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末教育有发展、有腐败、也有落后。教育腐败论者不能很好地把教育腐败与教育发展和教育落后区分开来。教育腐败论产生的缘由是对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教育的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问题认识不清。"教育腐败"充其量只是教育生产关系上的腐败或说非正常化。"教育落后"可能是教育腐败引起的,但"教育落后"并不等同于"教育腐败"。要坚信"教育在发展"理论的正确性,对祖国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2.
张载教育伦理包括:"成德为圣"的教育价值;"去疑求新"的创新教育;"因人才性"的教育方法;"以礼为先"的为师之道。张载教育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借鉴张载教育伦理"成德为圣"的合理因素,回归"人的发展"的教育价值;借鉴张载教育伦理"因人才性"的合理因素,回归"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借鉴张载教育伦理"以礼为先"的为师之道,提升教师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顺势教育     
顺势教育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苏格拉底法",卢梭的"自然教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无不体现了顺势教育的教育哲学。正确理解"顺势教育",就要把握好"顺"和"势"这两个关键词,充分认识到"顺"是态度、"顺"是聆听、"顺"是方法,"势"是态势、"势"是规律、"势"是适合。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育科学化与艺术和谐发展成为中国艺术教育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值此情境,李森倡导"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广泛吸取西方经典教育文化内核、提出教育形态的本真回归、推行"原点"与"原典"教育、开展"对话教育"及培植理想的"教育环境",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艺术教育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原本蕴含通识教育的本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脱离了通识教育本质。当前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以为通识是被给定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无关,拟像在通识教育中一直是"在场"的"不在场"等等。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的理论假设是:人类文化是一个混沌现象,人是在自我选择中发展的,科学分化具有合理性,拟像时代与工业时代的教育是有本质差别的。为此,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的策略是:"培植土壤"比"种植树木"重要、"呈现经典"比"固定教材"重要、"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比"学科之间的联结课程"重要、"主动利用拟像"比"被动遭受拟像"重要。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应体现“生活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更离不开生活,这两者几经分合最终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形成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不仅在理念层面,更应从实践层面体现和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这是教育和生活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7.
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实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推行洋务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实业教育"和"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体西用"的方针指导下,他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另一方面又大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为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学"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理念,它的实质是由"自我"走向"大我",即不断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实践上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次展开和提升的过程。"仁学"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以"六书"为教育内容;以培养君子为教育目标;以学而优则仕为教学出路。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与借鉴,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以便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教育救国"观念的提出,在洋务教育和新政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在吸收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出"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追求教育的本土化,走中国自己的教育道路;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革命"的政治运动化,既有成功和发展,更有曲折和教训;四是教育的拨乱反正,贯彻"科教兴国"的教育思路,改革不断深入,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国教育"拯救孩子"的呼声和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的呼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教育缺少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育科学化",实现教育创新依赖于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首先要在学校普及,教育科研是学校普及教育科学的最佳选择,教育科学普及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既提示了"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目的,也揭示了"教育发展的预期状态和教育活动的预期绩效"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好教育”理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教育"是一个关涉教育价值的概念,是与"坏教育"或"病态教育"相对而言的.我们要用健康心态和批判意识来看待教育及其实践活动,以明确"好教育"的价值预设.我们所追求的"好教育",就是富于生命关切和人文关怀的真正人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界是一个蕴含丰富而又极具争议的话题。它以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目的的解放性和教育内容的均衡性等核心理念而备受推崇。回顾中国通识教育20年的历程可以发现:"自上而下"的文化素质教育与"自下而上"的通识教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两个阶段,前十年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而近十年通识教育渐居主流且显露出本土特色。这一变化折射出通识教育实践从"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转化,也反映出我国通识教育探索日渐深入。我国通识教育实践仍面临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难以融合的困境,为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纯心理咨询化"、"过分重视心理测量"和"过分重视心理障碍咨询"等误区。对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探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科学·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中建构的存在性联结,这一联结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成"人"作为教育公共善的确立及反向意识的建立为基础,具有契合教育"存在"、兼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强调价值取向等特点。它指示了教育回归自我本真的路径,即复归教育整体、走向教育对话和转向关系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出发点。"语文创造教育"具有两个含义:"语文的创造"的教育;通过语文教育而实施的创造教育。语文创造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逻辑思维教育包括语义学意义上的形式逻辑思维教育和语用学意义上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育。语文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或任务)决定着它离不开逻辑思维教育;逻辑思维教育可以直接服务于语文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独立"是蔡元培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绝对的教育独立不存在,但教育有相对独立性,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对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育民主,保证教育科学、有效地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生态审美教育对现代审美教育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审美教育以生态整体论为哲学基础,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从根本上实现了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的转型。生态审美教育倡导身体感官全部参与的、动态的和双向平等交流的自然审美范式。在目标任务上,生态审美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意识和生态审美理想,引导人类进入一个自然、社会与人自身和谐协调、普遍共生的审美生存状态。生态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一种价值教育、伦理教育和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生入学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着逐渐被组织者、实施者边缘化的倾向,严重抵消了入学教育本应产生的有效导引新生思想发展和道德践行的育人实效。因此,须驳斥谬误、清除痼疾,重塑新生入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品格。在此基础上,新生入学教育不仅应夯实课堂教育,以"基础课"教学为主渠道,将新生入学教育与"立德树人"统一于"基础课"教学的全过程,还应务实生活教育,依托"入学教育指导中心",从整体上创造一个有凝聚性和执行力的新生入学适应的生活化教育系统,推动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母语教育意义重大,而汉语母语教育却总不尽人意;知史可以通变,但以往汉语母语教育却又总夹杂在语文教育史之中,难以一窥全貌,因此,现代汉语母语教育史的集中研究就被提上日程。在分析"母语""母语教育"和"现代"三个基本概念的既有分歧的基础上,立足于教育视角,将"母语"厘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母语教育"的概念模糊源于与"语文教育""母语教学""汉语教育"的混淆;"现代"主要取其与"传统"相对之意,所以下限一直延伸到现在,而由于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语言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上限可定在18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