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文学有雅俗之分是文字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小说之分雅俗起于隋唐盛于宋。宋以后,通俗小说实际上已成为小说的主要形式。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通俗文学一直处于仆从的、在野的地位。中国的俗文学与雅文学是互补的,俗文学桢雅文学以提高,雅文学赖俗文学以发展。这种交互作用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2.从“五四”始,小说根本改变了它的仆从地位成为文坛的盟主——文学的主要形式了。但小说又发生了新的分化:现代小说适应了历史的潮流;通俗小说顺应了历史的惯性。由于传统和偏见,通俗文学的地位被抹去了,通俗文学被禁锢了。但历史总还要按照它的惯性走下去,新时期通俗文学的涌流就是证明。3.新时期的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在处理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关系上出现了两种偏颇:“我是上帝”与“读者是上帝”。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文学兴盛的基础,通俗文学热会给高雅文学带来发展的契机,发展着的市场经济给文学创作创造了宽松的环境,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犹如鸟之两翼,既对立又互补。文学兴盛也可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架构起来的20世纪中国新文学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多元互补,很难用一两句话作完整的概括,它贯穿着敢于冲破一切旧的传统束缚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现代意识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属于这个时代又属于自己民族的特征。从文学思潮的影响来说,现实主义是新文学传统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文学的功能来说,着重教育和认识作用是它另一个重要的形态;以文学的表现形式来说,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并存又是它一个重要的形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但“五四”时期出现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代主…  相似文献   

4.
时代精神与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诞生的时候,它的反封建性质和白话文形式通异于旧文学。然而发展到如今,新文学的概念和形象都有点模糊起来了。港台的和大陆的“新式”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不但占领了相当一部分书刊市场,而且颇得一些评论者的青睐,新与旧的界限消解了。这也许不是坏事,它至少冲击了关于中国新文学或以“革命”为标准或以“现代”为标准的单一化观念,促使人们正视Zo世纪多元并存的复杂多变的文学史本来面目。“严肃文学”(或曰“高雅文学”、“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相互对峙、竞争、借鉴、渗透状态,乃自有新文学以来就存在着。这个一直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后现代艺术倾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重要素彼此纠葛的当代中国,后现代艺术倾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艺术与生活之对立的消解;②艺术与非艺术之对立的消解;③艺术的不同样式之对立的消解;④艺术与哲学之对立的消解;⑤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对立的消解。然而,在上述“解艺术”的同时,新的重建语言范式、重建审美心理结构、重建审美理想、重建艺术功能的迹象也悄然出现,从而在解构的同时呈现出重新建构的趋向,为未来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审美趣味多样化的时代,文学也自然地展露了她自身丰富多姿的本来面目。“严肃文学”在中国大陆也已不再是占据文坛的唯一主角,港台大量言情、武侠等通俗文学作品畅销图书市场,风靡着许多不同层次的读者。在香港众多的所谓非“严肃文学”作品中,亦舒的言情小说因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而赢得香港本土及大陆广大读者的欣赏和痴迷。  相似文献   

7.
叶君 《江淮论坛》2007,6(6):173-178
关于乌托邦的意义阐释,其表层更多意指人们所追求和渴望得到的一种与现实相对立的社会制度,以及在此制度支配之下的未来社会的生存图景,即完美无缺而又无法实现,只存在于乌有之乡的理想国度;而在引申的层面上,它则常常成为“理想”的同义词。由于极其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制约,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往往以乡土社会图景的呈现作为表现方式。然而,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乡土乌托邦建构中也自然潜存着消解的倾向,典型如在沈从文、贾平凹分别关于湘西、商州的文学建构中,便不请自来地存在关于乡土乌托邦解构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研究中没有什么比通俗文学研究的地位更尴尬。其研究对象为经典文学研究者所不屑 ,而喜好通俗文学的读者群又对此类学院研究不感兴趣。因此通俗文学就自然而然地被挤到了一个边缘的位置。其实 ,通俗文学研究除了学科自身的生存使命外 ,更兼具了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学社会学研究著作 ,由特定的历史时代很“自然地”推导出相应的文学现象。因此通常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五四新文化时 ,就普遍认为社会流行的应是新兴的白话文学 ,主题往往围绕着社会变革、妇女解放等主流问题。但此时的通俗文学似乎并不是沿着研究者的思路在走 ,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市场化与大众化,一方面是通俗文学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表现人类的精神、理想与追求的严肃文学在通俗化的大潮中自我失重。一些严肃文学作家或转而加入通俗文学队伍,或双管齐下,以俗养纯。特别是在近几年,这种做法已成为不在政策优惠或保护之列的所有严肃文学出版单位的唯一出路。纯文学出版物拉下的亏空,只有靠俗文学出版物的盈利去填补。另外,纯文学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按俗文学的生产、销售方式去操作纯文学的创作与传播,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学创作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媚俗,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审美趣味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决定于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深化与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和腐败之风侵蚀到文学界,与商品经济大潮相伴而来的当代审美趣味也开始滑坡,大量格调低下、庸俗、颓废、宣泄的作品充塞市场,审美品格低劣的庸俗文学使严肃文学举步维艰。审美趣味在商业浪潮中日趋大众化,滑入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潮流中,很多严肃作品也采用了通俗包装。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代表的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11.
魏英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3):108-113
雪米莉小说的产生、流行及衰落,折射了20世纪80年代通俗文学场域从传统文学场域边缘处的诞生与曲折发展。而雪米莉畅销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发的风波,折射了当时通俗文学的边缘处境:其出版机制是边缘的,从业者缺乏社会声誉,这一场域虽初具雏形,但政策调整或媒体的批评就能带来波动,只能通过援引官方话语、对严肃文学表达臣服来维护自身合法性。20世纪90年代,田雁宁等作家从雪米莉的幕后走向台前,是将严肃文学声望转换为通俗文学符号资本的举动,说明此时通俗文学场域已成为不错的事业选择。  相似文献   

12.
要想公正地对待现代通俗文学,必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我们应该将新文学和通俗文学放在同一平台上,既要看到两者在文学上的共同点,又要看到它们各自的独特性,去除成见、用心公平,把通俗文学与庸俗文学等区分开来。现代通俗文学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精华,又包含了相当的糟粕,把握通俗文学和整个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通俗文学的演变规律,借古鉴今,才能清楚现代通俗文学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通俗文学作家满足读者需求,迎合读者心理,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互动。读者是通俗文学的市场,市场是通俗文学的生命力,重视读者接受的视角无疑是矫正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说说者”停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出现,被誉为“修论的老祖父”,也被认为是形式上最简单,但是最难消解的一个悻论。在西方本世纪30年代之前,“停论”曾掀起过第一次研究热潮,70年代以来又掀起第二次研究热潮。我国近10多年来也渐渐拉起研究热潮,并且有不少论者看到近百年来西方形式派无法消解和说明“说谎者”和“集会论”等修论,于是另僻瞑径,提出以辩证唯物主义或黑格尔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和消解悻论,发表大量有关的文章,包括区分“逻辑”与“辩证”两类矛盾的文章,和“淳论”由什么矛盾构成的文章;也有辩证派、形式派混合观点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学史的治学领域中,不知始于何时便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识左右着。文学革命初期把国民文学与贵族文学、写实文学与古典文学、社会文学与山林文学两两对峙,”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阐释的民间生动的“活”文学与御用文人制作的“死”文学壁垒分明,闻一多在《战后文艺的道路》一文说的统治阶级文学与被统治阶级文学径渭分野,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学系统与非革命文学系统的排列分类,无不徘徊着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识这一幽灵。在世纪之交,当我们重新考察中国20世纪新文学的产生、构成、形态、品位、形式、倾…  相似文献   

15.
通俗文学长期以来被当作“亚文化”而不受学界的重视,但通俗文学和纯文学却是同源所生,渊远流传。进入20世纪以来,通俗文学更因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等一系列独特的审美特征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迎合了文学市场的消费需求,使通俗文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市场繁荣期。  相似文献   

16.
一、文学的“两边”与“三边”目前文学被挤到了两个边缘。其一,社会的边缘。曾几何时,文学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动力。启蒙时期、五四时代、抗战期间,无数的青年正是手捧鲁迅、巴金、丁玲等作家的作品,抛弃小家庭走向新生活;抛弃;日理念追求新信仰。文学家可谓振臂一呼万夫应。一部名作,足可以影响几代人的心灵和生活。到如今,商品经济大潮铺天盖地,文学让位于商潮。严肃之作,不要说去打动一代人的。动灵,连出版与征订都大成问题。文学不仅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也失去了曾有过的受人尊敬与推崇的地位。其二,文学的边缘。“五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中深富道德和权威原型意义的“父亲”形象,曾被五四先驱者们作为封建专制思想的代表者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充分揭示“父权”及整个封建思想的残酷、冷漠和腐朽,一度是五四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动荡之后,三十年代文学中的“父亲”形象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其中一部分作家作品继续沿着五四文学的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传统,将“父亲”作为封建专制思想的代表者来批判;一部分作家作品则感应着“红色三十年代”的革命情绪,将“父亲”作为政治的和阶级的代表来表现;一部分作家则着眼于自然的、健康的人生形…  相似文献   

18.
<正> 说“文学就是文学”,乍看起来似乎在游戏文字,或又要“玩理论”了。不然。正象如何真正“把人当人看”这个关于人类的命题,不光不无聊,反而颇具永恒性一样,“把文学当文学看”,并充分认识、高扬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和价值,则始终是严肃而沉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黄世中  马冰丽 《天府新论》1997,(5):96-96,F003
章培恒主编之《中国文学史》问世以来,读者反响强烈。见诸文字者,以赞扬为多;私下议论,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章著较以往各种文学通史为胜,其主要之点有三:一、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二、指出作家的气质、性格、心态与作品的同构对应关系;三、把文学的发展过程同人性的发展过程统一起来认识。以情动人:文学的根本特征。章著文学史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和突出了文学的抒情性质。指出“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作者首先在路情上被打动,否则便无以感动别人”。基于这种认…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初,郁达夫的《沉沦》以赤裸大胆的性描写而被认为是“淫荡的文学”,“色情的文学”。周作人以宽容的态度,从“人的文学”这一角度出发,作《沉沦》为郁达夫进行申辩。在文章中,他提出了划分文学中性描写与色情描写的两条标准:其一在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态度。凡是严肃的性描写,作家的创作态度也是严肃的,“虽不是端方的而也并非不严肃的,虽是劝善的而也并非诲淫的”;反之,以淫秽为最终目的的作品,其中的性描写则是色情的描写。其二,文学作品中严肃的性描写“不但不损害而有时反而增加他们著作的艺术价值”。从这两条标准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