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双套 《社会科学》2022,(3):131-139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学界已形成不同理解范式,既有兼容论,也有对立论。从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变的过程看,自博士论文开始,马克思就进行了哲学改变世界的思考,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对自身哲学思想进行清理的总结,标志着解释世界的哲学的终结。从该命题提出的直接动因来说,此命题是马克思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将哲学“意识形态化”或者说“解释化”而提出的。就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而言,马克思认为,不诉诸改变世界的解释世界是徒劳的,解释世界离不开改变世界,世界的可解释性在于其可改变性。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活动的实践。马克思所要“颠倒”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使现存的事物显得光彩”的“最保守的哲学”的本质;是它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对世界的“改变”,从而要把“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的否定的辩证法改造为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否定、批判、革命的力量。这才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和历史角色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亦经历了一个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换过程.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其本质的差异就是从“两功能”向“三功能”的跃迁,即从认识和改造世界向认识、改造和享受世界的跃迁.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和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走向.  相似文献   

4.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是哲学研究的双重原则,任何哲学都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情怀。解释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思入社会时代的深处,用思想去握到它的时代与现实。改变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对现存的一切作无情的批判,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真正的哲学研究应该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担负起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双重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5.
从古今中外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终身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论、中国哲学中的“和”与“圆道”思维以及系统哲学中差异协同原理,也都支撑着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非此即彼还是互补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有"学理阐释"、"文献考证"、"现实引导"三种范式。它们彼此虽然不可通约,但并非互相排斥的。不同范式对于共同建构马克思哲学,使其本真地再现出来,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每种范式都潜含着陷入自我独断从而走向异化的危险和可能。其实任何一种范式都不是自足的,其合理性是有限度的。在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不同范式各有长短利弊,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补整合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是现代哲学,而现代哲学则是一种生活世界观和生成性思维。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现代西方的某些哲学家注重日常生活或精神生活不同,马克思所理解的生活世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马克思哲学核心价值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价值原则可概括为:解放人、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深入挖掘马克思开辟的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道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马克思哲学革命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说明马克思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说明马克思终结了思辨的独立的哲学,创建唯物史观与实证知识水乳交融的新哲学理论形态;说明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不是什么“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而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导向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它打破传统哲学的框架,抛弃哲学追求“绝对真理”的幻想,把哲学改造成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精神武器,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以及实现人类解放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形态和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传统哲学对哲学的起点与归宿一直缺乏清醒的认识,结果导致哲学本性丧失,现实世界被遗忘,对人的理解片面化。马克思以现实世界为原点,彻底转换了哲学视野,达到了对人的全面理解,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重大思维方式转向:向现实世界的回归。对哲学原点的哲学思考,对于重新认识、把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进展。然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哲学能解释我们的世界吗?当代我们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历时态上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落后于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在共时态上没有提升出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理念,没有以哲学方式关注现实;在内容上满足于宏大叙事,不注重对新的现实具体而精确的知识分析;在表述形式上抽象难懂,没有提供本应有的明明白白的智慧。哲学的基本功能是解释世界、批判世界、评价世界、引导世界和改变世界,而我们有的哲学研究不要说改变世界,就连解释世界都还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1.
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个文本对象性质的定位问题.正确做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工作,对于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工作时,需要两种视野解释学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等文本提出了定位意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哲学家与经济学家联盟 ,建立经济哲学。其实 ,这个问题早被马克思深入研究过 ,他以一个伟大哲学家的独特眼光和视角 ,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正可谓是经济哲学家的典范。在当代中国 ,深入发掘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 ,无疑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现代科学“在综合中发展” ,对我们正全力以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既卓有成效,又存在认识误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为指导,从思维方式、内在本质和基本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以往发展思想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与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哲学的内核是抽象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以哲学同现实脱离为特征,从而导致哲学对人的失落。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是使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从而形成了以现实的、总体的和历史的人为特征的全新思维,哲学由此变为服务于人类解放的革命的和批判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世界观理解为物质的世界观。这种物质世界观,恰恰是对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误解,从而使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世界观”是“方法”的理论本性。基于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世界观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不仅对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是必要的;而且对理解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向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理解"实践"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确认,以及我们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发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实质,终结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困境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法是人的"实践"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庄友刚 《河北学刊》2007,27(6):7-10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晓明 《东南学术》2001,(4):208-214
作为一名哲学研习者,重要的事情终是学和思。这学和思于是形成为一条道路,其间的隐晦曲折,困顿和遭遇,以及星星点点的发现与体悟,对自己来说,总是一种有意义的历事。《东南学术》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能把它们记录下来;我想,思的经历一如生活的经历,即便没有太大的价值,也往往可以是有趣味的。我之钻研马克思哲学,一则是初始的学业,一则是后来的教学任务。但我知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东西,或可粗略地名之曰“吸引力”,一直支配着我的研习。这种吸引力(老实说,是巨大的吸引力),按单纯知识的观点,也许是无稽之谈,或者,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不能为了编造这种命题而扭曲和混淆别人的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但只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才揭示了现代哲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只谈一般唯物主义观点而否定实践观的核心作用,不是维护、而是贬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