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作者纳迪姆的《百科索引》(Kiu hal Fihrisi)里相关记载推断,公元10世纪初,高昌回鹘境内出现了穆斯林教徒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2.
一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蒙古族最初没有文字,同其他民族一样,也经历过漫长的实物记事阶段。 然而,随着社会交际的扩大,这些实物记事方法已不适用,于是根据实际必要,开始逐渐借用了邻近部落或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字。在宋人彭大雅、徐霆所著《黑鞑事略》中:“霆尚考之,鞑人本无字书,然今之所用,则有三种:行于鞑人本国者,则只有小木。长三四寸,刻之四角。且如差十马则刻十刻,大率只刻其数也。其俗淳而心专,故言语不差。其法说谎者死,故莫  相似文献   

3.
纵观蒙古各部、各地区的婚礼歌,数量很多,内容各异。仅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各部族各地区的婚礼歇总计不下数百首之多。有的歌唱祖先训谕,有的歌唱神佛保佑,有的歌唱恩孝大义,有的歌唱家乡山水,有的歌唱男女爱情……似乎各类民歌都包括在婚礼歌的范围之内,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兼容并有、异彩纷呈的面貌,不禁使人产生究竟什么是蒙古婚礼歌的疑问。但是,把握住婚礼歌的民俗性这一根本特征,从婚礼歌和婚俗礼仪的结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原著 蒙古的书籍已有不少于700年的历史了。流传至今的可靠资料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正在进行的对古代民族,如匈奴、拓跋、契丹等族的语言及文字方面的专业研究,也许能把这一日期提前到公元前。但是,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对个别蒙古语民族(鲜卑和契丹)其书面文化继承性的研究情况。在现代蒙古语中,保留了与这些民族的文字及书籍有关的术语,例如:《》(“必(?)赤”,另一个名称为——手稿编篡者),(另一个名称为——译员)。从中国史料可知,契丹在兴盛时期(5- 7世纪)有了自己的文学和文字(现存有两种形式的文字——大字和小字)。非常可惜,从文学方面的文献中确实没保存下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从13世纪初开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用兵中亚、波斯及南斡罗斯地区,曾建立了地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蒙古军的征服战争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尤其使亚洲文明,伊斯兰文化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这种野蛮的征服是暂时性的,后来留守在中西亚地区的蒙古人几乎绝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穆斯林却胜利了。这个曾带给伊斯兰文明以毁灭性打击的民族,后来为复活同一文明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特别是西部蒙古钦察、伊利、察合台三大汗国后王皈依伊斯兰教,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重新取得统治地位。本文就中亚,波斯诸地蒙古族伊斯兰化的几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原是达延汗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被后金征服.清中叶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立即在全疆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由于当时伊犁等地区“地闲人空”,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及恢复伊犁地区生产,清政府决定从内地派遣大量官兵来伊犁等地筑城驻防,戍边垦殖.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居住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八旗兵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西迁至新疆.察哈尔兵迁入新疆共分三批:第一批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进入新疆.这年九月,乾隆皇帝下令“派索伦兵一千,察哈尔、健锐营兵各五百,共二千名,令纳木扎勒三泰驻防伊犁,所余察哈尔等兵各五百,酌派七百,益以绿旗兵三百,共一千名,令舒赫德以头等侍卫职衔驻防阿克苏,仍余察哈尔等兵三百,并以绿旗兵二百,共五百名令鄂实驻防库车”.由  相似文献   

7.
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7~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亚西部呼罗珊和中亚腹地河中地区;10~11世纪,在喀喇汗和伽色尼两个王朝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向东、向南传播,今中国新疆西部、阿富汗中部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11~13世纪,伊斯兰教深入到中亚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中亚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新疆蒙古族教育起步于近代。民国中期,蒙古族教育有了起色。三区革命时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蒙古族的教育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双语教学使蒙古族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1368年随着蒙元王朝失去在全中国的统治退回蒙古草原后,曾兴盛一时的西藏佛教萨伽派(红教)的势力也随着元朝的衰微而江河日下,甚至几于绝迹。而萨满教则又恢复了往昔的统治地位。 元室北迁后,一部分红教僧侣跟随元朝统治者前往蒙古草原,在故都——和林仍沿用国师封号,主持寺院。蒙古西部的卫拉特部在十五世纪三十年代末仍有西藏佛僧来往于卫拉特部与明朝之间,他们除了布教还担负着外交使命。位于卫拉特部西南的赤斤蒙古卫亦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十二至十七世纪蒙古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从十二世纪开始,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成吉思汗应运而生,萨满教成为新兴统治者的哲学思想武器。忽必烈中兴帝国,建立元朝,执行政教平行制度,定佛教为国教。十四世纪元顺帝退居漠北、随着合罕权力的衰落,萨满教又恢复了它的地位,至十五世纪达延重新统一蒙古,十六世纪中叶蒙古一度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随之荡起了民族复兴的思潮、八思巴的同源论成为当时蒙古思想界的主要代表。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后蒙古社会又出现了思想家莎囊彻辰,这时喇嘛教渗透到各个领域,对宇宙的形成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文明从其历史渊源上讲,本不属于伊斯兰世界。只是由于维吾尔文明在10世纪时一度失去了与东西两大文明的有机联系,尚未统一的民族内部经历了一段混乱时期,生逢其时的伊斯兰教便作为一面旗帜,推动维吾尔族结束了这个混乱时期,以期获得文明的统一节奏。但是由于伊斯兰教仅仅是对东方文明中佛教腐败的反动和对西方文明中基督教黑暗的挑战,所以对于已具有相当封建化程度的任何农耕文明而言,伊斯兰教都不可能使其进入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邱树森先生的文章“妈祖现象与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作为分析认识这一问题的一种学术观点,在本刊发表,以期引起讨论。在妈祖从一个普通民女演变为天妃、天后,即由人变为神的过程中,有三位穆斯林曾起过很大作用。这三位穆斯林是元初的蒲寿良、蒲师文父子,明初的三保太监郑和。穆斯林者,伊斯兰教之信徒也。伊斯兰教规定:应归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独一无二的安拉。《古兰经》第112章第1节指出:“安拉是独一的主”。因此,伊斯兰教反对崇拜一切神灵偶像,提倡“认主独一”的理论。蒲寿庚、郑和等既为穆斯林,为何又崇信妈祖?这…  相似文献   

14.
王岱舆生活于明末清初 ,是著名的伊斯兰学者。从伊斯兰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看 ,他的思想处于由经堂教育向汉文译著转变的历史转折点上。其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伊斯兰教教义上的认主学思想 ,其哲学体系以认主学为核心 ,属典型的宗教哲学 ,是苏菲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他采用以儒释回、以儒诠经的方法来构建其哲学体系。从内容及形式上看 ,其哲学思想是中国化的伊斯兰哲学 ,而从民族和政治的角度看 ,又是伊斯兰化的中国哲学 ,与其他的儒、释、道哲学思想一起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以认主学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一 )“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外学者都认为,西域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和文化的熔炉,是同其它几种著名的古代文明辐射地区重叠的地带。季羡林先生对此有过评价:“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自成影响而又影响十分深远的文化只有  相似文献   

16.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17.
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是伊斯兰教宗教制度的一个分支,是伊斯兰信念在回族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种比较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一千四百年来,伊斯兰教以它幽深的哲理、古老的历史和巨大的社会能量,凝聚了数以亿计不同肤色的穆斯林群众。尤其它慎密而集体意识极强的宗教制度,更具有超强制性的权威,从而成为每个穆斯林必须遵行的神圣义务。伊斯兰教同阿拉伯民族原始的多神崇拜相比,在观念上已理论化,活动上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与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有相同的起点与处境 ,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伊斯兰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走出了一条特殊的现代化道路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伊斯兰国家对现代化冲击的伊斯兰式的反应。伊斯兰国家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听两丛谈》卷1:“满洲之俗,同于蒙...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是个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在中国缔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在文化上实现了在中国的地方化、民族化,却又保留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过程中,马注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