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各类出版物中,成语的误用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成语的特性无疑是造成误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从字形误写规律上分析,造成成语误写的原因主要是因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及字义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及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及对成语的错误理解而误写和违反成语的定型性而误写等;分析成语运用上的误用规律,主要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混淆范围、错用对象、近似致误等几种。  相似文献   

2.
时常见到对某些成语"误解误用"的批评,但"误解误用"的现象有增无减,个中缘由值得深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除少量确实属于误解误用外,绝大多数所谓"误解误用"的现象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或者是成语原义使用范围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属于词义引申的范畴;或者是对成语原形的"异解另构",这属于同形异构的范畴。无论是词义引申还是同形异构所产生的新词新义新用法,都符合词汇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所以具有不可扼杀的生命力。之所以有人把它们看成"误解误用",是因为把"不符合原义原用法"当成唯一判断标准,缺乏发展演变的眼光和理性分析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目前,报刊上存在着语言使用不够规范、准确的现象。本文把从报刊上收集到的部分错用成语和词语的例子作了简要评析、修改。它能帮助我们注意语言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4.
孙建强 《中华魂》2013,(12):62-62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最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文章标题中,"及"与"及其"的误用现象是相当严重的。要消除这种误用现象,就必须对"及"与"及其"的含义辨析清楚,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和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中副词强势语的认知分类和语义特征为根据,对汉语中尤其是一些报刊和口语中流行的"副词+非度量性形容词化名词短语"的表达法从副词强势语的语义含义、"误用"现象的认知分类和语义表征以及"误用"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及理论依据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种表达法虽在语法类属上出现跨类"误用",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又具有合理性;虽为误用,却很流行,给语言增添了多样性和新奇性。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泰国是海外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泰国华文报刊中的高频儒学成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国社会中儒家文化的传承发扬及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泰国华文儒学成语的定量分析发现,有些儒学成语在词形、语义等方面发生异化并伴有本土化、现代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陈林群 《社区》2012,(23):11-11
《庄子》文字玄奥,意旨飘忽,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生常常以儒解庄,导致出自《庄子》的成语,大多违背原义,误用两千年至今。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在俄语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成语,研究一下它们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它们,尤其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从共时角度出发,结合公文学、写作学、语体学等学科知识,对成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中运用的功能、特点及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国务院公报中可以运用成语表示情状或问题,表示列举,表示评价,表示对比,表示条件;运用时具有庄重典雅、文约旨丰、含蓄形象、节奏鲜明、言近旨远的特点;运用时要弄清语义,区分语义的褒贬色彩,避免误用,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经历了相同的历史进程,因此英汉成语的历史承继性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经历了不同的具体文化传承,所以英汉成语的历史承继性又有显著的差异性.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领略语言的魅力,可以为语言分析,语言教学,言语交际等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理统计、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半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顺序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此外,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误用现象,如:直称误用、直称与第一人称混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混用、第三人称误用、单数人称指示语与复数人称指示语混用.各种误用的研究分析对儿童习得指示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是留学生在进入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后的难点之一.由于成语在结构、语义和语法方面的特点,使得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因此,我们应该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强成语教学的研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本文运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过程中的偏误情况做系统性的分析,深入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俄语小品文中运用成语分为运用“现成成语”和“变形成语”两大类。运用“现成成语”是指作者对成语的语义和结构不加任何改动,而是充分利用成语的修辞表现力,创造性地使用于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中,以达到讽刺、幽默的艺术效果。 俄语小品文中运用“现成成语”的修辞手法有: 1.一语双关: 自由词组意义和成语意义同时实现,就会收到一语双关的艺术效果。例如:(我们也太热衷于施舍行善了。在停滞年代,自己吃的豆子都需要到别处购买,却还准备养活全世界。)是口语体成语,其成语语义是  相似文献   

15.
英语成语是劳动人民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它涉及到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是语言中最难掌握的部分.英语成语大多寓意深刻,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我们只有学贯中西,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6.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英语成语的语言特点,即英语成语语言的独特性、英语成语语言的语义特征及英语成语存在的几种类型。旨在通过对英语成语这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我们用英语成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产生了800余条成语的重要文化典籍,《淮南子》产生了700余条成语,也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源头之一.《淮南子》对源自《庄子》的成语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两书共同推动了中华成语文化的形成和运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生活.对《淮南子》运用《庄子》成语和原文推动成语形成和定型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和习惯用语,其丰富的表现力来源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因此,在学习英语成语的过程中借鉴修辞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语成语的特征.本文针对英语成语及其修辞特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分析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成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材料,也是一种文化。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动物成语。通过对这些成语的对比翻译,对比英语动物成语的汉译和汉语动物成语的英译,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