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婚姻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女性解放的出路在哪里?凌叔华的作品通过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展现了五四时期女性的生存现状。不论是传统豪门巨族中的女性婚姻,还是为寻求个性解放,努力实现婚姻自主的现代女性婚姻,都呈现出悲剧状态。在凌叔华看来,在社会的整体解放没有实现的大环境下,单纯的女性解放,只能是空想。只有摧毁腐朽的婚姻制度,提升女性主体意识,才能冲破限制女性发展的婚姻枷锁。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是20世纪20、30年代一位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她的创作往往囿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大手笔的结构布局,然而她却通过家庭这个小小的窗口泄露出了中国女性尤其是中上层女性生存的真相,那是被许多男作家和女作家所合力谋杀和遮蔽了的,她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文学的前驱者。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的代表,对女性文学创作颇多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度不为研究者提及。她的小说温婉而富有韵致,在耐心的叙事过程中表达她的女权思想,虽无大声疾呼、厉声声讨,却能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女性问题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五四”时期女作家凌叔华作品的分析 ,可以看到她从两个方面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事业与家庭就女性而言比男性更加难以处理 ,但却是无法回避的。二、如何永葆婚姻生活的鲜活。这虽然是个家庭问题 ,但也是女性彻底解放的社会问题。凌叔华的探索为女性问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的小说中有两类别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即落寞的旧式女性和新型的知识女性。这两类人物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她们却在不同层次上共同体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传统意识对其自身价值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于抗战期间在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的鼓励下开始创作英文自传《古韵》(Ancient Melodies),在同样战争的背景下,许多女作家也同样自觉地选择自传写作,表现了她们对于现代性和战争的反思。本文以凌叔华的《古韵》为中心,通过比较郭沫若、萧红等人的自传作品,以自传中的“自我”概念为切入口,试图阐释战争背景下的女作家的自传写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有“新闺秀派”之称。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被视为心理写实派作家。两者间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文学时段到当下,连绵不绝。但这些比较大多强调两者具体艺术手法的相似性,而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两者笔下都有一个“高门巨族中说话的女人”的人物谱系。通过这一谱系,一向被禁闭的女人发出了声音,这其实是曼斯菲尔德给凌叔华最大的影响,而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又使得各自的人物谱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9.
叙事作品中的主题意象能够给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功效,使作品的主题显得幽渺而深邃。凌叔华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意在通过“家”这一审美意象,来透视中产阶级女性狭窄的生存空间和苍白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著名女作家,其早期作品《酒后》、《绣枕》等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温婉淡雅、含蓄内敛的审美风格.其审美风格的外在表征为“二元+第三方”的结构模式、情节淡化蕴含的讽刺、“突转”与“发现”戏剧技巧的巧妙运用三个方面,并从闺秀才女与现代女性的综合体、小说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两方面分析了其审美风格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和丁玲的《暑假中》都是描写女同性恋生活的作品。两部小说虽然有着主题上的某种一致性,但更有着主题表达上的些许差异。前者的主要意图是表达旧的传统势力的强大和女性同盟消亡的迫不得已,而后者则敏锐地捕捉到女性自身的局限才是导致女性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这种差异与作者本人的思想、经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凌叔华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精细,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细腻、含蓄地对五四新旧交替时期女性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真实进行触摸、抚慰、展示和观照,显示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建树。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走遍大半个中国,福建对她有着特殊意义。晚年丁玲与厦门大学师生结下不解之缘,给予复出后的丁玲以巨大鼓舞。厦门学者多角度、全方位从事丁玲研究。特别是关于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丁玲散文研究、丁玲作品语言研究等等,取得丰硕成果,且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角度,对沈从文《记丁玲》的创作背景、成因与发表、结集出版过程以及作品基本内容与形式作了较详细述评和分析,以期人们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丁玲一生都以女性的姿态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着中国女性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左联时期,她的女性意识与阶级解放意识和社会革命意识融会在一起;抗战时期在延安,她的女性意识发展得最成熟,表达得最彻底;抗战胜利后,她的女性意识在强大的主流文化磁场中得到重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拍》中的女性,不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妓女,同样可以享有自我主宰婚姻爱情的权利;而且也有才情智谋,并不逊色于男子。承认女子是独立自主、有行使权利的自由和才智能力的个体,是凌蒙初进步的女性观念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晚明竟陵派以钟惺(1574—1625)和谭元春(1586—1637)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界对它的研究进入繁盛期与收获期,许多问题如竟陵派的地位及其与公安派的联系和区别、钟、谭生卒年及主要经历、《诗归》及其文学主张等都获得较深入的分析和求证,钟、谭著作得到整理。其间,一批具有研究生资历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来,他们为竟陵派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主编《北斗》是丁玲由“同路人”转变为革命的“螺丝钉”的开始。文章通过考察其由一位20年代末以出版同人期刊书籍为乐的女编辑,到担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这一身份转换中自我认知历程,探讨了丁玲新的“角色知觉”的觉醒与“角色适应”之间复杂矛盾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岭南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几千年来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及碰撞,使得岭南人很早就衍生出开放的意识,后来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岭南广播电视也以此为基础,形成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色。文章探讨了岭南广播电视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对岭南广播电视的长处与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