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消费需求不足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存的现象使人们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本文在考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于检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趋向于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之后,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紧缩,这使得以"投资驱动、出口拉动"为特征的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成为我国转变增长方式、减少外部依赖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需求的角度探讨我国居民消费压抑和增长失衡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并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揭示消费压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Granger方法对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两者互相促进。这说明收入分配差距的适度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转型”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文章所使用的转型,特指“经济转型”,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为增加各阶层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和最终结果看,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恶化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要强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增长不仅要由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决定,还要受收入分配结构的制约.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目前全省城乡间、城镇内部居民间和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呈扩大之势,由此引发的消费不足,已明显制约着全省的经济增长.为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政府应适时将法律制度和政策的重点转移到缩小收入及财富差距的方面上来,并就适度调整收入分配和启动居民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成夫 《学术论坛》2006,37(10):78-8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文章对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重点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种机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了这些机制在我国如何发挥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经济增长源于社会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消费能力决定于人们的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不仅取决于市场原则,更重要的取决于社会公平原则.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如何"扩内需,保增长",其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延时消费负担,增强人们的即时消费能力,从而提升消费需求,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收入公平一经济增长"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收入公平一消费公平一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收入公平决定消费公平,消费公平决定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反向影响消费公平,消费公平反向影响收入公平.因此,消费公平是公平与效率的重要交叉影响因素,关系到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能否兼得.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我国不仅存在严重收入不公平现象,还产生了严重消费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收入者消费不足,低收入者消费比例过高,但这种状况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针对现阶段内需不足及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可以设计一个消费公平政策,要求高收入者高消费,以拓宽服务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现代分析框架及其争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权衡 《社会科学》2004,(6):15-21
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考察了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理论争论和形成过程 ,从理论演进角度对“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现代分析框架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指出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不能离开经济增长而孤立地分析收入分配 ,必须按照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现代分析框架所揭示的基本内涵和分析思路、方法来解释现实的收入分配关系 ,从方法论上说 ,研究收入分配还应当回归到古典经济学开辟的道路和传统上来。本文还认为收入分配 -现代分析框架对中国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关系演变具有重要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实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均存在负相关。这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弱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负相关的对策:一是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是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是缩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与制度的关系评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中 ,是人力资本最终起作用 ,还是制度变迁最终起作用 ,是两种对立的观点 ,这涉及到人力资本与制度的相互关系。制度和人力资本共同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是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基本立足点 ,制度通过对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安徽省1978—2005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计量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而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够显著。其中的原因在于,安徽省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化发展道路,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没有很好地发挥,城市规模体系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研究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财政社保支出的增加,而财政社保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琪 《东岳论丛》2005,26(3):173-176
经济外交是国家为追求自身利益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和行为,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宗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追求国家经济利益,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正确合理的经济外交政策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本国以及他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相反,片面利己的经济外交政策和手段,对本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蕾 《天府新论》2005,(4):42-46
教育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而是具有外部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基本性质是精神性、社会服务性,因而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教育不适合用来调节经济,短期内不应对教育规模进行大幅度的扩张。一定的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和阶段需要一定的教育规模与之相适应并为其服务,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应有适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经济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 ,收入分配是利益关系调整的主要方式。我国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不同的经济集团收入差距增大 ,突出的是国家与地方利益、城乡利益、区域利益、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利益。调整利益关系可以减少制度维护成本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收入和支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收入的增加是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动因,并具体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实际发生作用时又会产生诸多对立;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全球化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又规约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大力推进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两大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inequality at the societal level is perceived and evaluated by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We hypothesize that because the Chinese have recently experienced rapid increases in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inequality, they tend to view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inequality.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we conducted a social survey in 2006 in six Chinese provinces (n = 4898). The survey data reveal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Chinese people have internalized a causal model in which they project high levels of inequality onto countries they view as more developed and low levels of inequality onto countries they see as less developed. Howeve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 smaller proportion of Chinese believe in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inequality. Hence, the study reveals heterogeneity among ordinary Chinese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inequality. Surprisingly,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no explanatory power in explaining this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