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院幺”     
元陶宗仪《缀耕录》卷二十记录了金元院本690种的名目,分为十一种类型,“院幺”是其中的一类。“院幺”这个名称,除《缀耕录》所载外,不见于其他文献。它肯定是院本的类型之一,不然,何以会列入院本名目?但它既不同于分列在它之前的和曲院本、上皇院本、题目院本、霸王院本、诸余大小院本这五类用作正院本的节目;也不同于列在其后的诸杂院台、冲撞引首、控插艳段、打路控搐、诸杂砌那五类属于艳段的节目。“院么”应该是另一种体裁的院本。从《缀耕录》的院本名目看院本的分类标准,技体裁而分的为和曲院本(合大曲、法曲而歌)。由…  相似文献   

2.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4,24(2):58-65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代只有院本。检阅《四库全书》中金代文集、《金文最》、《金文雅》及《全金元词》等文献,可知金代有三种戏剧形态,即金院本(杂剧)、刮鼓戏、乐舞戏。金代杂剧的产生、繁荣以及衰落的过程,与金代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的发展过程正好同步。金代杂剧的兴盛离不开辽代教坊散乐和北宋杂剧。根据表演对象、场所,金代杂剧可分宫廷杂剧、民间杂剧,即燕京宫廷杂剧、河东杂剧,金代杂剧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期达到了其繁荣时期,这是所谓“国朝杂剧”时期,到了金代末期,随着政局的危亡,杂剧也就衰落了。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中600种院本属于金代,而其余分别属于宋、辽、元。金代杂剧同宋杂剧相比,具有自己的意趣指归:虽然不脱谑浪调笑的风范,但题材范围比“官本杂剧段数”广,历史故事类题材比重加大。刮鼓社来源于北宋的“斗鼓社”,是北宋时代中原地区存在的一种村社小戏,金灭北宋,这种村社小戏就继续存在,并且受到了重阳子王喆的重视。金代歌舞戏与当时的祭祀娱乐神灵的风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试论元剧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发展成熟的时期。大约在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前半世纪,也就是我国宋、金时代,从秦、汉以来的巫觋、优孟、百戏、角抵戏、代面、踏摇娘、参军戏等表演伎艺和不成熟的戏剧表演,逐渐形成了有四五个固定角色表演故事的杂剧和院本,还有流行在浙江温州一带的戏文。虽然,除戏文《张协状元》可能是宋人之作外,其它宋金杂剧和院本,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是,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收录的元杂剧名目中,有些题名非常特别:旦、末、末泥等角色名赫然出现其中,且位于题末。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均和宋杂剧、金元院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为插演、扩充,或受到其中角色之剧命名方式的影响。从本质上看,角色名所提示的正是与之紧密相连的表意单元的主演。这种现象是戏曲角色形成过程的动态反映,是古剧遗风和成熟戏曲相结合的结果,展现出戏曲初成时期的浑融状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剧坛上一颗光彩闪烁的明珠。它自1699年问世之后,即蜚声遐迩,一时间“五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京师之演出《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灯灺酒阑,唏嘘而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时人将其与洪升之《长生殿》并重,享“南洪北孔”之誉,并传有“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跋)的说法。但不管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桃花扇》都已超过了《长生殿》。前人在论及此剧时说,此乃“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刘中柱跋),“虽愚夫愚妇,无不知此书之感慨深微,寄  相似文献   

6.
宋庠、宋祁兄弟是北宋前期政坛和文坛卓有建树的人物.宋庠(996-106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初名郊,后仁宗改名为庠,字公序.祖籍安陆(今属湖北),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好俭约,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误.与兄祁俱有文名,时称“二宋”,“大宋、小宋”.二人同于天圣初(公  相似文献   

7.
考证“YI”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相似文献   

8.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主要记载了我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一些遗闻逸事,尤以反映当时上层社会的名士清谈与风度为中心内容,被学者誉为“清谈之总集”(陈寅恪语)、“风流”之“宝鉴”(冯友兰语)。书中所表现的魏晋士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甚巨。 今本《世说新语》分为三卷,共收有1130则,除5则为西汉秦末事,一则为由晋入宋的谢灵运事外,皆为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事,其中尤详于渡江以后事。《世说新语》的作者又将这些事“以类相从”,分为36门,同时又大…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戏曲史上,有“金院本”一词。“院本”是什么?它与宋杂剧和元杂剧有什么不同?翻检一些有关资料,对“院本”有两种解释:一是以明代朱权为代表的解释,同意其解释的有王国维及其目前出版的一些辞书等:再一种是以元代夏庭芝为代表的解释,与其解释一致的有明代的徐充、沈德符等。这两种解释哪一种确切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比较、分析、辨别。先说以朱权为代表的解释。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卷上中说:  相似文献   

10.
胡援与宋学     
胡瑗,字翼之,江苏泰州如皋(—作海陵)人,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轻时往泰山求学,苦读十年不归乡.胡瑗(安定先生)是开宋学风气之先驱的“宋初三先生”之一.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在《宋元学案·安定学案》序录中明确指出:“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宋初三先生”中的另二位孙复和石介即是胡瑗的同窗学友.他们当年读书的地方,据说即为现今泰山南麓之栖真观.胡瑗在青年时代就打下良好的学业功底,“少有气节,颛意经学,兼通律吕之学”.景祐初,范仲淹为苏州知府,即聘胡瑷为州学教授.康定元年(1040),湖州知州滕宗谅又聘他为湖州府学教授.皇祐、至和年间,奉召进京为朝廷制定乐律,后任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嘉祐元年官至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不久以太常博士致仕.嘉祐四年六月卒于杭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