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一个内容广泛且不断演进的概念,用以描述对被告或犯罪者的非机构性的约制、惩罚或矫治计划,包括:(1)起诉前的转向措施;(2)对已定罪者设定条件或限制,置于社区中执行刑罚或矫治措施;(3)协助在监受刑人顺利回归社会前的措施.社区矫正因此被视为是正式刑事司法的转向或替代性选择.台湾社区矫正基本理念包括:社区安全防卫、社会复归、个别化处遇、被害人参与及减低矫治花费(成本效益)等.台湾社区矫正的处遇形态则包括:观护制度、假释制度、居家监禁、电子监控、工作与学习释放、中途之家、受刑人休假制度、罚金、社区服务及补偿被害者方案等.本论文将讨论我国台湾地区社区矫正的执行结果,结论主张,借着社区的力量来协助犯罪治理,将逐渐成为犯罪矫正的一个基本哲学.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7月起,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行在社区中改造罪犯,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其重新顺利回归社会。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实施单位单一(主要是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群众的认同度不高,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等等,使得社区矫正只能是对矫正对象进行惩罚,无法满足矫正对象的就业、心理和重新回归社会等基本需要,其质量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尝试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分析社区矫正,以期对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以使矫正对象能够更好更快地重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已经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社区矫正起源于美国.理论上,美国的社区矫正集中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实行社区矫正主要致力于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然而,中美两国社区矫正的主管部门、矫正对象、矫正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中却大相径庭.中国尝试行刑社会化改革并非象征性的,自2002年开始移植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工作,最近正准备在城乡全面推广.研究、借鉴美国的社区矫正经验,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孟谦 《社区》2003,(15):9-10
作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北京市东城区7月1日启动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作为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区,街道和社区是如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昵?带着这个问题,本刊采访了东城区区委副书记杨艺文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实践十多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科学合理设定社区矫正机关,规范程序,健全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体系,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社区矫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试点的阶段,尽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实践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职能机构,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如何行使其监督权,对完善并发展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虽然在很多地区开始了试点工作,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实行社区矫正的社区主要还是指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还是“盲区”。如果以三个理念源——利益协调、和谐理念和生存发展权为基点,并对观念、立法、管辖、形式、机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问题进行考量,就能探寻出完善农村流动人口罪犯社区矫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行刑社会化是当今世界行刑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向。然而。在我国长期的行刑实践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行刑方式社会化程度明显不足的问题尚十分突出。面对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近年来.我国受西方行刑社会化理念的影响和启迪,司法机关和行刑机关亦开始尝试进行行刑社会化方式的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描述了当前我国实行社区矫正的现状。从试点工作来看,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试点工作刚刚开始,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我国刑罚体系中的新生名词,在各试点城市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如何正确认识"社区矫正"的含义、由来,如何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的方式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相关内容等,对于解决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所遇问题,将社区矫正纳入我国刑罚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理性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红粉 《南都学坛》2005,25(3):97-99
社区矫正作为新兴的矫正罪犯的方法,代表着犯罪矫正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目前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了社区矫正在我国的顺利推行,应结合中国国情,理性地建构这一制度。要更新观念,明确我国推行社区矫正的目标,完善相关的立法,倡导建立有效的社区矫正执行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活动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逐渐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也正逐步有序开展。在我国司法制度史上,存在“重刑主义”传统,普通民众对犯罪人权利认识不足,使得作为舶来品的“社区矫正”注定要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果不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一味盲目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势必会带来反作用。在当前情势下,社区矫正工作应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由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社区矫正工作已出现了从政策到法律的嬗变趋势;而循序渐进和稳妥严谨的立法模式是社区矫正立法更为科学、可行的选择,即从刑法、刑诉法的附属性规范以及部门规章进化到独立且系统的《社区矫正法》.基于法治精神和人权原则,刑事法律修改与未来《社区矫正法》制定的重心不能仅停留在将刑事执行权合理分配到各矫正机构,而应特别关注如何科学设置各种机制进而保障矫正机构合法履行刑事执行权,尤其是应重视社区治理,促成社区矫正从“在社区内矫正”到“依靠社区的矫正”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制度和工作主要围绕着社区矫正主体、对象和客体落实展开,在认清我国社区矫正现实存在的不足,明确主客体、对象之间的作用关系之后,提出我国社区矫正体系合理化运行的构想,即在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建立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机制,主要通过心理矫治的方式开展对罪犯的矫正。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区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芳 《社区》2003,(15):10-11
社区教育与“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Community-BasedCorrections)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监督、管辖之下,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时间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的行刑方式.目前,我国逐步在推行社区矫正制度.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阻碍了社区矫正的全面推行.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地区的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创制一部统一的《社区矫正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是乡镇街道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这种配置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和问题.从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必要的分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以及司法所工作性质的差异和社区矫正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司法助理员不适合承担社区矫正工作.我们需要建立相对独立、专业的社区矫正队伍.通过确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建立岗位级别和专业职称以及与工作性质相匹配的考核制度,适当考虑工作人员的分工和强度,完善非执法人员的招募和聘用制度,同时确保社区矫正执法者具有必要的强制执行权.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是在行刑社会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符合国际行刑趋势。开展社会矫正试点工作是我国势在必行的历史选择,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我国社会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只有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转变刑罚观念;完善相关立法,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