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研究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特征为基本出发点,融入环境心理学学科知识作为理论依托,总结出影响居民居住满意度的实用性、安全感、归属感和美观性四大因素,并逐个分析相关的构成要点,周全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环境感知和行为特征角度来探讨合理的空间处理方式和优化策略,意在为高层住区居民做出最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都市的不断扩展,中国新城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城住区中邻里交往淡化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文章以中国大都市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城市地域的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新城住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改善新城社区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水平和他们的收入水平、在新城的居住时间以及对于新城居住环境状况显著相关;增加居民对新城空间的认知、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和交往空间可以很好地促进新城住区居民的邻里交往。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营建、交流空间的营建、赋予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功能化空间的生态设计、舒适生态的邻里道路的营造、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等途径和设计手法塑造一个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的景观环境,引领住区情感的回归,实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交往弱化的根本所在,并以理性思辨的角度考察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住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很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和特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生态住区的建设情况,提出生态住区应包括城市生态住区物质生态层和精神生态层的建设,认为我国住区环境建设要以“改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为起点,营造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生态住区建设,并最终促进住区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朱历平 《社区》2004,(14):18-19
不知从何时起,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高楼大厦的商品房也成为现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蜗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举办了加强居民沟通、融洽邻里关系的“邻里节”。街道通过在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里节”活动中来,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让邻里走到一起来 朝晖苑8幢3单元的12户居民本来互不相识,大伙进进出出,形同陌路人。“邻里节”期间,罗北社区积极组织该单元住户开展了一次“邻里节亲情茶话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居住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被打破,现代住区取而代之成为城市人聚居的主要场所。邻里来往是一种人际交往,也是一种情感交换。在现代住区里,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不仅影响了个人生活质量,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障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分析现代住区邻里关系冷漠的原因、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重构和谐邻里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来,以“亲情社区”为理念的住宅区开发项目日渐多了起来。但感到不少冠以“亲情社区”的住宅小区主要是在刻意营造和渲染社区居民之间的亲情,即“邻里之情”的氛围。但是,就“亲情”的本意来说,恐怕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笔者认为“亲情社区”首先要营造的是能够维  相似文献   

9.
成徐芳 《社区》2013,(6):20-21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从2010年起成立了社区服务项目"邻里关爱驿站",努力推进和谐社区服务,大力营造"古韵坊巷、乐融太庙"的社区文化氛围,架构居民感情沟通的桥梁。通过三年的打造,  相似文献   

10.
李滢乐 《社区》2013,(13):30-30
“左邻右舍勤串门,楼上楼下多帮忙。友善和睦邻里好,社区居民一家亲。”在我们社区,每户居民手中都有这样一张“邻里亲情守望卡”,上面除了这首诗,还详细地写着每栋每户居民的电话以及社区人民调解员的电话。  相似文献   

11.
张琴 《社区》2013,(28):33-33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八道巷社区先后在安居小区、山城花苑小区给居民发放“邻里守望互助卡”,互助卡正面印有邻里守望公约,背面印有每个单元居民的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以及包片干部姓名和QQ群号,方便居民在有事时相互通知、相互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君霞 《社区》2013,(5):23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在各社区开展了以"邻里知""邻里颂""邻里亲""邻里乐"为内容的邻里节活动,培育了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了睦邻友好的氛围。"邻里知"——组织民主恳谈。以楼栋为单位,召集全体住户代表拉家常、谈心事,聊聊社区的新鲜事,说说自己的烦心事,结合社区建设中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14.
张萌 《社区》2014,(21):44-45
山东省青岛市台东街道以开展“邻里如亲·幸福社区”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为突破口,激发辖区内广大居民爱生活、爱社区的真切情怀,引导更多居民走出家门、携手邻里共享美好生活、共建高品质宜居幸福社区。  相似文献   

15.
陆彦  卢碧蓉 《社区》2009,(30):59-60
什么叫“共同住宅”?美国共同住宅协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它是指保留个人或者家庭的自由和隐私为前提,把日常生活的部分空间共同化,居民们通过民主协商成立集体,邻里相互关心帮助并定期举办聚餐等集体活动的一种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居民们必须签署一份提倡绿色生活的保证书。简而言之,“共同住宅”主要指同一个小区里的居民们在拥有自己房子的同时,把日常生活的部分空间互相开放,  相似文献   

16.
吴君霞 《社区》2014,(16):29-29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力开展以“微笑邻里、欢乐社区”为主题的居民“最喜爱的邻里节”和“最佳创意邻里节”活动项目评选,并且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社区,着力把社区“邻里节”办成群众喜爱的节日。莲都区创新“邻里节”活动主要围绕“三个结合”展开:  相似文献   

17.
进行住区景观设计时,首先,在设计理念上应遵循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其次,要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文化底蕴,在塑造人文景观时要突出设计风格与特点;再次,要注重住区景观设计的艺术创新;最后,在绿化设计方面应本着回归自然的精神,按照生态原则优化住区景观绿化设计,努力营造和谐宜人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吴光裕 《社区》2008,(13):16-17
扩大社区活动阵地,为邻里相识提供交流的平台;开展爱心互助活动,为邻里相知架起心灵的桥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将社区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通过平台、载体和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从互不认识到相识、相知、相助.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住区的弊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住区是以居住生活为主要核心功能的复杂的人居综合体.在利益驱动和功能主义主导下,现代城市住区存在着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淡漠、家园感消失等弊端.要改善这一状况,可借鉴传统院落空间的设计样式,在住区中设计慢速交通和较大的户外逗留空间,并注重住区的混合设计与复杂性设计.在现代住区设计中重视传统人文意境的融入,将有助于解决快速城市化和住房商业化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需借助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治理政策的落实。公共空间培育能够化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纠纷和难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