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一反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和基本的方式。他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本文从这三种隐喻出发结合实例分别对其概念、表现方式与相似性及文化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一系列一词多义,同义词的例子,验证了认知语言中隐喻概念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从而强调了词汇教学中培养学习者隐喻意识,提升隐喻能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流行用语的使用范围如此之广泛,我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他们,有时在主流大众媒体中也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会是完善语言学研究多样化的一个重要补充。概念隐喻是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仅仅是一个修辞手法,还是一个普遍的语言规律,并且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流行用语也不例外。因此,这篇文章将试图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来研究网络流行用语。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是有效的认知学习手段之一,本文以概念隐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概念隐喻,提出对学生的概念隐喻教授不能只在语言层面进行教授,而应化知识点的枯燥为思想的活跃,让学生掌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熟知但无法通过普通语言来描述的思想及观点。对概念隐喻从语言学习角度与人生观方面进行双重分析,学生既能够了解概念隐喻,又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积极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角度对不同文化中隐喻概念进行对比研究,来寻找隐喻表达存在的差别和成因.发现中英隐喻表达存在一定的认知上的差异,它们所处的不同文化造成了具有不同的隐喻性表达的原因.因此,对隐喻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就要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广告用语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在广告中,隐喻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而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广告中的隐喻则意在发展一种理解广告中隐喻的认知模型,以此来探索认知角度下广告中隐喻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英语科技文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语法隐喻在语义上是“事物化”,在语法上表现为“名物化”。名词化作为概念隐喻的重要表现方式,通常是把一致式的动词和形容词转化成隐喻式的名词,即以名词形式表达本该由动词或形容词表达的过程和性状。名词化有浓缩信息、增加小句的信息量;模糊施事,表达客观真理和事实的功能,这些功能使得科技文的语言更加凝练、精准、客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经济性,与此同时,也使得文章阐述更加明晰,说理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人体“脚”的隐喻。以发现隐藏在其后的隐喻概念及其形状、功能、位置和心里相似性的认知基础,从而说明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想和认知工具。本文从“脚”的隐喻和转喻用法着手,体现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在二者用法上的词义的延伸过程。最终意在说明隐喻和转喻是词义扩展以及词义延伸的重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9.
隐喻实际上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事物,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影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更深入地说,隐喻即是一种认知模式,把已知的,具体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畴概念而形成的隐喻性表征.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因此,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并认识世界的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隐喻研究经历了由传统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工具。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对隐喻的认知性的深入研究使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翻译具备了更好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概念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经济类新闻中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的基本观点,针对英语经济类新闻语篇的概念语法隐喻手法的使用予以分析,旨在减少经济新闻学习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思维现象,是人用甲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乙事物的一种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现代隐喻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普遍的思维认知方式。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与吃及颜色的有关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试了解隐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类在认知某种事物时由于思维及其表达上的限制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从本质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隐喻与语言,文化以及认知之间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1]现代汉语中“吃”类动词的隐喻异常丰富,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本文将针对“吃”类动词的隐喻产生动因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对隐喻的本质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是隐喻本质的所在,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从人们对相似性的构建和理解两个方面来看,隐喻的相似性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更能体现隐喻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用一种认知现象,在语言、隐喻和认知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隐喻能力的分析,可以通过隐喻性的语言同透射出文化间的深厚内涵,并且在掌握目标语言文化中的隐喻性中逐渐探知出英语中最为本质的内涵,所以,在对于外语的学习和交流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培养隐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逐步探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词汇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在多方面提升少数民族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文化意识,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达到改进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彼得一世是俄罗斯迈向近代化的开拓者,他对俄国实行的改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其在十七世纪的改革。本文借助语言学中关于隐喻的理论,对彼得一世的隐喻作用做论述,尤其是在宗教领域中彼得一世的隐喻含义。并详细介绍俄国改革时期教权与王权的对峙,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对彼得一世在宗教领域中的隐喻结果——教会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歧义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歧义与语法隐喻是紧密相连的。语言在方式上是隐喻的,在内容上总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为歧义现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思维方式,经常直接参与到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人是植物”这一概念隐喻,以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红楼梦》中关于植物的语句为例,探究汉语和英语中植物与人类的“生”“死”隐喻表达,体会植物与人类在成长过程过中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维吾尔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性表达。这些表达受维吾尔文化的影响存在着与其他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要理解和使用隐喻,必须了解其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了维吾尔语隐喻中的文化现象,旨在对维吾尔文化有更深入的解读,对双语教学及翻译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并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