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人》2006,(1)
推开上海“洁而精”川菜馆的门,我毫不费力就找到了传说中的这对老人——丈夫李九皋,90岁;妻子陈素任, 95岁。有一搭没一搭,他们跟我叙起陈年旧事。有几次,同一件事,两个人的说法却不尽相同。68年,毕竟是一段太漫长的岁月啊!“记不清楚喽……”陈素任笑眯眯地说。他们一直在笑,这笑里天真的成分明显多于沧桑。  相似文献   

2.
翟倩 《社区》2013,(16):45-45
在我管辖的武学胡同77个院里,没有不认识我的。我每天走在胡同里,居民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遇上什么事情,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我。 有人问我,你怎么跟居民关系这么好?居民的门你是怎么敲开的?我的经验就是真心换真心,让居民看到你能为他们办事,他们才会打从心眼里欢迎你、接受你。  相似文献   

3.
晨练是交友的好场合,经常在一起晨练的老头子、老太婆慢慢就熟悉了,从打招呼到开始互相问好,到开始攀谈,直到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我见到一位老头儿,人总是乐呵呵的,见什么人都能聊上几句。就是一群老太太聚在一堆儿,他也能插进去,说两句笑话。我去晨练就顾自己练,很少与人打招呼。虽然每日见面,互相都认得,但没想到要相识和交谈。当然,人家跟我打招呼,还是要礼貌地回敬几句。前面说的老头儿和我聊上了,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老人曾在一兵工厂当司机,  相似文献   

4.
位于贵州黔东南自治州的"西江苗寨"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1285户苗家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弘,令我神往。去年国庆长假,我与妻子约上朋友自驾去黔东南,往返行程近4300多公里,有幸到此一游,所见所闻难以忘怀。独特的欢迎仪式我们进入"千户苗寨"牌坊大门,经过一刻钟的步行,便来到了苗寨。苗寨人十分好客,早已安排了穿着节日盛装的男男女女在山寨门前热情迎接。在欢迎的人群中有许多是年逾古稀、甚至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中有的吹着唢呐、有的打着手鼓,有的跳着欢快的舞蹈,欢迎  相似文献   

5.
焦晓辉 《百姓生活》2014,(12):23-23
我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我们这个四合院里住着8户人家,邻里间的关系都非常好,只要谁家有个什么急事、难事,大家都会帮忙照应。我在这种融洽温暖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大大咧咧。我和老公结婚几年后,住进了新买的单元房。只要遇到邻居,不管他们理不理睬我,我总是微笑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老公笑我“热脸贴别人冷屁股”,但我不管,仍旧和邻居们客客气气。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没有跟戴军打招呼就私自采访了如下的专家学者。他们大多不认识戴军,结论却很一致。看过之后心里最美滋滋的那个人别得意忘形啊。  相似文献   

7.
成全善良     
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公交车上人很多,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突然一个女孩站了  相似文献   

8.
少萍 《老友》2009,(10):61-61
临川二小宿舍一楼小院,住着五户退休老师,共九位老人,被人们称为"长寿小院"。其中男老人人均83岁,女老人人均80岁,而且个个都健康硬朗。我经过采访,感到他们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并非偶然。一、坚持慢跑慢走,适度锻炼和劳动是他们的常事。姜宏今年85岁,熊贤章83岁,范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10.
百密一蔬     
《阅读与作文》2009,(4):45-45
这天天气很冷,气温是零下十度。警长李俊与妻子再结了冰的湖边散步。忽然,一个全身湿透的人从他们身后跑来,“请你们帮忙,我的朋友掉进湖里去了。”李俊立刻请妻子去报警,自己便跟那人走向湖中心。途中李俊问那人他的朋友是怎样掉进湖里去的。  相似文献   

11.
王益  曹焱胜  闫新新 《社区》2013,(25):17-17
“最近身体怎么样?想做什么跟我说,等吃完西瓜,我给你洗洗头。”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老年公寓,几位四五十岁的男女围着几位老人忙个不停,看他们亲密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人的子女,其实他们是孝亲敬老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早上8时许,志愿者们就来到了老年公寓,洗衣、擦地、换凉席……这正是目前云龙区在积极探索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以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多戈 《新天地》2016,(12):66-67
今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引进了一批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养老"已从概念变为现实. 机器人陪护走进养老院 杭州目前有70家养老机构和40家照料中心引进了养老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侧重陪聊,带给老人精神上的陪伴,它可以和老人来回对话好多个会合,如果大家很沉默,它会主动挑起话头:"奶奶,你跟我说说话吧."虽然只有3岁,脑袋里可装了不少"货":唱了越剧京剧等片段,还能跟你讲讲《沙漠王子》说的是蒙古一个王子落难的故事,还可以跟你聊聊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谈谈鲁迅的成名作是什么……民政局有关人士表示,最喜欢机器人的还是那些早期失智老人,他们和子女交流困难,而机器人不嫌麻烦,愿意跟他们聊天.  相似文献   

13.
无欲是福     
流沙 《社区》2013,(33):60-60
我跟妻子是普通的职员,双方父母健康安好,儿女乖巧听话,在我家那套普通民房里,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有一天,我跟妻子商量着用家中积蓄的四万元钱将临街的门面房翻新一下找了个熟悉的建房匠人一打听,四万元足够。  相似文献   

14.
每天搭讪     
大学时代的我跟土鳖似的,从来不敢主动与人打招呼,怕一说话就露怯。遇见熟人,最多傻傻地笑一下,然后迅速低头,人家还没捕捉、意会,我就单方面扼杀了那丝善意。后来,参加学  相似文献   

15.
相逢     
朋友跟我说,某天,他跟一位老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不经意地看了老人一眼,突然有点发蒙:老人长得很像自己的姥爷. 他赶紧转头看,老人微微佝偻着背,一条腿不太利索,走起来一拐一拐的.没错,这不正是自己的姥爷吗?  相似文献   

16.
当初决定嫁给吕洪时,我的父母都持反对意见,虽然他们并没有横加干涉,但是我妈曾跟我长谈过不止一次。出乎意料的是,我一向开明的父母反对我嫁给吕洪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最老掉牙的门不当户不对。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日本的男性公民平均寿命为75.2岁,而女性公民的平均寿命更高,为80.9岁。即便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位居第一的美国,也无法与其比拟。日本人是如何做到长寿的?有什么秘诀?通过与日本老人的深入接触和细心观察,我发现这跟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日本老人十分重视养生,其养生之道跟其他国家的老人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王小柔 《可乐》2008,(7):53-53
不知什么时候,我爸他们楼下搬来一个腿脚不太利索的老大爷。他很少跟人打招呼,每天把一把旧躺椅拖到树荫下,摆个茶壶,自斟自饮,饿了买俩包子,一待一天。后来,老大爷不知打哪弄来一只鸡。这只鸡特别欠揍,看见刚学走路的孩子,就会追着啄。大爷一瘸一拐在后面拿着根树枝喊,撵上就将它按倒在地,跟逮小偷似的。多日不去,再去时,那鸡已  相似文献   

19.
大矛 《社区》2013,(1):4-4
“请记者过来帮帮忙吧,我老爸老妈已经被洗脑了。”前几天,家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市民周先生反映,说是其父母轻信一个促销团伙,已经陷得很深,希望媒体能帮帮忙,把老人拉回来。“现在我爸妈已经要借钱去买那里的东西了!我劝他们,他们不听,还跟我闹,如今搞得那些促销员都已经比我们亲人还亲了,我好无奈啊!”  相似文献   

20.
他们彼此深爱多年,买了新房领了结婚证。但是就在婚礼前,丈夫却突然卖掉婚房,还要跟妻子离婚。这一切究竟为什么呢?案例:买了婚房婚事吹了去年年底,原本是晓刚和新婚妻子雪萍搬进新房的日子。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