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移居缅甸的云南回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在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过程中,有一部分云南回族因各种历史原因,主要是经商和躲避战乱,移居邻国缅甸。这些云南籍穆斯林在当地生活奋斗,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沟通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群体,这些回族虽然还保持着本民族的许多传统特征,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其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又发生了一些与他们故乡同胞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联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也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缅甸的北部与中国接壤,在这一区域内有许多民族跨中、缅两国边界而居。中国民族学界对于缅甸各民族的研究非常薄弱。由于我们对缅甸的民族划分、各民族的历史源流情况了解不够,以致中、缅跨界民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缅甸独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复杂的民族问题。文章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内缅甸民族问题的特点和不同的执政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缅甸是东南亚民族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缅甸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现有人口状况如何,是一个一直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为此,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的种类和数量作了科学的分析、分类和厘正,并对当代缅甸各民族现有人口状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萨隆族是缅甸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生活在缅甸最南端的沿海一带,被称作是"海上欢乐民族"。萨隆族是世界上潜水技能最好的民族,其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都十分令人感兴趣,也值得研究。本文试图对缅甸萨隆族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宗教文化风俗等进行研究和阐述,使人们能全面了解缅甸萨隆族。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刘稚在东南亚半岛地区的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的广大山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一般统称之为山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南亚山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长期保持着刀耕火种、游耕游居、种植罂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政治上与所...  相似文献   

7.
现代东南亚的宗教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在1948年1月摆脱英国的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据新近的国势调查(1976年),缅甸总人口是3083万人,各宗教人口所占的比例是:佛教90%,伊斯兰教3%,印度教3%,基督教2%,其他2%。尽管英国统治缅甸长达60余年,缅甸的基督教徒数也不过占总人口的2%。这部分基督教徒主要是居住在山区的克伦族,他们占缅甸基督教徒总数的67%。缅  相似文献   

8.
缅甸的克伦人与克伦人分离运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克伦人是缅甸第二大民族 ,早在殖民统治期间就谋求建立独立的克伦国。缅甸独立以来 ,克伦人继续不断进行民族分离运动。由于克伦民族联盟在缅甸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斗争中长期发挥着核心作用 ,缅甸政府与该组织能否达成政治和解直接决定了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涛  高亮 《民族学刊》2020,11(6):72-80, 166-167
罗兴亚问题是一个多世纪前英殖民者在亚洲埋下的诸多“民族问题”之一,也是孟加拉国与缅甸之间难解的“痼疾”。2017年8月以来,罗兴亚问题的再次爆发给相关国家造成巨大冲击。缅甸在打击罗兴亚暴力活动的同时,反对国际干涉,试图牢牢把握该问题解决进程中的主导权,而孟加拉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寻求将罗兴亚人遣返缅甸,立场的对立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而美国和印度介入罗兴亚问题则使地区秩序进一步复杂化,并在舆论和安全等领域影响中国的利益。2020年1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也给“罗兴亚问题”的解决带来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精神生活方面。民族发展意识的增强与国家整体观念的强化,就是这种变化的一部分,这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进步趋势。世界上不少多民族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体化与多元化,民族自主愿望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所以说,这是民族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华裔精英为缅甸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知名侨领与华裔精英不同,他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缅甸政治,而在华人社区建设和促进中缅两国友好交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他们有爱国爱乡爱同胞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为热心慈善救济、办报、办学、支持祖国革命、向国内投资、促进中缅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历代疆域有大有小,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但这一总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在长期的发展中,有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一时然后销声匿迹了,或者是与别的民族融合在一起了,或者是与今天活动着的民族仍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不管属于那种情况,前人都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记录。而就这些记录的丰富程度来说,在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几个文明古国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3.
从周边共同体到民族国家——东南亚的民族分裂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南亚存在不少民族分裂主义运动,本文着重谈谈菲律宾摩洛人、泰国南部北大年马来人、缅甸掸人与克伦人的分裂主义运动。关于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原因,存有6种观点。1.新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是那些用人为边界将民族共同体分成两部分的国家存在着固有的脆弱性。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论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的两次缅、印人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原因 ,缅甸与印度两个国家自古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国人民也一直友好相处 ,交往频繁 ,有不少印度人移居缅甸或到缅甸务工、经商。但是 ,在殖民地时期 ,缅甸国内曾经发生过两次全国性的缅甸人与印度人的冲突。一直友好相处的缅甸人和印度人是怎样发生冲突的 ?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拟对以上问题做初步分析。一、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两次缅、印人冲突概述殖民地时期 ,在缅甸国内发生了两次全国性的缅、印人的冲突 ,下面分别概述 :(一 ) 1 930— 1 931年的缅甸人与印度人冲突1 92 8年 ,世界经…  相似文献   

15.
缅甸的印度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锡星 《世界民族》2002,5(2):65-69
印度人很早就迁移到缅甸 ,并且对缅甸的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这些早期的印度移民已逐渐与缅甸各民族混同一起。缅甸现在的印度居民是近代由印度移入的。 1 885年 ,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并被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从那时起便有许多印度人迁居缅甸。在这些移民中 ,有些人是由英国人带往缅甸从事低级工作以补缅甸劳动力的不足 ;另一些人则是羡慕缅甸较高的生活水平而移居的。缅甸曾经是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缅甸的印度人从 1 872年的 1 3 .7万人猛增至 1 891年的 42 .1万人 ,高峰时期的 1 93 1年达到 1 0 1 .8万人。但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6.
解放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存在和保留着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被称为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民主改革时期,中共云南省委针对部分尚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地区的特殊情况,提出“不再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这一阶段,将继续根据‘团结、生产、进步’的方针,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劳动人民,团结和教育一切与群众有联系的公众领袖人物,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互助合作,发展生产,以及加强与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政治觉悟,增加社会主义因素,逐步消除不利于生产和民族发展的落后因素,逐…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法始于公元7世纪,它伴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封建国家的形成而形成,基本上以《古兰经》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即天事部分和人事部分。天事部分主要是关于宗教礼仪和义务的规定,人事部分主要是关于社会生活和法律关系的规定。天事部分和人事部分在内容上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天事中的斋戒,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人尝试贫人生活,以便不忘改善贫人生活的责任。可以说整个伊斯兰教法侧重于社会问题,着重调解民事法律关系,特别是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对伊斯兰社会来说,是直接、间接造福于人类的法律规范,所以,流传至今。现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等国仍不同程度地延用伊斯兰教法,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伊斯兰教法的内容在法  相似文献   

18.
缅甸的少数民族"潘泰人"(Panthay)是祖籍云南的回族穆斯林及其后裔.本文主要研究他们移居缅甸的情况.滇籍穆斯林从事于云南与东南亚地区的跨境马帮贸易有悠久之历史.潘泰穆斯林就沿着这些贸易商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定居下来,尤其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在此期间,潘泰商人主要通过如下五条路线往返:孟拱、八莫、畹町、邦隆(班弄)和景栋.本文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资料,系统论述和考证了云南回族在不同时期经由这五条商道移居缅甸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民族乡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已经载入国家宪法.民族乡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基层政权,目前在民族理论研究中,一些学者看法颇有不同,一种认为是自治性质的,一种认为是一般性质的.基于对其性质认识不同,因而对民族乡作用的认识亦不同.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学者和同行. 《民族区域自治法》没有赋予民族乡以自治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笔者认为,不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西方的资源民族主义,在二战后逐步蔓延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后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经济殖民、维护国家资源主权的一面旗帜。缅甸的资源民族主义发轫于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既是殖民主义退出缅甸的产物,亦为当今缅甸发展国内经济、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缅甸的资源民族主义在维护缅甸国家利益上曾经产生过一些积极影响,但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过度政治化下的资源民族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应对当今日益政治化了的缅甸资源民族主义,营造互惠共赢的局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在缅主要外资来源国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