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社会科学》2012,(2):159-159
孙咏梅撰文指出,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资源配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提高增长质量,达到速度与质量的合理统一,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这是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着增长质量的选择。从宏观层次看,资源配置具有一次配置和二次配置两个层次。资源的一次配置是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在部门、地区和行业间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把资源配置系统分成三个子系统,经济资源层次、组织资源层次和政治资源层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系统进行了质量评估,认为我国目前经济资源配置已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组织资源配置正处在开始正常运作状态,而政治资源配置则刚刚启动,从完整性上看,整体优化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要素的应用,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从层次论来看,数字经济是数字及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经济活动的统称,可以分为新基础设施层、新生产要素层、新生态环境层、新实体经济层、新经济形态层。沿着互联、赋能、融合、转型和创新的技术-经济路径,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新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重塑了数字经济的商业形态,数字平台成为企业和市场之后资源配置的新型组织模式。在摩尔定律等技术规律的驱使下,数字经济呈现场景化、平台化、生态化、数智化的经济规律,必将经过导入期和拓展期,从协同阶段迈向繁荣成熟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始于1978年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逐步推进中,我国宪法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相应地进行了几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经济转型与宪法变革经历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回顾这一过程,厘清我国经济转型中宪法变革的历史轨迹,我们得到如下重大启示我国宪法变革符合经济立宪规律;我国宪法变革的模式有待完善;我国宪法有进一步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提出了两个不同而又紧密交织一起的新时代发展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将成为新时代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相结合,分析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种包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在内的产业升级的综合创新模式,从而创新驱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价值链高度化和加工程度高度化三大效应,进而在三大效应联合作用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面临着瓶颈制约。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生产要素创造和提升机制,同时强化基础性技术攻关,合理引导新一轮大中小企业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协作消费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是网络社会背景下以协作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态势,改变了传统的占有式消费行为,强调共享与体验式消费。本文首先对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资源配置方式的演进进行梳理,认为分享经济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新路径,以其特有的共享平台和分享理念形成以使用权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此基础上,以共享单车为例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分析分享经济中资源配置方式变革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诠释分享经济的经济和文化内涵,提出网络社会背景下分享经济所展现的体验式消费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7.
严武  万良伟 《江西社会科学》2022,(10):44-53+206
企业金融化既是企业一种偏重资本运作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企业追求资本增值而非生产利润的一种经营方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企业金融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国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省际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通过多元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金融化存在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程度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抑制企业金融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宪法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成长之路。反思中国经济制度转型背后的宪法基础,可以看到现代经济制度条件下,中国宪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整体来看,主要体现为四者:经济权利的宪法保护体系不健全、宪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有待转变、缺乏系统化的宪法经济原则引领,以及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为此,我们有待于摆脱教条主义宪法观,培育包容的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雷  盛天翔 《兰州学刊》2022,(11):142-160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研究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融资约束产生何种影响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理论以及世行2012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检验了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路径。研究显示,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确实对缓解融资约束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以及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上,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将小微企业经营流水等软信息转化为硬信息(即信息显化效应),而且能够改善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即资源配置效应)。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参股和服务行业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缓解非国有参股、制造行业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边际效应更大,且融资约束缓解类型主要表现为自我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12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以500票支持、137票反对和40票弃权的结果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但欧盟宪法条约还要获得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批准才正式生效,而这一过程仍存在诸多变数.本文并不打算分析欧盟宪法通过的具体过程,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透视该宪法条约通过背后的真正动因上.为理解欧盟宪法化进程背后的偶然性机制,本文评估了主要的宪法转型理论的贡献.文章中心不在于欧盟宪法的特别细节,而在于提供一个思考宪法化政治起源的知识框架.笔者认为,当前的欧盟宪法化进程既非政客奉献于增进欧洲的事业与团结所致,也非成员国对民主、权力分享、社会正义或普遍人权等进步议程的承诺所使.换言之,欧盟宪法化改革背后的主要动力,是霸权但面临威胁的政治权力拥有者与官僚精英、经济精英和司法精英一起分享一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强。广东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对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韩两国政府在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结合广东实际,要培育广东本土跨国公司,广东应在政府主导、产业支撑、扶持重点企业、资金保障、完善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系统化的培育体系,从而提升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使广东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出发 ,对西方国家宪法私法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得出宪法的实施是由两种解决纠纷机制组成 :一是宪法中的国家权力纠纷和国家权力侵害纠纷 ,它通过违宪审查机制实施 ;二是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权力以外的侵犯或两种公民宪法权利相冲突的私权纠纷 ,它通过宪法私法化的宪法诉讼方式实施。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走违宪审查之路面临的困难 ,提出根据中国国情走宪法私法化的司法化之路的建议 ,并探讨了有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3.
现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一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企业的转型滞后于市场,这使得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趋于政府主导型。由政府主导型资源配置模式的特征,以及该模式运行所依托的制度环境,可以看出政府主导型模式是现时期政府与企业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共同选择结果。但最终仍然会从政府强势主导有效转为弱势主导有效,直至完成向企业与市场主导有效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东欧国家转型中的制宪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明 《江汉论坛》2007,9(1):49-52
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在东欧转型国家被认为是"制度转变的基石".东欧国家在转型初期完成制宪的目标大体以三种方式实现: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恢复使用历史上的某部宪法或制定过渡性宪法.制宪过程中的全民公决一方面为新的政权提供了正当性之源,但是另一方面也是不同政治势力在宪法冲突和选择中不妥协的结果.因此,民主和法治观念不仅是转型的目标,也是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的核心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而是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出现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导致了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不动,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在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通道没有建立起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缺乏实施机制。依据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通道应该是再工业化,通过再工业化的改善供给和刺激需求的双重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再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在于:传统制造业的现代化,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在政策目标的转型上,要回归实体经济;在政策范围转型上,明确界定再工业化发展的政策范围;在政策方向转型上,财政政策从公共领域的投资转向再工业化领域;在政策重点转型上,建立和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再工业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转型宪法学引论》是第一部以中国转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专著。该书立足于我国宪法制度及其运行实践,从经济、社会、政治转型规则之治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世界范围内的转型潮流为背景,研究宪法学与中国宪法学、转型宪法学与中国转型宪法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了宪法司法适用现象。这一现象在打破宪法虚置化状况的同时,亦显示了宪法司法在功能、重心、方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保证宪法司法适用的良性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向:从使“宪法越位下放”、“宪法降格”转向使宪法至上;从专注私行为侵权转向重视公权力侵权;从普通司法程序引用转向有限制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县一级地方政府,民族自治县政府在职权范围内拥有县域资源配置职权,决定着其资源配置职能的结构与功能.自治县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程度和效果与经济体制设置、中央及上级政府的授权、民族经济政策等具有高度相关性.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自治县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经过了统收统支配置县域各类资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和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治县政府面临着向配置公共资源为主的职能转型任务.  相似文献   

19.
“转型”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文章所使用的转型,特指“经济转型”,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为增加各阶层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和最终结果看,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恶化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要强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转型经济学文献回顾与评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转型经济学视野中的转型主张及其理论缺陷,提出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理论观点,对中国转型模式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阐释;提出了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的基本制度框架,即能否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地推进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通过宪法制度的边际性调整,实现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决定中国模式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