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然而受中西方语言符号系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别的影响,汉诗在语言代码转换后总会有"美"的缺损.而从符号学、意象与意境的美学渊源方面来研究配图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传达之辅助作用,能更好地把汉诗之"意象"、"意境"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古今汉语诗歌中都有大量回文诗 ,特别是在古代汉诗中回文诗受到生活在民间的文人诗人的青睐。回文诗体具有特殊的文体价值 ,是汉诗正统诗体的必要补充 ,不仅丰富了“诗言志”、“诗缘情”等汉诗的抒情内容 ,而且还使汉诗的功能由单一的教化向包括游戏娱乐的多元功能转化 ,冲淡了汉诗的高度严肃性 ,将汉诗世俗化 ,也为汉诗文体更艺术性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长干行》三译文看汉诗英译中的模糊美再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模糊美学的发展,模糊概念引入了美学领域,模糊美成为模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不确定性是模糊美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诗歌讲求“意境”、“情景交融”,体现了丰富的模糊美特性。英语诗歌虽然具有较严格的语法规范和严谨的逻辑关系,仍然把对模糊美的追求作为最高境界,这使得英汉诗歌翻译成为可能。不过由于不同层次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背景,英汉诗歌中的模糊美再现具有相当难度。通过对比李白所作的《长干行》的三首译文,阐述了汉诗英译中模糊美再现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再现模糊美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形式美,在诗歌美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诗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因此,诗歌语言形式的美学作用,不容忽视。以汉字为建筑材料的汉诗,天生地有着形美上的优势,因此,就汉诗英译而言,译诗若有所失,乃是正常的事情。译者所应做的,就是通过翻译上的变通,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发挥翻译的创造性,争取失于此而补于彼。本文从汉语旧诗和新诗、旧诗中的诗与词、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标题之美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诗的语言形式美及其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短小精悍却意境幽远。虽然很多诗歌都有了英译文,但由于中西方的美学基础和传统不同,所以并非至善至美。从“道”及“逻各斯”的角度谈汉诗英译,可以为汉诗英译提供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报刊新闻英语中几个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及其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翻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多地考虑原文与译文在词汇与意义上的对等,而忽略了标点符号在行文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标点符号的运用不仅反映了一篇文章的文体特征,而且有时还能起到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之功效。在新闻写作中,标点符号更是有其独特的用法,尤其是逗号,冒号与破折号。本文拟以英文报刊新闻为例,谈一谈这些标点符号在报刊新闻英语中的正确理解与翻译。  相似文献   

7.
在模糊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诗翻译问题.首先从模糊羡的结构层次谈起,然后概括中国古诗在形式、意象和意境上的模糊美特征,接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问题,从而得出汉诗英译的原则应是尽最大努力保留汉诗的意蕴,保留中国文化底蕴中意境的模糊美,使汉诗英译达到传播中国精髓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芥川一生共作过34首汉诗,然而集中在大正4年所作的汉诗就有8首。芥川在自己创作汉诗之前对他所藏的汉诗集中的汉诗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并且对部分诗集上的汉诗做了批注,文章根据芥川在他所藏的汉诗集上做的批注,并分析了大正4年的8首汉诗的创作特色及渊源。并且探索分析了大正4年的汉诗在芥川初期①文学的创作上所产生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诗人华万里的诗歌创作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古典意象以及浓厚的田园情结,尤其难得的是他诗作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深具蕴藉美感的"轻轻惊叫"的诗歌美学。这些极富张力的诗歌文本带给读者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而由古典诗歌提炼而来的美感又使得现代白话汉诗中融会了传统诗歌的丰富养料,从而呈现出一种厚重而又新鲜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创作的多样化 ,使人们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超越了传统规范 ,因而使标点符号具有了一种全新的修辞作用。鲁迅作品中一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 ,便具有超越其本身表停顿等规范作用的修辞效果。从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修辞用法出发 ,学习和探讨标点符号的积极修辞作用 ,也就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