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特殊面貌.  相似文献   

2.
赵咏冰 《文史哲》2012,(3):54-62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现代随笔散文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现代作家梁遇春、丰子恺、林语堂、钱钟书和张爱玲的散文艺术风格的分析 ,清晰勾勒了中国现代随笔散文发展的内在线索 ,以及西方essay与中国散文艺术相融和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王兆胜 《江汉论坛》2001,2(2):65-71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散文中忆旧散文并不孤立,它与其它文体有着内在的关联,却又有着自身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具有独特的品格与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彦 《晋阳学刊》2004,3(4):98-101
通读《灰色马》之后,俞平伯完成了从坚定人生艺术派论者到趣味主义者的转变。他认为现实人生不过是生命力无谓的自然消耗过程,因此文学活动只能是“忙中偷闲、苦中作乐”的一种手段,它对社会无用,却不失为自我消遣、自娱自乐的一种法门,最终必然导致轻松写作、趣味阅读的趣味主义文学立场。俞平伯不仅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建构,其创作与人生选择也揭示了京派趣味主义代表作家的典型悖论。  相似文献   

6.
赵海彦 《中州学刊》2005,8(4):214-219
在中国现代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下,一些原为文学本体题中之义的现象倒成了"问题",通过对它们的考察既可以凸显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的多元性,也可以反证这一历史区间独特的文学写作氛围.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应时代主潮召唤而肩负起救国造民的责任实乃历史必然,作为严肃至刻板的政治化文学的一种补充或反叛,以追求轻松写作、趣味阅读为旨归的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体现了辩证法的题中之义.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的由来,促成趣味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三种动力,三个流向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近年来有关"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无关,是真正中国的文学现象;它是对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股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的一种"中国式"概括;"五四"没有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或思潮,它形成于与左翼文学论争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目前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有一种极力拔高乃至全盘肯定的倾向,为给其以公正评价,本文分析了其无可逃避的逻辑悖论性.  相似文献   

8.
胡梅仙 《理论界》2007,6(11):197-199
文化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由主义文学的发生与自由主义文化的同质同构关系。二是自由主义文学对自由主义文化的偏离变异和超越;此外,在时间上,一是表现为承继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乐观、进取的自由主义观念,即相承的一面。二是在空间上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复杂关系。表现为中国一部分自由主义作家对19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反自由主义思潮(各种反现代性文化的思潮)的进一步思考,也即是继承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以来的文学史上,小品文作为白话文学最先获得成功的散文品类,曾领衔现代文学达十几年之久.从20年代初发韧,至30年代中期形成“小品文热潮”,其间可谓佳作迭现,名家辈出,堪称小品文的黄金时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小品文的兴盛发达,离不开“言志性灵”散文思潮的推波助澜.本文从文学思潮的角度,考察了30年代中前期的“言志性灵”散文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主张,并归结其特征:一是推崇“个人的发现”:二是强调表达的“真”:三是倡扬幽默,以闲适为格调;四是重视“笔调”与“文调”的美.最后指出,“言志性灵”散文思潮是散文的正宗,它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是一个既传统古典又具有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散文思潮,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成为现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张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起伏跌宕、变化多样,其中一些基本因素构成文学嬗递的张力结构,并因此形成文学思潮的矛盾运动。这些张力结构包括:从时空关系看,表现为文学演进中古与今、中与外之间的争锋角力;从文学的政治性质及文学与受众的关系看,是左中右和雅俗之间不同文学形态的共存或消长;从文学处理对象的态度看,则为歌颂与暴露立场的长期非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方面来论述20世纪欧美文学思潮。作者把20世纪现实主义放在与19世纪古典现实主义的比较中和20世纪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出现了不同于19世纪现实主义的崭新特点。进入20世纪以来,现实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已发生质的变化。但这并不等于否认,20世纪的现实主义是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只是这种继承,包括了突破性在内的创造性的发展。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提出了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在现实主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现代主义这一文艺和文化现象,作者特别指出它的文化虚无主义,它的总体倾向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2.
自传统至现代(下)——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道道地地的革命,它不仅画出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五四”文学革命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而这自然是要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总体动向来看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所说的“四百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四个世纪,而是泛指自十六世纪晚期(大致相当于明万历年间)至二十世纪末叶这个时段里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这四百年光景的文学进程,在一般文学史著录中,是把它分别切割为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处理的,为什么要合并在一个题目下加以论述呢?因为据我们看来,近四百年文学思潮的演进,尽管头绪纷繁,事象庞杂,总体上却构成了统一的流程,其实质便是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样一个特定的观照视角,自然需要打破原有的分界,对历史作出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钟璞 《社会科学家》2003,5(4):117-119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也是中国文学的世界化进程。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承传传统的过程中完成与西方现代思潮的整合,从而实现了现代自由主义的丰富表现和多元化特征。文章通过古典与现代自由主义的对比论证,来透视流变后的现代自由主义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是西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就整体而言,现代中国人道主义文学发展并不顺利,这与对西潮的接受程度及其能否同中国现代文化语境融通有关,其中有现实的限制,也有理论的错位.对其作出梳理与反思,对于寻绎与重建新的人道主义文学价值观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赵章超 《江淮论坛》2002,(2):99-103
今人眼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其本体发生了三次大的流变。本文从创作主体、文本和读者三个纬度辨析了其流变过程,指出第一阶段为六朝至唐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本体,其肇因于把小说等同历史书写;第二阶段为宋以后,小说以性理为本体,则导源于新儒学的崛起;第三阶段为明中后期和清初,情欲本体观一时成为主导潮流,外因在于社会的黑暗,内因在于心学的流布。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文学思潮扫描张学正9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又一个重要转折期。1992年春天,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推进,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学领域,对80年代文学的反思与90年代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论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军 《齐鲁学刊》2005,2(1):95-99
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延续着晚清通俗文艺方向,承继着传统通俗文艺的模式和内容。五四新文学确 立了启蒙主义的精英文艺立场,此后的启蒙主义文学与大众文艺相反相成,构成一个互动的矛盾体系。20世纪中 国大众文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观念和形态,当代文艺美学应该对此做出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史学角度切入,将中国现当代政治抒情诗分成建国前20年、建国后30年、新时期20余年这样三个阶段来描述其流变轨迹,并进而总结其经验教训,揭示其艺术规律,为新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