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物质流分析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由此构建了由总量指标、承载力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率指标共四个类别,包括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载荷、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矿产资源开发有效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标准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强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超载强度、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效率、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等9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涛 《统计与决策》2017,(15):76-79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通用模型的理论缺陷,拟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拓展与优化:在划分流量资本与存量资本基础上,建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再置入废弃物吸纳因子,对生态足迹模型做出二次拓展与优化,并以个案分析对模型做出了适用性检验,证明了拓展模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理论适用维度看,置入废弃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模型提出了一系列的足迹概念,为生态安全评估建构了一个大型的“足迹家族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关系分析是度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部六省1989—201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并比较了中部六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较高,1989—2011年中部六省全部表现为生态赤字,并且生态赤字的数值不断增大;中部六省的生态环境利用效率较低,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省份的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并且对于不同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不同省份的利用效率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来描述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响应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生态足迹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占用测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旭光 《统计研究》2003,20(2):44-4
一、引言生态占用这个词最先是由著名生态学家WilliamERees教授 (加拿大 )和他的学生MathisWackernagel于 1992年提出的 ,后来MathisWackernagel等人于 1996年完善了生态占用的方法和模型。该方法由于直观易算 ,很快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认可 ,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测度中一个重要的测度方法。相比较而言 ,我国对生态占用的研究尚处于引进和适应阶段 ,有人把它译作生态维持面积 ,也有人把它译作生态支撑点 ,更多的人把它直译为生态脚印或生态足迹。这几种译法中 ,前两者是…  相似文献   

6.
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方法对湖南省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了"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调整;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合万元GDP对湖南省2004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针对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湖南生态资源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无锡市2000~2007年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的分析,对无锡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论文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无锡市2008~2012年的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通过无锡市生态足迹的变化分析,为无锡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研究——生态足迹分析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近几年相关的统计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反映出北京地区的生产、生活强度严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其成因,并且指出这主要是北京市特殊的城市功能所至。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根据1978~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发现:我国资源环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型,处于拐点时人均GDP为19672.6元,表明我国整体上已于2008年跨过拐点,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期。并通过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迅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产生了很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开发评价模型是房地产开发研究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文章以房地产开发评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房地产开发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以黑龙江省房地产开发为例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研究为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能源足迹深度输入输出不均衡:中部为净输出区域,东北与西北能源足迹深度主要流向为输出.最后比较了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在分析碳排放空间转移对区域可持续性影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李金滟  胡赓 《统计与决策》2012,(21):122-126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及将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最近,原浙江省统计局局长叶长法同志为我们献上了自己一生的心血之作--低计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足迹》(以下简称泥考与足迹》)。这部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融统计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经验总结于一体的统计专著,不但记录了作者半个多世纪来学统计、干统计、教统计、管统计的独特生涯,而且从多视角、多层面阐述了作者对近20年间我国统计理论。统计改革、统计实践以及统计分析研究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看法。正如著名统计学家、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所说:"这本书就总体来讲是一部有实际材料、有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对经济增速与结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缓解能源压力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本文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1991年至2013年中国化石能源生态价值补偿,结合“新常态”经济特征,预测化石能源生态足迹的变化轨迹并对代际间化石能源生态价值补偿进行责任划分。结果显示在放缓经济增速和约束能源下,中国化石能源生态价值补偿存在增速降低甚至总额下行的可能,在2032年左右能够达到峰值,与中国承诺二氧化碳峰值的时间接近。靠前代际负更多责任的分配方式更符合公平与效率的要求,不仅可以减轻后代人的补偿压力,同时也可以兼顾到当代人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是一种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测度方法.生态足迹的严格定义为:“任何己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某位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通过估算为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和吸纳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大小,来衡量区域对资源消费和需求的状况.生态足迹值越大,则说明区域内的环境资源状况越恶劣.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系统稳定性,(以宝鸡市为例)揭示其各分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的差异性,以进一步研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发展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根据水足迹的相关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检验结果,确定固定模型;实现参数估计与分析,得到整体上影响我国水足迹的因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变化的测量指标,选取30个省(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了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下的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是高水平均衡,中部地区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过渡的趋势,西北地区是一种短暂的低水平的耦合过程.将区域划分为稳定发展类、临界演化类和转型发展类,处于临界演化类的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足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施有赖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准确度量.能源足迹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准确测算能源消费水平的计量手段.文章着眼于能源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截面数据,测算出我国30个省区的能源消费足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出能源足迹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