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感之于人生,并非只有提升的一面,它还能对人产生诱惑与奴役,这实质上是美感对人的一种异化。美感能够诱使人脱离生存的本真状态,不是由内而外的体认现实,而是由外而内的从自己的美感期待出发来扭曲和虚构现实,以求处于一种激情状态。  相似文献   

2.
美感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理体验,吸引人们去揭示其中的奇妙神秘。美感常常让人进入忘我的境界,进入一个活泼灵动的心理状态。美诱人心动,美感是一个自发产生、自我组织的过程,美感高峰体验是一种复杂微妙而又高度有序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美感享受是人对客观审美对象从感性升跃到理性的愉悦体验,达到的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自古至今,对美感与心灵互动关系的追寻与探索,不仅仅是哲人、诗人的话题,更是人类对高级精神文化境界的求索。特别在科技与经济比翼发展的当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内外压力,使人的心理负荷加重。提升人的美感情趣,发挥对美的把握与领悟能力,以便从各种形式美中寻求心理抚慰,舒缓压力,消解负面情感情绪,应该是一种科学、积极、有效的心理调整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美感性生存状态是人的存在的理想状态,文学就是对人的美感性生存状态的语言表达或者说语言展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发现,构成了人的美感性生存状态,而文学的存在与人的存在有同构关系。对此存在的关注与显现,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文学意义的根源所在。只有从人的全面性存在出发,着眼于文学与人的美感性存在的内在关系,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文学的全面而丰富的意义,才有可能在统一的审美人类学基础上认识和把握文学所具有的认知性意义、情感性意义、意向性意义和娱乐性意义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雷.布雷德伯里的科幻小说,虽然不像其他科幻小说那样有坚实和高深的科技知识作为支撑,但是它们却极具个性,充满着诗情画意和淡美的忧伤。在其诗意和淡美忧伤下面,反映的却是残酷的现实、人性的堕落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悲剧。他的科幻小说不仅给人带来一种淡雅的诗意和忧伤的美感,而且也促使人对现实进行理性地思考和对人类希望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洛克论人的自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观念是洛克社会思想的基石。他认为人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人人平等的状态。洛克所说的人的自然状态,并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他对自然状态的说明总是与现实社会的情况联系在一起,最终落实到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以及对公民社会原则的确立。洛克在关于自然状态与战争状态的关系等问题上还有论说得不太清楚的地方,需要我们给予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指出了美感和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一种凸现了人、人的活动、人的自由活动的美学。在理论上 ,实践美学顺应历史的潮流 ,宣告了形而上学的终结 ,走出了古典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在现实上 ,实践美学针对时代的虚无 ,高扬人的旗帜 ,为美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论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多种心理因素的整合 ,是一种复杂的、多元化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审美感知、情感、想象、感受与感动等美感意识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儒家生死观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悬置,将生死关怀的重点转移到现实人生上来,强调人的道德属性,赋予人的生命以弘道的使命,并以三不朽为具体评价标准,阐释死而不朽的生命境界,为人们提供现实的超越追求。面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困惑,儒家的生死观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文化资源,为现代人的人生困惑和生死纠结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了美感和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一种凸现了人、人的活动、人的自由活动的美学。在理论上,实践美学顺应历史的潮流,宣告了形而上学的终结,走出了古典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现实上,实践美学针对时代的虚无,高扬人的旗帜,为美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印象,外界物质给人产生的美不是稍纵即逝和不可捉摸的闪光,也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我们只要细心地留意一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美感,我们就会发现美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宏大、鲜艳、清新、雄浑、壮观、纤巧、细致等等。这种美感形态是由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消息并为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后通过大脑中枢反馈使人获得的一种愉悦情感的审美认识经验。由信息而产生的美感形态虽是来自物质但不依附于物资,虽是来自意识方面的消息但不从属于意识。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美感形态自身独特的规律:它产生于审美主体但又不为某一审美主体所私  相似文献   

13.
美感的意义     
何谓美感?辞书里云:美感是人在欣赏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愉悦。它明令美感是在人与事物之间产生的,人的欣赏活动是美感产生的关键。有美才有感,有感才有愉悦。这是欣赏者必定无疑的结论。但有一点人们不该忘记,人类为争美而动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西方人有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而献身的传说,中国有女朗补天等与自然搏斗的故事等,故事传说告诉今人,美与美感是对历史的诠释。然而,美感又确确实实是人类的一个胜利,即使人类在自身面对着难以超越的困难时,其认识能力,其思想都可以为美的事物而发一种感想,为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德性作为一种稳定的内在精神定势,它是人的一切道德行为的内在基础和精神动力。在抽象的层面上,德性表现为超越人的动物性、人的当下社会生命存在状态和精神生命的一种内在动力;在现实层面上,德性又通过道德责任实现从普遍性和抽象性向特殊性和现实性过渡。与此同时,德性与道德责任在道德行为中达成一种彼此互动的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佛教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是怎样表现它的美学思想的?这个问题首先值得研究。美是生活。美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又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表现;美和美感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把美感看成是人类对世界的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美学所研究的正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最高活动形式——艺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人音乐欣赏的水平较低,基本上停留在快感的层面上,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中品味不出.文章就何为美感,音乐中如何体会美感进行研究.用以指导人们音乐欣赏的方法,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虚拟社区是依托互联网进行非地域性人际互动的一种社会形态,与现实社区既联系又相互区别.其存在及发展将引发人的生存状态及现实的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隽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修辞的陌生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生命体对当下此在状态的感觉,每一个人的生活只能在特定的空间中展开.人之生活的状态往往表现为建立在人客观活动过程上的主观感觉和评价,是一种心理与精神的反映;而人生活的空间构成与人生活的状态构成.皆是在人生活的时间构成中存在并展开的.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实的物质性生活中超拔出来.从人之精神生活存在的永恒性出发,来实现人生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20.
艺术形式对人的美感的生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形式能延展人的审美过程 ,艺术形式能增加人的美感强度 ,艺术形式能深化人的美感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