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仙方式和途径,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道教神仙传记《列仙传》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成仙方式——仙由技成,即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领域的技能达到登峰造极、与天合一的境界,那么他就能够超凡成仙。这种成仙方式表现出道教早期神仙信仰重视人的现实性生存根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教与道教医学钱安靖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古今中外其他宗教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其信仰与教义不重“出世”和“来生”,而重“入世”与“今生”,主张修道成仙,长生不死,如若不行,最低也要达到延年益寿,生活闲适,有福无祸。因此从者日众,迷者日...  相似文献   

3.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迅讲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一科学的论断 ,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 ,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糟粕 ,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 ;也并未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的结论。另外 ,还可从鲁迅先生对宗教的认识 :宗教与迷信应严格区分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的社会根源 ,反对盲目主张消灭中国宗教(包括道教 ) ,宗教属于精神信仰 ,反对诽谤“龙”图腾等观点中 ,看出鲁迅对中国道教的认识是有其宗教观作理论基础的 ,是十分深刻的。因此 ,我们不应贬低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汉族地区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传闽较早,在历代都各有重大发展时期。对海外的联系较广,交往较多。史迹丰富,救度传俗。宗教间的文化宽容度较大,和大量的民间信仰杂处,形成较大的社会信仰体系。特别在沿海地区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996年,课题组曾参与全省性宗教调研。根据资料,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90万,佛教信众196万,道教信众98万,基督教慕道友14万。还有莆田地区的“三一教”及其他未登记教徒和信众未计在内。会估信…  相似文献   

5.
李光摩 《学术研究》2023,(11):162-169
《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差异,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对应的是仙境桃源,它是陶渊明根据当时社会传说故事润色而成,体现的是当时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即追求洞天福地、长生久视的思想;而《桃花源诗》则对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提出了批评,它展现的人间桃源是一种带有复古倾向的羲皇之想。这才是陶渊明所欲表达的。《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本——《桃花源记并诗》。这既是一次文体的创新,也是一次思想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赣西北客家佛教道士所从事的度亡醮保留了客家文化的鲜明特色。客家度亡醮有着繁杂规范的超度仪式,具有浓郁的佛教拯救意识,并以之与本籍的道教道士所从事的道教度亡醮形成泾渭分明的民俗文化界别。赣西北客家道士的度亡醮糅合了佛教与民间传统的巫教、当地本籍的道教,形成别具一格的客家民间信仰——普庵香花教信仰。客家佛教道士通过度亡醮来谋生,也同时通过它来传承客家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8.
在破碎与重构中,西王母凭借神职与影响,逐渐从西部高原走向全国,与其他神灵不断接触、整合,具有中国亲缘特色的认女儿成为神灵互动的方式。认女儿是西王母与瑶姬双向互动的结果,既需西王母从朴野的半人半兽到雍穆华贵的女仙首领,在形象、神职、身份、地位、侍从等方面发生改变,也需瑶姬融合女尸、巫山神女而成为国家、文人墨客、民众的共同女神。周、秦的政策激励,西王母势不可挡的影响,瑶姬的深入人心,道教的谱系化,民众的信仰需求等因素,促使西王母认瑶姬为干女儿,这既让西王母名正言顺走进三峡,也使瑶姬进入全国的神灵谱系,从一隅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9.
论东巴教中的生命树与死亡树杨福泉一树木崇拜是东巴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普遍反映在纳西族的各种民间礼俗中,体现在纳西人的生死观中,于是,在东巴教中就产生了生命树与死亡树这两种生命观的具像符号。在东巴教中,有几种贯穿整个东巴教信仰体系的神秘崇拜物,一...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的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时,阐述了他们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看法,并且对各种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坚定伊斯兰教信仰,尊崇儒家思想,批判佛教和道教,在比较中提高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 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科学领域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我省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藏族、土族、蒙古族群众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群众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汉族有一些群众信仰佛、道教和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青海有悠久的历史,对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甚至被一些虔诚的教徒视为“命根子”。因此,正确认识和妥善  相似文献   

12.
清朝从1693年开始了百年禁教,但事实上在华基督教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地下传播致信徒日增。这在当时中国是普遍的情形,福建也不例外。这说明,基督教扎根中国社会的阶段早已完成,且根基深稳。本文认为,明末清初到1723年是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扎根阶段。这种扎根通过信仰的交谊舞而完成。具体地说,基督教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在信仰层次上巧妙地利用了中国本土信仰中与之相通的部分。孔孟之道,佛教和道教,以及民间信仰,都成为了基督教信仰的辅助信仰,成为人们转变信仰的基础。这是基督教扎根中国社会的奥秘所在,也是最有效力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7,(12):8-14
中国的人类是从迷信中走来的,信仰的产生与盛行,既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也是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平民百姓对神灵的狂热崇拜现象一以贯之,几千年来经久不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信仰崇拜神灵,通过释兆与占卜祭祀,巫术,禁忌等行为方式实现他们的寄托。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繁多,少数民族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国还是一个多神信仰国家。具有信仰观念且有崇拜的心理。它分为原始信仰和后世信仰。原始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后世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城隍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喜神、龙王、马王、药王、关帝、鲁班、海神、窑神及后来传入的天主教等。信仰民俗属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在崇拜中,出于敬仰,希求庇佑的占大多数,人们信仰它们,除了恐惧它们发怒会带来灾厄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崇拜,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宗教传袭是任何宗教得以延续的首要基础 ,伊斯兰教主要教职人员和普通穆斯林信仰的传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而现存问题对伊斯兰教传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实际调查着眼 ,从主要教职人员 (阿訇或伊玛目 )和普通穆斯林信仰两个角度讨论了伊斯兰教传袭的特点并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以它优美的神话传说,丰富的祭祀经典,原始的神灵信仰,古朴的祭祀仪式。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这为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互相融合提供了条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受道教影响甚深,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道教在发展兴盛的各个时期,都承袭张陵济世度人的传统,重视在少数民族中传播大道。  相似文献   

16.
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正面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学术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多看重儒家的作用,忽视佛、道两教的作用。这种看法有片面性。它不能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不能深刻地认识中国教育的根抵。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枪全在道教、”①任继愈先生也说:“我们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来看,佛道两教与儒家传统文化同样重要……佛教、道教的影响,其深远程度当不在儒家经史四部Z下。”Z因此,要揭示中国教育的源和流,就决不能忽视道家和道教。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正面影响,有的是负面影响。下面着重就道家与道教对中国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道教史上两宋时期对于道教各个方面都是具有转型意义的.当然,这个时期对于道教的神仙信仰也是个转型期.综观两宋时期,即便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推崇中国道教的封建帝王中宋微宗对于道教神仙信仰的转型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对推动道教神仙信仰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此予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作用,请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在道教中,对性伦理观有它自己独特的看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道教的性伦理观作了一个初步探讨:道教"性"伦理观的宇宙论基础;道教修道理论的二元互补思维;道教戒律中对性道德的要求。通过论述揭示出了道教的性伦理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斗作为天象中的重要星辰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演变为北斗信仰,成为古代重要社会信仰形式之一。天文学意义上的北斗崇拜衍生出的北斗主生杀观念和厌胜观念是北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死观念与阴阳思想渊源相通,早期道教对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使北斗演变为北斗星君,实现了北斗主生杀信仰内容的道教化。北斗厌胜信仰也被道教所吸收,出现了北斗信仰仪式的道教化,北斗信仰在汉晋时期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道教化进程,实现了社会信仰形态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0,(4)
如何安置被称为"宗教"、"迷信"的民间信仰及其结社,是近代国家建设中每每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明治以来日本关于民间信仰话语的爬梳,可以确认近代日本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特别是信仰结社)认识的知识背景;从日本到中国的认识投影不是简单的复制,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出现交错,各种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称呼——邪教、迷信、宗教、新宗教、类似宗教,可谓其表征。从这一考察中还可以看到,在"东洋学"或"支那学"之外存在着一个绵延不断的非主流的中国研究传统,它通过"道教"(通俗道教)这一言语装置表现出来。道教研究既来自对"东洋学"或"支那学"之批判,更受到了日本"民俗学"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