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5,(1):22-22
2004年7月10日,应中共南京市委邀请,人民海军“郑和舰”访问南京,拉开了以“纪念郑和远航,传承古都文明”为主题的南京市纪念郑和下西洋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帷幕。7月10日上午9时,人民海军“郑和舰”航行至南京龙潭港区,举行了庄严的进港仪式,江苏省及南京市领导、驻宁部队首长和社会各界代表1000多人在岸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世界级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项纪念活动,作出了“开展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的决定,并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活动主题。江苏省、南京市为了落实这项纪念活动,于7月中旬拉开了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倒记时两周年系列活动。为了配合这次活动,本刊记者特别策划了沿着郑和在南京的遗迹,对当年郑和在南京的重点遗迹一一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3.
金秋10月中旬的南京,虽然有些寒意,但被研究世界级航海人物郑和的热闹场面所淹没。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02年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各抒己见,把郑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研讨会上,美国退休的前海军潜艇指挥官、64岁的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语出惊人,他根据自己14年的研究,认  相似文献   

4.
郑和远航开辟亚非航线,比15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的“地理大发现”早上80多年.如果郑和首先发现美洲进一步被证实,那么,郑和的创举有更深远的意义.郑和把中国古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遍世界,对中国地理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郑和在南京的遗迹保存较完好,成为南京三大风光带之一景,为古都南京建成“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的滨江城市”的目标增添光彩,对提高南京城市的文化品位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和是我国明代初期伟大的航海家。近百年来,对于他的航海业迹,中外学者多有评述、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然对于其航海史迹文物的调查与研究,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多有毁损、乃至于湮没。郑和航海留下的肮迹,遍及国内外。就国内来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的南京、太仓;福  相似文献   

6.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直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134万海里,为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创举,比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约早一百年。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和友谊,堪称睦邻友好使者。六百年前郑和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启航,所有船只均由南京龙江宝船厂制造,最大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举世闻名的明代航海家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郑和(公元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因排行第三,小名三保(一作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人,回族。明初,当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率军平定盘据于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时,年仅十余岁的三宝,被明军所俘,押至南京,阉割后送至皇宫当太监。不久,又被赐给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由于三宝聪明伶俐,博得了朱棣的喜欢,便逐渐成为燕王府里的一位内监。公元1399——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击败建文帝,在南京登上皇位(即明成祖)时,三宝因“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  相似文献   

8.
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马”姓回族家庭里。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统一云南的战争,郑和的父亲在战乱中死去,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获,遭到阉割,随后被送到当时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朱元璋病死后,其长孙朱允嫂即位,称建文帝。  相似文献   

9.
在4月10日召开的南京市新一轮解放思想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朱善璐指出,南京有思想解放的基础,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走向世界的郑和,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不能比郑和差。 的确,南京自古至今是一个思想先驱辈出的城市,在解放思想上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第一个提出“神灭论”的范缜,到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到三十年前引导第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胡福明……他们用敢为人先的解放精神,给予了南京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激励力量,更为南京这座城市注入了思想解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5月3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南京重建的天妃宫落成开放。遗憾的是,南京有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又一次错将天妃宫碑的始立,说成是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郑和故居在北京新街口的三不老胡同六号院。 郑和本姓马,真名三保,他的祖辈是西域居住在中亚一带的 维吾尔族贵族,元世祖忽必烈时,被派往云南。1382年,明太 祖朱元璋派兵攻取云南,当时11岁的马三保被俘,遭阉割后献 给燕王朱棣,后受到燕王的信任。燕王为了帝位,与其侄建文帝 发生了四年的"靖难之役",燕王逼近京城,宫中失火,建文帝 不知去向,燕王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永乐,是为成祖。马 三保在此次战役中"出入敌阵",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燕王的宠 信之一,后在燕王封赏有功之臣时赐马三保姓郑名和,并被擢升 为内官监太监,掌管国家营造宫殿皇陵、分封藩王府第以及御前  相似文献   

12.
《中华魂》2014,(20):16-17
南京与世界交流最著名历史事件有两件:600年前郑和下西洋;2014年南京青奥会。南京青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难以忘怀的奥林匹克盛事。谱写中国梦南京篇章,青奥圣火在六朝古都南京点燃,寓意着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古老中华文明再度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4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马六甲历史城区工委会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郑和·朵云轩艺术馆精彩开幕。江苏省侨办副主任、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杜伟,马来西亚拿督斯里洪来喜局绅、拿督威拉颜天禄先生,马六甲州行政议员特别官  相似文献   

14.
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乡里家世,《明史》本传记载简略,七十二年前袁嘉谷先生发现并考证了昆阳的郑和父马哈只墓碑,四十七年前李鸿祥将军发现了云南玉溪的《郑和家谱》,袁先生命士厚作了考释,才了解郑和是云南昆阳的回族马氏,父,祖都朝觐过麦加,称为哈只。曾祖名拜颜。1983年、1984年两年,我先后发现了南京的《郑氏家谱首序》及云南巍山的《赛典赤家谱》。《首序》将郑和的家世由郑和的曾祖拜颜上溯到十一世祖、西域布哈刺国国王所非尔,《家谱》更上溯到三十七世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我对这两本新发现的谱牒,已经先后写了《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及《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两篇文章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5.
倪天纯 《金陵瞭望》2011,(10):69-69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青年人设计的体育计划,是世界青年的大团圆,大联欢。600多年前。郑和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把中国文明带向世界。而今。世界给了南京一个机会,南京将给世界一个惊喜!来吧,2014,来吧,我的朋友,南京欢迎您!  相似文献   

16.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7月22日,当太监王景弘率领没有郑和的船队抵达南京,历史便永远被定格了这一刻。这年4月,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浩荡的东方船队在西洋已然变成了遥远的传说。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月十一日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五百八十周年,我们隆重地纪念这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郑和原姓马,云南昆阳人,少年时入宫充侍卫,明成祖赐姓郑,世称三宝太监。明成祖朱棣王朝,国力兴盛,大开海禁,建立友好邦交,钦命郑和为正使,率领商船队下西洋。船队由宝船、战船、粮船、马船、坐船等大小船只共二百余艘,人员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从一四○五年(明永乐三年)至一四三三年(明宣德八年)七次远涉重洋,历时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淮阴市致富标兵之一的洪泽县老子山镇渔民马怀宝,去年充分利用该镇水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等优势,从事个体水产品运销,组织40多人的水产品收购班子,实行分散收购,统一销售,壮大了经营规模。他收购的鱼、虾、蟹、鳖等水产品不仅畅销南京、上海、常熟、无锡、浙江等地,而且有的通过南京、常熟、无锡外贸窗口  相似文献   

19.
郑和(公元1371~1435年),十五世纪初期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世称“三宝太监”。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因跟随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有功,被赐姓郑。晋封为内官监太监。  相似文献   

20.
朱霞欢 《金陵瞭望》2010,(26):90-90
10月20日下午.郑和宝船复建庆典在南京鼓楼区扬子江大道1号“郑和宝船厂”举行。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季建业.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市领导叶皓、钱继红、许慧玲、刘以安、周谦、金实、陆冰、徐珠宝、王建华,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李建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委副书记徐晶晶等领导及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