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其强大功能,为人民群众所称道.然而当前它也面临着诸如功能错位,解决纠纷能力相对下降,调解人员法律素质偏低,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专门法律规范层次低且存在冲突,经费拮据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观念更新,提高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层次,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与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以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制度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基层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民调解制度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确立人民调解制度在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人民法院运用司法权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的一种有力支持和保障,同时也是对当事人的司法救济和司法保障。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已经成为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把"非诉讼"的人民调解和司法的强制力结合起来,对运用多种途径解决纠纷起到了聚合作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从实践到制度的形成经过了地方实践、正式确立和程序完善三个阶段,但是当前由于机制的不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应有的功能,我们还需从制度上加大和不断完善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 相似文献
5.
6.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化解民间纠纷的传统方式,在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变革,人民调解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有关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医患纠纷的顺利解决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些地方试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设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是解决医患纠纷的一种新途径,但人民调解介入医患纠纷的机制尚不健全,各地做法不一。因此,就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机构、调解一般程序、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的协调等机制问题提出初步程序设计,以期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为医患纠纷的顺利解决提供一种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制度最核心的价值结构表现为秩序价值、运行价值和目的价值。自由与平等是人民调解制度的秩序价值,效率与效益是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行价值,和谐与理性是人民调解制度的目的价值。独特的文化背景因素使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民间纠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充分显示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人民调解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稳控新机制,四川雅安"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是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构对现有人民调解制度的工作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的有益实践,其本身就属于社会管理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制度创新,有助于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和衔接联动新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等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具有高度的理念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若干思考——兼评《人民调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调解法>的颁布与即将实施使得该制度更加备受关注.在新的立法背景下研究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有利于促进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司法政策的调整,法院调解重新受到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调解的纠纷解决功能得到凸现与强化。法院调解的本质属性是合意,其法律基础是当事人享有的处分权。应当构建当事人自主性解纷机制,树立新的调解理念,建立审前调解制度和重建我国的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机制,在化解矛盾、平息纷争、消除隔阂、沟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委员会只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夸大人民调解的作用、将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化、司法化都是与现代法制精神相违背的。只有正确理解人民调解的涵义、正确界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才能发挥人民调解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ADR制度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该机制在实践运作中具有诉讼不可替代的优势,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视角,以ADR的内在理性价值为核心,客观分析当今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缺陷,提出完善其构建模式之举措.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刑事和解实践,以恢复性正义为理论基础,对话、商谈而非纠纷解决模式是刑事和解区别于传统和解制度的重要程序特征;实体上,强调以责任、恢复与回归作为其基本内容,关注对被害人心理损害的修复。近年来我国一些司法机关对恢复性司法进行的探索严格说来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恢复性正义实践,因此,准确领会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程序特征和实体内容,对我国当下急速推进的刑事和解实践进行冷思考,对避免将刑事和解庸俗化,甚至变为一种功利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民众意识作为经济思想史研究对象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份重要农业思想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农业发展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它同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理性、建立健全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制度密不可分。这些重要的思想因素,在这两份资料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示。对民众经济思想的忽略和压制,是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这给后人留下的有益启示是:在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时,必须重视经济行为主体的意愿和利益。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把铁路建设作为解决民初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务本之谈” ,并把铁路建设的成功与否看成是关系到民国生死存亡的前途问题。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是其民生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 ,铁路建设问题是他在民元试图着力解决的民生主义的中心问题。研究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是深入了解其民生主义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张英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5-8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 5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并指出它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大大升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进一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