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很多评论者都基于现实的功利角度去认定张爱玲的创作动机,这样的认识未免狭隘。通观张爱玲的一生,从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来看,无论是小说、电影剧本还是散文,张爱玲始终都是秉持自己之然,有为之无为的思想,以理性和智慧的精神来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本质上不属于“女性主义”作家。她以女人的细腻和敏感描写世界,更是以女人对女人的刻毒来写女人。她笔下的女人只会使人替她们感到悲哀,却无法让人喜欢她们。她笔下女性命运的悲惨,虽然也有男人、社会、礼教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自己虚荣、自私、小心眼儿、软弱、嫉妒、自制力差、庸俗势利等劣性造成的。她的作品全没有“女性意识”的因子,更没有把“女性解放”之类的“女性意识”作为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张吉珍 《南都学坛》2000,20(5):38-39
张爱玲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错综、华洋混杂、畸形存在的沪港洋场世界。古典味与现代味的统一是其突出特色。空间上、时间上的古典氛围、类乎传统说书人的叙事方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共同构成了古典味的审美倾向。畸形的社会背景产生的畸形人物和使人走向堕落的人性弱点 ,则是她对人性的现代感悟。语言的华美、意象的丰富 ,是她早期小说的最动人处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才女”命名张爱玲,易将对张爱玲的定位引入误区。张爱玲与传统意义上“才女”迥然有别。将张爱玲纳入“才女”之列,等于湮没了张的思想独特性,她不是一个仅凭才情和禀赋从事写作的“才女”,而是具有强烈自觉意识和现代感的自由作家,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才女”不同,更与性别无关,却与人格的完整独立和思想的健康深刻有关。以“才女”命名张爱玲,一方面是文学研究中炒作作家经历身世恶习的结果,另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对张爱玲认识的肤浅,同时,亦折射出读者尤其是“张迷”们迷张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独辟蹊径: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都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上看张爱玲的创作无疑是20世纪中国都市化(现代化)建设命运的象征.作为都市文学的典范之作,张爱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征.张爱玲将"五四"以来"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传统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为读者而艺术"的文学传统连接起来,她以超道德写作、个人主义写作、物化写作和奇异智慧的写作独辟蹊径,开辟了一条有无限生机但却充满危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大致可用女性·情欲、婚恋·亲情、市民·家庭、上海·香港、乱世·苍凉、悲剧·生命、红楼·基督、镜子·月亮、通俗·现代等,九组“关键词”予以梳理和归类,由此,更加清楚地观照张爱玲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论“张爱玲体”的文化心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学、都市人类学、女性文学等视角,对“张爱玲体”的面向世俗、面向都市、面向女性等三个突出的话语特征进行宏观的审视与剖析,揭示其创作心理个性与文体形态特征所蕴含的深层性的文化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家世、生活经历、性格、教育四个方面考察张爱玲与白先勇生活及创作的异同,并以此观照以上因素对他们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是永恒的人生悲剧及对人生不完满的悲剧性感受.其价值取向在于雅俗共赏:即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人情世态的深刻体察,又独具个性色彩;对古典文学传统轻车熟路,却有机地融入现代人的视察.张爱玲身不由己的生存处境使她的创作视角呈现出一种冷眼旁观的独特态度.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一生一如她的作品,充满了“传奇”与“流言”,而作家的生命体验总会在作品文本中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呈现。本文试图从作家感知世界的角度来谈战争对张爱玲的人生理念和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文学的悲剧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造就了张爱玲,张爱玲更造就了上海。不幸的童年,没落的家族,动荡的现实造就了她复杂的内心矛盾,从而导致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进而直接影响其文学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早在40年代就深得媒体传播的三昧,而且突破了她那个时代的文学传播方式,表现出了很强烈的现代传播意识。本文以现代传播思想为依托,紧扣文本及张爱玲的言行,对她的现代传播意识进行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于2009年春天在两岸三地出版后,立即高踞畅销书榜榜首位置,使这位已逝世十多年的作家。再次成为文坛的热门话题。不少读者把《小团圆》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和张爱玲的亲友画上等号,把小说看成是作者的自传:另外一些读者却认为小说中不乏虚构成分,实在不应该把它当作张爱玲现实生活的写照。本论文从这个讨论焦点出发,尝试在作者的其他著作、作者亲友的著作和作者前夫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找出与《小团圆》内容相关的资料,详细分析比较,希望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杰出女作家的生平和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时代、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张爱玲以一种个体生命的悲观情绪书写了人类处境的悲凉之感,进而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特定社会环境下人性生存的困境,为当代人性世界的研究提供了一面反思的镜子。  相似文献   

15.
被抹上了“荒凉”底色、背后时刻感受着“惘惘的威胁”的那样一种月光的意象 ,构成了张爱玲作品“恐怖的月光”的“传奇” ,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不仅源于她童年情结中不幸的情感体验 ,也是她在港战中对人生的悲凉体验 ,其后有许多作家受到她的影响 ,月光的传奇仍在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很多小说中都隐藏着以“灰姑娘”为母题的现代市民想象。这里的“灰姑娘”不仅代指平民少女获得白马王子的爱情梦想,还指普通市民的恋爱梦想、金钱梦想、神圣价值等一切具有现代市民白日梦特质的传奇式幻想。张爱玲通过对这种灰姑娘想象的解构,从更为深刻也更具超越性的层面上揭示了现代市民价值观。这些想象的幻灭,正缘于现代市民价值观的清醒认识。张爱玲对现代市民白日梦的解构,预示着现代市民小说进入了更为清醒、更为现实的成熟阶段。将现代市民“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更为深沉的道德涵义,张扬了日常现代性的可能性,为我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由于没有自主能力,只能依靠男人,依赖婚姻,她们把爱情或者婚姻看成了生命的全部。为了获得男性的爱,女性实施"色诱",而结果或许诱惑了男人的同时,也诱惑了自己的先天性缺陷;最终陷入了一种"戒惑",一种被男人或自己抛弃的"绝对"宿命。  相似文献   

18.
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具有古旧风韵的“居室经验”,指出其“居室经验”具体体现为败落的家庭生活场景、旧势家族的“礼仪道德”以及冰冷的人情感受,所以,“居室经验”是张爱玲小说中最有意味的部分,也是其民间姿态的一种坚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被认为是文学史的"异数",这在于她的创作与"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很不一样。她主张用"参差对照的手法"来写现代人,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寻找传奇"。因此,无论男性或女性,张爱玲总是站在世俗的立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笼罩着灰色黯淡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