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会语言学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有广泛的思想渊源。其中包括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法国语言学家梅耶的"语言的社会性"等重要思想。由此,布迪厄建构了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的古代经典《道德经》和《周易》中的语言边界思想进行阐释,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语言边界思想,并指出,就语言边界思想而言,《周易》和《道德经》的思想系统具有一脉相承性,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边界思想的系统延展性,由此发现中国的语言边界思想及其系统发展比西方思想史中有关语言边界的思想早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理论产生的基础、核心内容及其特征。论述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理论对交际法教学的影响,即句法结构理论将语言习得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内在的认知过程,第一语言的习得是由内部语言习得装置完成的。乔姆斯基的这一语言观为交际法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出现了不以掌握语言结构为学习目的,而以理解语言意义为学习目标的交际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李无苑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颇令学术界感兴趣。他的前期思想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在书里,他试图从此在出发去追寻在的意义,并由此建立一种生存论存在论,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个人中心主义和...  相似文献   

5.
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提炼、扬弃而丰富起来的一种语言片断。它以形式固定、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道理,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内容深刻、涉及范围宽广,包罗了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尔比的语言生动精炼,形式与汉族的谚语近似,但与谚语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大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片断疑问句(fragmentaryquestions)”是“片断句(fragmentarysentences);”中的一种,是一种不完全句(minorsentences);英语中的十大词类(除冠词外)或它们所构成的片断语句均可用于“片断疑问句”。“片断疑问句”在语段中使用,可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活泼;能增强句子的语势;还可以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因而具有明显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学意义上说,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差异根基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传统思想体现的是社会、实用、经验(体证)三位一体的实践思维方式;西方传统思想(哲学)体现的则是一种本体(实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理性思维方式。本文从中西不同的知识观、语言观及语言结构三方面对中西思维方式作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原因建构。  相似文献   

8.
自由诗的节奏是语言自然节奏的直接表现,是一种"内在的旋律";现代格律诗的节奏是将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以"形式化",体现在规律重复的顿上,是一种"外在的旋律".二者截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戏剧化追求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之一,也对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诗歌的戏剧化主要体现在以具体物象代替思想情感、追求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诗篇结构的营建,由此形成现代诗歌的暗示性、间接性。  相似文献   

10.
《湖心岛茵尼斯芙里》由爱尔兰诗人叶芝所作,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者以其简洁的语言与轻快的行文风格为大家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归隐愿景。其中归隐意象的运用为其归隐思想的传达提供了形象具体的表现形式,由此体现了叶芝创作和艺术思想中的东方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语言风格是人的风格在语言上的一种体现,也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内在和外在最高层次的反映和表达,是"成于内而形于外"的结合。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的形成有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风格要素往往是综合到一起影响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与陌生化理论是其生产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布莱希特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文学艺术的内在结构的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 ,决定了布莱希特史诗剧和佰生化理论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文艺对现实的界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为私人语言举行了一场宏大的葬礼.他在<哲学研究>中从"私人语言"概念出发,通过指出私人语言指称对象的不可能、私人定义的不可能、私有规则的不可能等,对私人语言进行驳斥,说明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并指出,在主客二分思想主导下,排除公共性因素的私人语言的荒谬性,以揭示出由于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隔裂所导致的语言与实在世界的鸿沟.进而揭示出,语言是牢牢镶嵌在生活世界中的,私人语言的荒谬性体现出唯我论试图在内在意识中寻找确定性的迷途,以此来埋葬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主体哲学.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奠定了接受西方"语言学转向"思想的文学基础,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界的泛语言化氛围中的三条脉络,与重新发现的中国传统语言观一起,对当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诗人在写作中直接与语言搏斗,把语言的媒介性提升为发明性,直至建立一种语言的发现观,表明当代诗歌已经完成语言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语言本体论的要义在于语言与人的循环关系,而当代诗歌中的语言有"他性的自主"倾向,表现为"语言的历险",一方面创造出新的具有延展性或多维的映射性的隐喻形式,一方面也暴露出当代诗歌内在的虚弱,由此产生的诗歌"虚无化"应当警惕。  相似文献   

15.
语感浅探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具体地说,它是通过耳听、目视、脑思来感知和意会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现象的内在含义,体现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身。价值理性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客体精神质量的批判和建构,从而真正体现人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由四个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批判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建构理性。这种内在规定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对立,导致了价值目标的差异。这种针对价值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就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一道逻辑习题给出问题的求解。习题给出问题指向的研究对象 ,是《儒林外史》人物胡屠户用以辱骂范进的言语中一个语言片断。这个语言片断所体现的推理 ,是一个潜藏在语言的深处 ,相对于胡范二人所想象到的可能世界 ,由两个假言推理联接而成的复合推理。其中的第二假言前提乃至结论 ,模态不当。撇开模态问题 ,这个复合推理的形式 ,是个有效式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语言哲学是由语言存在论、语言辩证法、内在话语和外在话语、语言游戏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各个部分的内在关联在于:语言存在论是伽达默尔语言哲学的基础;语言的思辨结构是语言存在论和语言辩证法之间的桥梁;语言辩证法是伽达默尔语言哲学的灵魂;伽达默尔的内在话语与外在话语之间的关系是其语言辩证法的根源,研究语言辩证法必须最终追溯到其内在话语和外在话语理论;解释学通过内在话语实现了其普遍性,解释学的普遍性就是语言的普遍性,伽达默尔最终将对人类一切理解对象的理解都纳入到其语言游戏之中。伽达默尔的语言游戏与其艺术游戏具有内在一致性,具体体现在本体性、主体性、辩证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传记,不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简单展示,不只是人的生命的一种本能反映,它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就天人关系而言,古典传记中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体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体现了对天道的怀疑以及替天行道、顺应天命等思想;就人生观念来说,主要体现在入世观、生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另外古典传记还通过传主表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真与伪等内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英语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 ,是经过长期锤炼而成 ,其表现力异常丰富 ,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 ,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常会出现欠额翻译的现象。文章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融合和语言融合的内在关系阐明了翻译的实质在于异化与归化的适度 ,并且由此探讨产生欠译的内在原因以及加以补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