管理文化 ,是公共主体思想与民族文化交融所形成的适用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 ,它同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社区文化等都作为主文化———社会文化的一个断面 ,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次文化 )现象。公共文化既应注重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更应注重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企业亚文化的生存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亚文化与企业主文化一样 ,客观存在并运行于公司的整体文化体系中 ,这就要求企业中的当权者能正确处理好企业亚文化与企业主文化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漠视它的客观存在 ,更不能打压和限制它的正常成长 ,而是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它的正常发展 ,只有这样 ,企业亚文化才有可能成为公司主文化的有益补充 ,成为总体高度协调一致的公司文化共同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民族意识是基于将民族视为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具有"文化"和"共同体"的双重内涵,其中文化是民族意识的主要表征.从此意义上讲,以往将民族意识做整齐划一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应以文化为基准将其细化为民族主文化群意识、民族亚文化群意识和民族类别意识,使其更加符合各民族的具体生存现状,对民族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袁清萍 《学术界》2005,(2):222-226
文化使一个群体区别于另一个群体 ,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文化的差异使得文化冲突长期存在 ,并且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民族文化、文化的动态性及亚文化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运用四种管理措施来实现文化融合以解决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和谐企业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在企业内的综合反映,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与控制作用。它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企业行为。企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经营哲学的差异。 如何正确地融合企业文化,已为各国管理学者所关注。企业的管理改革,必须要求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没有彻底的文化变革,企业经营的改善将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掀起了相互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文化 《兰州学刊》2008,(5):182-186
文章从民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的观点出发,试图探索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与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联问题,即亚群体文化的变迁对整体文化凝聚力的影响;整体文化的发展如何引导亚群体文化变迁等问题,通过解析卫拉特蒙古文化变迁的特点,归纳了一些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可资借鉴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 《河北学刊》2001,21(3):120-124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 ,大致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等形态。不良亚文化是亚文化中与社会主文化相背离、相对抗的部分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等有极大的影响和毒害。因此 ,对不良亚文化的扼制与净化是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亚文化(Subculture)是通过风格对主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文化和权力的抵抗,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研究的重点所在.如何看待亚文化的抵抗?亚文化以何种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亚文化的风格究竟该如何估量?亚文化如何被主文化收编?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国内学术界目前研究亚文化大都误用或滥用某些概念,致使一些相关研究每每带有"失语"和"错位"之感.因此,梳理、考察并剖析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关键词就显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不良亚文化问题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由于概念上的歧义和混乱造成浅尝辙止、难以深入。其实,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现象既不是无关痛痒,也不像有些人宣传得那样严重和普遍。(一)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1.什么是亚文化和不良亚文化。亚文化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一般以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相应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保障;亚文化则是一个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中性的、边缘的文化内容。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亚文化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的山茶花文化及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山茶花文化对于日本人民和社会,已成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的文化理念,是日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和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作用于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文化特性,折射着日本国民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及豁达的生死观等精神层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茶花文化及审美意识又各有所异。因此,了解日本的山茶花文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青年亚文化从地域性的边缘文化转变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后亚文化,混杂性、开放性、深度消解成为理解青年亚文化的关键词。在青年亚文化转变的过程中,话语的转变是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这些转变体现在亚文化话语主题、话语策略上。以全球最为流行的青年亚文化嘻哈文化为例,其话语主题从嘻哈群体关注的种族问题转移到对全球化议题和全球/本土二元身份的反思,而嘻哈文化的传统话语策略如反语言受到有意的弱化,新的话语策略如语码转换、符号游戏开始出现。亚文化话语的转变体现出在全球化趋势下,青年亚文化传播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目的是加强亚文化族群相互联系的话语纽带,并拓展青年亚文化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文试图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 ,相对稳定的文化精神 ,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以企业…  相似文献   

16.
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萍 《理论界》2007,(1):134-135
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本文通过对物哀概念的解析,物哀审美意识形成原因的探讨,物哀与中国文化渊源的追寻以及对崇尚物哀的日本文学的回溯,从文化角度上对物哀的文化内涵进行一次解读。  相似文献   

17.
二次大战中遭受惨重损失的日本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事实,一定程度地说明了日本的企业制度是比较优秀的。而这种企业制度是经过战后一系列变革才形成的。我国目前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企业改革成功与否是这场变革成败之关键。日本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有共同的东方民族文化基础。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验,研究日本战后企业变革及其特点,对我们所进行的企业改变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阿伊努民族这个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的情况,早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可以追溯到明治以前,日本的许多学者,专家及热衷于阿伊努民族文化普及、搜集、保存和调查研究的人就开始了这项艰苦的搜集、整理、传播及保存阿伊努民族语言的工作。到了80年代,在历史、教育、旅游,宣传媒体等各方面,关于阿伊努的情况现状介绍也不断见诸报端。前首相中曾根关于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这里指大和民族)这一无视阿伊努这一日本北方少数民族存在的论述曾引起日本举国哗然。以此为契机,普及阿伊努语,保存阿伊努传统文化,追溯日本先民文化之源等的各项活动在日本北海道,东北地区等日渐兴盛。北海道于1984年还专门成立了以收集、保存、研究有关阿伊努有形、无形资料的“阿伊努民族博物馆”,1994年成立了专门研究阿伊努民族情况的综合性的“北海道立阿伊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学习阿伊努语的运动也在不断高涨,探讨阿伊努民族的历史沿革,语言方面与日语的渊源及在日本列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挽救民族文化等的团体也不断出现,并从1987年开始,每年一次举办“阿伊努民族文化节”。所有这些为阿伊努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媒介技术革新对青年亚文化的激活,活跃了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众文化版块,优化了青年亚文化内部因子的重组配置,推动了其外在形式的多重转向,彰显了文化融合中的价值取向,也同时暴露了技术理性下的亚文化症候。远离政治打压和商业收编,将青年亚文化置于社会文化整体构成,加以可行性整合与调适,形成与主流文化的同构亦解构,实现文化整体的相生相融。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