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杀论》及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兰州学刊》2004,(6):268-271
本文以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为文本,分析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特征研究对象上的客体主义和研究方法上的实证主义。迪尔凯姆非常巧妙地把实证和否证方法结合起来,否证了自杀的心理论和自然论,证实了自杀的社会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学术上《自杀论》明显反映了实证主义、客体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主张,为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合法性的基础;在现实意义上,《自杀论》研究的主要结论,即自杀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自杀分为利己、利他和失范三种类型,为分析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文华 《江汉论坛》2004,(12):120-125
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最能体现孔德的实证主义主张,也最能代表他本人的社会学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对象上的客体主义和研究方法上的否证思想,两者结合起来奠定了社会学的科学地位.除了把自杀现象本身引入社会学界的视野以外,《自杀论》还奠定了社会学的合法基础,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和范畴,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开创了实证主义、客体主义和科学主义特别是定量研究的先河.这种精神一直到现在仍然占据着社会学的重要阵地.自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也存在于当代社会之中,将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思想与现实的社会联系起来,这既可以检验《自杀论》的理论效度,也可以为分析我国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人有过错应否成为表见代理的特殊构成要件之一,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并由此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单一要件说"和"双重要件说".本文首先对两种学说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然后考察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表见代理制度的相关立法例,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价值和法理两个层面上对两种理论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了"双重要件说"相较"单一要件说"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周志发 《学术界》2015,(1):99-108
基于改革开放法制实践,建构了新的权利理论"试错权作为母权论与相互赋权论",认同"社会性个人、试错权优先于善"的观点,并在批判罗尔斯正义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容错的正义原则":(1)人人拥有平等的母权试错权。试错权是具体的、历史的、情景化的权利,由此形成的生命权、自由权等子权种类与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可以是不同的;(2a)相互赋权原则。个人出于功利的目的,将试错权让渡给天赋较强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子权与利益。个人可以将不同领域的试错权让渡给不同的社团,形成"多元分配、多元赋权的社团"组成的社会;(2b)人人拥有平等的试错权以及相互赋权,故而社会出现的公共职位向所有参与赋权的个人开放。但不同个人试错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选拔试错能力较强的个人担任公职。  相似文献   

5.
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最能体现孔德的实证主义主张,也最能代表他本人的社会学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对象上的客体主义和研究方法上的否证思想,两者结合起来奠定了社会学的科学地位。除了把自杀现象本身引入社会学界的视野以外,《自杀论》还奠定了社会学的合法基础,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和范畴,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开创了实证主义、客体主义和科学主义特别是定量研究的先河。这种精神一直到现在仍然占据着社会学的重要阵地。自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也存在于当代社会之中,将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思想与现实的社会联系起来,这既可以检验《自杀论》的理论效度,也可以为分析我国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关锋  龙柏林 《江汉论坛》2007,1(8):14-17
反向思维是波普科学知识论最大的特色,其否证主义、知识的不确定性、向真理逼近等思想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波普在政治学上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反向思维特色的观点,比如政治是科学,政治的使命是减少苦难而不是去实现遥远的理想和抽象的善,民主关心的是"统治者如何被统治"等等.波普科学知识论和政治学的关系可称为"反向思维中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代表了中西方哲学最显著的成就,也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最为突出的体现者.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考察<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在思维方式与境界论上的异同,并重点从<老子>"道"的内涵"道"、"无"、"有"之关联与基督教"上帝"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之关联的层面,探讨两者在价值、本体和终极意义上所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以期说明两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论“心物交融”审美理论的逻辑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物关系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它植根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 ,随着心物交融和合的程度不同 ,可以将它们解构成三个层面 :(1)心物感应的审美发生论 ;(2 )神与物游的审美创作论 ;(3 )境生象外的艺术境界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史家一直以来把是否“价值无涉”作为实证主义社会学和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之间的区别,实际上仔细研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最先提出的实证主义观点可以发现,实证主义其实是“价值有涉”的.将价值判断引入并作为实证社会学与非实证社会学的区别点,实际上源自于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孔德社会学理论的改造.而这却使社会学研究从此走进了“价值误区”.事实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区别点应该定位于理论研究的假设不同.价值有无涉应该定位于社会学具体研究中实证层面社会学和规范层面社会学的区别对待.从而无论是实证主义社会学,还是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事实上都可以形成自身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否删改过<诗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肯定派与否定派各执一词,但似乎都找不到充足理由使人信服.本文将近年来双方所执的观点分别作了简要的梳理,认为肯定派依托<诗经>文本和先秦典籍,其理由更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7,(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阈下,较差者优先指的是在分配利益时,应当把利益优先分配给处境较差者。较差者优先的观点经帕菲特详细阐述后,成为优先论的核心观点。但需要明确的是,较差者优先不是优先论独有的,其他理论如功利主义、平等主义、充足主义等也都在某种意义上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它们的优先理由却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优先的理由至少包括:(1)基于功利的理由;(2)基于平等的理由;(3)基于优先论的理由;(4)基于充足的理由;(5)基于比较性的公平的理由。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叙述各种优先理由以及各自存在的弊端,为人们了解和研究优先论思想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蔡红武 《理论界》2005,19(6):27-28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的主题向建设的主题转变,在"生产力"学说、"所有制"学说和"目标论"学说三个方面,对<宣言>的新发展.目的在于使人们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宣言>,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超越正义的正义论:反思“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学术界,马克思与正义理论之间关系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争论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1)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为非正义,换言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剥削批判理论是否依赖正义概念?(2)马克思的革命和解放是建立在历史必然性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正义的要求和原则基础上,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可以理解为分配正义原则吗?在这两个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存在着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立场.这里首先考察它们之间争论的核心分歧;其次,在考察当代平等主义正义论基础上,笔者把马克思的立场概括为"超越正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4.
马忠 《理论界》2005,(7):184-185
清代叶燮在<原诗>中确立了其"对待"范畴;其关于美丑互相对立转化的观点,富有创造性,成为其反对明代诗学两种极端倾向的思想基础,也是其正变统一诗论的内核,并形成其艺术创造的辩证之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树立了其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勰“宗经”观念下的文学“通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具有严密的体系性,"通变"论是全书的一条论文主线.刘勰从文体规格立论,提出了遵循文体名理和驰骋文变之术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他站在尊崇儒家经典的立场上,以经书为"群言之祖",故以"宗经"言"通变",本于经而求乎变."通变"以宗经法古为本,以革新创造为用.  相似文献   

16.
戴震是清中期学术发展至高峰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不仅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而且以考据为基础重建了自己的义理体系.在<孟子字义疏证>等著述中,围绕"理"和"性"两个核心的范畴,戴震不仅提出了其离开形气不能谈理的宇宙观和以血气心知言性的自然人性论,还对宋儒以理欲相对立的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遂情达欲的社会学说.戴震理欲观和血气心知学说的提出,对人们消解理欲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人性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方法的一种主张:软性实证──兼谈名著《自杀论》对社会研究方法的潜在启示王毅基本观点“在迪尔凯姆之前,社会学是一个模糊的领域,没有从理论观点上与哲学清楚地区别开,或者从内容和方法上与历史学或心理学区别开”。幻897年,迪尔凯姆发表名著《自杀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V1着V2"结构的配价问题。重点分析:(1)"V1着V2"结构组成部分(构件)的价数;(2)"V1着V2"结构论元整合的类型;(3)"V1着V2"结构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天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充满哲学思辨和生命感的实体性概念.它是既存在于主体创作构思之中,又勃动于作品文本中的精神实体,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天机"的最早提出是在<庄子>中,而真正以"天机"来论艺术创作的是陆机的<文赋>.而后从唐代到明清,"天机"论存在于许多著名的诗画理论著述之中."天机"论所指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创作灵感,而是指创造出最佳、最独特的作品的契机.获得"天机"的主体条件决非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由自得的舒展胸臆.与西方灵感论相比,"天机"论不是仅在主体方面考察其源,而是在主客体的感应触遇中解释"天机"的原由.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形而上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各学派关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从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形而上学” ,到否证论、历史主义学派对形而上学的修正 ,以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态度 ,说明形而上学已内化于科学家的信念中 ,建立健全的实证科学需形而上学的引导 ,同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建立也需要实证科学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