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隐藏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引发网络正义与网民隐私、网络自由与网络秩序、新闻真实与商业利益、负面信息与媒体责任、法律原则与网民道德观五大伦理困境。针对网络舆情过程中的伦理冲突,政府应建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新的网络伦理价值体系;媒体应坚持新闻真实原则,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公众既要增强网络社会的人格自觉,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机制遵循"网友爆料→网友讨论→新旧媒体互动→政府应对"规律,并表现出草根化的话语环境、与手机紧密结合、形成传播快、网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演变快等特征。有效引导与规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就是要坚持公民个人权利与行政紧急权之间的平衡的价值取向,遵循公益性原则、时间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分级分类原则。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应对中网络舆情的沟通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新媒体,其对社情民意的传播极大地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的内容范围。在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引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具备相似的群体认同、群体极化等,并通过这些群体性特征削弱社会控制与侵犯的心理动力学流程。网络舆情的疏导,需要不断加大对主流网站的引导,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不断打造主流舆论。另外,还需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突出群体归属感的重要作用及其对舆情工作的有效支持,实现舆情疏导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效果评估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灾害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自身特点,其指标体系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自然灾害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效果评估的主评价指标和辅助评价指标,为下一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应急方案的效果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互联网普及与纵深发展,使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表达意见、情绪与态度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并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也更常态化和复杂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演化主要经历“触发——集聚——热议——升华”四个关口,并呈现出相应的规律。其中,突变规律描述了舆情的非连续性突然发生变化的状态特征,聚焦规律反映了舆情的焦点形成与放大演化机理,共振规律体现了舆情的现实与虚拟、议题与情绪的互动过程,极化规律强调了个体因群体极化模式而表现从众舆论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整体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各种突发事件及其网络舆情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与日俱增,同步放大,特别是在种种复杂原因作用下的网络舆情负效应,影响巨大,挑战空前,问题多多。正确认识、科学应对、有效控制和转化利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树立正确理念,提高应对能力,打好扎实基础,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应急预案,做到转变观念、主动作为、提高能力、群策群力、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指标的量化、设计在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处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指标量化、指标选取及构建受舆情的成因、舆情源的不同等外在因素影响。要建立完善的舆情指标体系,实践中应克服指标抽象、难以评估应用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演化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隐匿性、群体极化性等特点,一般经历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四个阶段.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必须遵循其形成演化规律,建立公开透明、及时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同时注重培育网上意见领袖,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并依托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发挥其在社会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郭晓云 《国际公关》2022,(6):112-114
新兴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虽然便捷了人类生产生活,丰富了实践交往关系,但也逐步暴露了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矛盾。高校是舆情传播的聚集地,具有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影响面积广等特点,因此需要及时开展引导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频发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研年轻网民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情况及其受网络舆情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轻网民对网络舆情事件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网络舆情事件对年轻网民的价值观影响不大;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网民的网络舆情鉴别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据此,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创新引导方式、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当今社会逐步进入“麦克风时代”,网络逐渐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酵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由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扩散的无约束性与匿名性,加上群体性突发事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科学认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明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系统要素、要素因果关系和反馈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网络舆情孕育期、传播期、扩散期和衰退期4个演化阶段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谐社区的指标体系需从社区的本质与和谐的内涵入手,对和谐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物质层面的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层面的社区环境和治安、生活层面的社区服务、心理层面的社区归属感、社会层面的社区社会资本、制度层面的社区自治、文化层面的社区文化和价值认同是和谐社区的主要维度和建立和谐社区的基本指标。其中物质、环境和生活层面的维度是和谐社区的外在表现和基础,心理和文化层面的维度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和核心,社会、制度层面的雏度则是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政府与网络舆情之关系的法理研究——以突发事件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方经典国家和社会关系理论为理论基石,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时代背景,探讨和构建政府(国家)和社会的理想关系,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没有终极模式,要与现实政治的发展相和谐。二者的法理关系在逻辑结构上可以从目的、主体、客体、手段四方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应然和实然两方面探讨政府与网络舆情的法理关系,为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管理和法律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导控机制创新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优化导控的基础。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机制创新,解决好导控机制安排不健全、不灵活、相互交叉和掣肘等问题,需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法律机制创新,二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主体机制创新,三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监控与预警机制创新,四是推进突发事件社会心理矫正与平衡恢复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舆情的评估已经成为评价和预警社会形势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现有舆情研究的调研和分析,得出由舆情要素、舆情热度和舆情活性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14个三级指标共同构建的网络舆情评估的EHA三维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分为潜伏期、萌动期、加速期、成熟期、衰退期五个阶段.基于生命周期原理,提出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集群决策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