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工受歧视的二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受歧视的问题却非常严重,既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歧视、社会保障歧视、教育歧视,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为解决农民工受歧视问题,应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加快制度创新,创建平等的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伴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城市社会中涌现出了这样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中国特别是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与城市居民相比却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说是一种差别对待,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凸显。这一现象的广泛存在无论是对农民工本身,还是对国家、城市社会都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与其雇主之间达不到必要的力量平衡。因此,这就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去扭转这一局面,使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工与雇主达到一种必要的力量平衡,从而切实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户籍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参保率太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欠缺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每个问题都亟待解决,但又不能急于求成,我们需要理顺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者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各个系统主动地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与和谐城市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目前,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和谐与稳定。作为构建和谐城市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保护农民工的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救济手段,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功能作用和价值潜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行走在城市的边缘,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维权意识淡薄和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既是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全面调整和改革各种歧视性政策,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家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既需要国家户籍管理和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又要从劳资关系角度保护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从多方面推进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农民工处境的法律透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整体处境堪忧.困境的法律成因包括立法与执法两个层面.从立法层面看,宪法确立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未通过具体制度得到落实,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另外,现行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也为城市农民工的维权设置了障碍.从执法层面来看,行政执法疲软和司法救济不力致使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要使城市农民工摆脱当下困境,一方面须在具体制度上真正体现和落实宪法的平等精神,消除歧视,并改革现行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应理顺劳动监察执法的运行和约束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同时通过审判和执行制度的局部改革,给予城市农民工以更加公正、低成本和及时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新一代主力军,其城市社会融入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实证方法分析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梳理出影响城市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平等享有合法权利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而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农民工子女平等的教育权,建立符合农民工迫切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对弱势群体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是一大薄弱环节,使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到严重侵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民工是弱势群体,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愈演愈烈,因此,需要依法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法律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利,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行平等就业制度,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健全劳动司法保障机制,加快法律援助进程,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民外出务工与劳务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低下,用工的不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切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快劳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将培训和输出相结合,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使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城里就业,实现农民"非农化"是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纠纷不断,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劳动权益包含劳动权、报酬权、职业安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等基本权利,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有农民工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等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用人单位不守法、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等社会原因。提出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及监察力度,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等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农民区际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发生区际流动是由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流动是应中国社会的变革发生的,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社区的繁荣和农民致富都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城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就业机会不均等、歧视行为严重、生活条件差、拖欠工资等。为了消解此问题,必须创造农民流动的社会环境、制定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发展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讨薪维权呈现合法性支持趋好的结构性变化,从生存型权利向发展型权利的渐进和扩张,其行动意愿及维权方式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占有和城市社会关系嵌入的状况,那些受雇就业者的临工化境况堪忧,自身权益救济无力且困顿于劳动合同的灰色陷阱,以致讨薪行动“常态性”地演绎。有业可从和获取较理想的收入是农民工行动的首选,目前权益救济的制度性通道拥挤且潜在成本不低,非正式乡土关系网络的聚变性力量不可低估。建立灵活稳定的就业长效机制,形成雇主、农民工和政府多方参与的诉治组织,进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度补阙,更能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拥有1.5亿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理论上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因此城乡比较利益差距的拉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但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也奠定了农民工工资较低的现实基础。一些外企和个体私营企业,产生了无限利用廉价劳动力,拼命赚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动机。但劳动力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具有特定的要求。突破或者接近这个底线,将造成劳动力回流农村的后果。劳动力回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从总的趋势而言,是城镇化进程的倒退。因此,善待农民工,确定合理的工资标准,不仅是保护农民工利益的需要,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女性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农民工的健康和是否提出签订劳动合同两个因素对其劳动合同签订产生显著影响,而教育、培训、组织化、企业性质等因素对其劳动合同签订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除重视劳动合同法律体系建设和执法监察外,还应当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健康水平、维权意识和维权信心与能力,从而提高其劳动合同签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