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从另一种视觉来看,民工潮包含的两个社会流动过程涨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下降的社会流动过程,而落潮(民工回乡)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流动过程.民工潮是增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乡的稳定发展也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对民工潮的疏导是长期性工作,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乡镇经济发展,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转移外,政府的服务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管理”和“城乡二元结构”概念具有独特意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是生成、固化与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它在新时期正面临着诸多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以及社会管理制度变化的历程表明,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和自觉建立市场机制之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进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管理"和"城乡二元结构"概念具有独特意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是生成、固化与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它在新时期正面临着诸多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以及社会管理制度变化的历程表明,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和自觉建立市场机制之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进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终结"民工":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但是由于独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我国农民进城基本是“移而不迁”,从而形成了“民工”(又称“农民工”)这一充满矛盾和过渡色彩的社会群体。当下这一社会群体的人数已经逾亿, 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但是他们自身的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是指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民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种非均衡现象。这种农村劳动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工潮"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次剖析民工潮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认为民工潮的存在既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我国"民工潮"现象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这两种经济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允许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消除但某些功能正在弱化。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被消除,以及与此相联系,只要农民工还没有被转化为市民,“民工潮”与“民工荒”将长期存在下去。有农民工就必然有“民工湖”与“民工荒”。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现象成了国人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对此,尽管见仁见智者至今仍各执一端,但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谁也无法否认,即组成“民工潮”主体的千百万中国农民,始终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所必须依靠的基本群众。江泽民同志提出讲政治,其核心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就必然涉及重新认识“民工潮”现象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民工主要输入地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直接面对“民工潮”的潮头,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民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外来民工在苏州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是新文学的两大主体构成。在中国现代以来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二者既相互补充,又构成比照甚至对立关系,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发展中基本形成和确立,在新时期以来日益成熟和巩固。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结构,它将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与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民工潮”在中国持续了20多年,造就了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然而,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的中国近年来却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本文通过对“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的分析,认为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才是引发“民工荒”的真正原因,而“民工荒”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节点,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行将结束。  相似文献   

10.
面对目前巨大的“民工潮”,社会学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思考一:必须正视民工潮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冲突,它已构成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尖锐挑战 民工潮起,经受着直接冲击的是铁路交通、大中城市、公安劳动部门等,普通城镇居民的第一感受也不甚适应,中国怎么忽然一下子跑出了这么多农民工,使得本来的买票难、乘车难难上加难。上面所说的冲击还仅是表面现象,从深层来说,民工潮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新工人阶层”,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由于我国二元的城乡制度安排造成了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冲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给政府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选择具有长期性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府管理模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正在加速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城市社会已经来临。在城市化进程中,崛起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民工”。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五种基本权益从无到有,不断得到实现,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损害。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侵权现象愈演愈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农村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不断累积。在此,广东南海一直处在制度与体制改革创新的前沿。“政经分离”是南海探索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和研究这一新生事物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村发展深层次问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干群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和区域矛盾,其实质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具有结构性、利益性、群体性、突发性、复杂性、反复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的特点。工农两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弱势群体的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要提高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能力,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发展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模式的形成既是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一种机制,也是国家从社会获取资源的结构方式,并因此形成了我国立体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社会结构依旧在发挥其作用,同时这种结构的存在也引发了农村社会内部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社会阶级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比过去更加错综复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运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原理,重新认识和研究新时期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7.
“民工潮”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内因,农村劳动力的政策的调整是外因."民工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公平竞争、公民权利平等;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建立新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低薪引起的自卑心理、工作条件引起的不满情绪、不公平待遇引发的隔离感、城乡文化差异引起的失落感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的大量回流。应从社会机制的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宣传和疏导等方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易地转移,为农村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东莞市的经济繁荣和“三来一补”企业的发展吸纳了上百万女民工。她们虽在生活中历尽艰辛,但经济上的独立,人格上的自立,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展示了参与社会发展的广阔前景,将使她们成为推动农村发展与妇女运动的中坚力量。应正确评价女性“民工潮”并予以行政措施与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这些已成为制约甘肃"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分析目前甘肃农村劳务输出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新时期探索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