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科学理论成果: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信息、控制科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剩余价值学说进行新的探索.一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挑战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劳动的二重性,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深刻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的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但是,由于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批判资本主义,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人民出版社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视域内的二重性分析是建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学的学说原理,因而就内涵逻辑和实践范式来说,劳动二重性与研究对象具有结构上的内在契合性,它决不谋求认识属性的简单的相互隔开。劳动二重性实践之路是否决物象自足性,还原对象的历史规定;否决社会物象关系的资产阶级拟制,进一步还原研究对象的理论规定。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实践图景即在于以历史主义和实践主义为双重的建构逻辑取向,规定大写的历史理论,全面落实政治经济学批判。该研究进路旨在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整体性批判所得到的认识结果,是对历史进行总体分析、系统性考察而得出的建构性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诞生,是价值论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也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科学领域中的一次伟大革命。本文试图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价值论和马克思的价值论的分析比较,来阐述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革命变革。 (一)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它在科学上的主要功绩,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古典学派无力解决的难题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问题,是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已经发现,但他们自己始终未能予以科学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大卫·李嘉图作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一方面肯定了亚当·斯密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批判了斯密混淆耗费劳动与购得劳动的错误,批判了斯密关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工资、地租和利润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庸俗见解,坚持认为  相似文献   

6.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理论发展史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才创立的;那么,在人口理论方面,应该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在彻底批判资产阶级人口学说中,独创了科学的人口理论。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没有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学说,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就前者而言,以生产劳动为突破口,马克思创建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后者而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劳动与价值、劳动与资本等问题,从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揭示了"抽象对人的统治"以及"掩盖在物与物的关系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正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彰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论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变趋势方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但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存在根本区别。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分配理论是按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分配的,并将资本主义当作自然的、永恒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体系,因此,尽管马克思论证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动态的演变趋势与古典经济学一致,但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造就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平均利润率下降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9.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中的中心概念。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地考察古典经济学、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着手创立自己的新学说时所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的成果这一概念作为马克思当时已经达到的经济学、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的“纽结点”,我们从中既可以窥见马克思主义同它的三个理论来源的关系,又可以预见马克思日后的理论研究活动的方向;这一概念作为马克思创立自己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新思想的闪光,也不难发现它由之脱胎而来的先驱者学说中的某些“斑痕”。异化劳动概念本身的这种双重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对它的不同解释,往往是对《手稿》做出不同评价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改造了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石。剩余价值确立后,马克思改造并完善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突出了劳动条件与劳动相异化,使之更科学、更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为我们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指明了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涵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  相似文献   

12.
简单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出发点郑怡然马克思论证了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后,提出了价值的“质”的学说,指出形成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人类劳动。紧接着,马克思在解决抽象劳动的计量问题时,又提出了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来计量抽象劳动量的思想。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二重性”学说找到了“商品交换”这把分析劳动价值的“金钥匙”,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探寻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并通过对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关系的分析,实现了价值的“人学转换”,更是通过对市场机制下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中资本盗取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破除资本逻辑下不平等的社会生产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劳动与“劳动正义”提供了“利器”。化解社会生产中的不平等劳动需要打破资本宰制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实现“人的解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劳动价值目标,引领劳动价值自觉,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使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对贫困化的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动因和实践旨趣形成的关节点,马克思对贫困化的分析在理论上是层层深入和提升的,即从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国家的初步探讨扩展到对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根据所代表的哲学层面的探索,创立了异化劳动学说,建立了新的世界观.进而,马克思深入地解剖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开辟了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的远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理的基础上,深化生产过程也形成价值.坚持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方法论,进一步分解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二重性,提出了生产的二重性,生产劳动的二重性,产品价值的二重性,价值转化定律等.并运用现代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即基本粒子与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的关系,证实了"生产劳动二重性"与"产品价值二重性"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来源。这一点已为众所公认。但是,亚当·斯密,甚至整个古典经济学派,是否对劳动二重性问题有一定认识,并对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有所启迪呢?对此,经济学界几乎是持完全否认态度的。这种看法是否与事实相符呢?本文拟就此作点探讨。 一、亚当·斯密对劳动二重性的认识 早在亚当·斯密以前,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弟就研究过创造价值的劳动问题。他认为,只有创造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创造商品的劳动要转化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必须与创造金银的劳动进行交换。这种看法虽然包含着严重的错误,但是,他所处的时代,金银早已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取得了表现价值的独占权。他直观地把金银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但由于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混乱的和前后矛盾的。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为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9,(6):21-3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二者又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古典经济学以人的物化为前提,其现实指向是财富的增长;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是对人的高度关怀,目的是进行资本主义批判。劳动是对给定存在的否定,通过劳动,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并且在劳动中,人成为历史性存在。价值是人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而用于表述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则是人生命的片段,价值就是生命,价值量就是生命的量化,因而价值具有最为崇高的意义,也只有人才配创造价值,但马克思在对价值的终极肯定中同时包含着对其绝对否定的理解。价值的生命属性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尊重人,尊重劳动,重视创造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他们的基本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特别是黑格尔地理环境学说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前人所无法越出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唯物的辩证的解释,就不仅使他们的学说具有科学的形态,而且有着极大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创立之初就带有批判性,但并不彻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发扬了这种批判性,并将批判的矛头转而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现了无产阶级批判的价值.马克思还通过科学的批判,导致其经济理论的转型发展、深化和外化,所以科学的批判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逻辑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