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具有许多独特艺术特色的诗歌。与一般诗歌的特性有所不同,《红楼梦》中的诗歌兼备形美、意美、音美,堪称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探讨,旨在说明进行诗歌翻译时既要对原文信息转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恰当处理,又要使译文具备与原文相同效果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3.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体现在其语言的绘画美、修辞美和节奏韵律美等方面。众多英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译者以非凡的文学功底再现了《红楼梦》原作风采,给读者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一种双语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文学形象必然有着不同的美学体验。不同的译者再现文学形象的外貌美、服饰美和语言关时,往往会受其母语文化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在杨译和霍译中所呈现出的文学形象美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原文的美在译文中成功再现.美学价值的再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翻译策略——等化、深化还是浅化——的选择.本文以张谷若翻译的《大卫·考坡菲》为例,从音韵美、修辞美和形式美三个角度对译者的翻译策略及其美学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泰译本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极少,运用翻译美学理论,从音韵、意境、形式等方面将泰译本《红楼梦》回目与原著回目进行观照对比,探究在中泰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语言符号转换过程中的美学传达。研究发现,泰译本《红楼梦》回目翻译注重字斟句酌忠实原文,力求重现古典意境,重视对原文本的阐释,又因受到文本内外相关不可译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少量错译、漏译。  相似文献   

7.
诗歌翻译在《红楼梦》的翻译中是一重头戏。本文首先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所遵循的原则作一总体性的评述 ,然后通过对部分诗联翻译中出现的失误或不足所作的细致评析 ,指出词语推敲对传达原诗意境之美和情韵之美的极端重要性。词语选择集中体现了译者的审美能力和译语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9.
存现句在篇章中能单独使用,也可连续出现,呈现出聚合现象。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从语用共性和语用个性两个方面探讨了聚合存现句的生成机制及聚合存现句的美学价值:铺陈美、绘画美、对称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隐性是一种美,是艺术性的体现。曹雪芹使用种种隐性手法主要不是为了避免文字狱的迫害,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办法;而是为了审美和艺术需要的一种积极的艺术观照和处理。本文作者重点地从合蓄美、曲笔美、谜性美三个方面描述了《红楼梦》隐性美的表现,较详细地分析了《红楼梦》藏首露见、注此言彼、语尽意不尽、曲笔以及比兴、双关、象征、拆字、预示等隐性手法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判断杨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版本性质,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将杨本前八十回的原有回目与现存十二个主要的《红楼梦》版本回目进行比对,重点分析了杨本独有的十回回目。分析结果表明,杨本的回目与其他版本相比表现出不完善的现象,这或可说明杨本前八十回目有《红楼梦》早期文本的痕迹,杨本前八十回回目应属于一个产生于程本之前的、早期抄本《红楼梦》中的回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对《红楼梦》章回目录英译(以下称杨译,霍译)的不同之处,进而探析两译本预期达到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本的文学性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的“意美”是文学文本的终极本体。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应以再现译本的文学性为第一要旨,以意义真实、意象合理、意境生动等几方面为基础来传达原文作者的初衷和感觉尤显重要。通过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作品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讨论文学译品的“意美”应如何被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就文化翻译而言,涉及文化个性很强的文化信息翻译时,译者一般应遵循“内容先于形式”的原则。本文运用此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书名的英译,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遵循了“内容先于形式”原则的译文一般都能做到“达意”;反之,译文则未能剥开语言外壳,显露内核。  相似文献   

15.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6.
柔性文化对《红楼梦》的濡染深及曹雪芹思维方式,柔性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意识,它积淀在作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巨大的张力制约着作者的审美和准审美乃至非审美的价值取向。文章试从《红楼梦》柔性文化的表征、根源、审美意蕴等方面,把握《红楼梦》文化中柔性特质及其审美显现。  相似文献   

17.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精华,《红楼梦》中的对联更是如此。本文通过与《泰坦尼克号》进行比较,对《红楼梦》中的对联进行跨时空试译。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审美价值是趋向是多元的,而音乐元素的渗入将其故事进一步美化,增强了其可读性和戏剧性。《红楼梦》的一个亮点在于扬州音乐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根据语言在词汇系统中音形义三个层次上的三维结构,以《红楼梦》的杨译本为例,对回目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阐释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可能性和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限度,提出了文化注释的必要性,试图探寻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有效方法和回目翻译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