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创性的工作,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新文学大系·诗集》里,曾选进玄庐的一首长诗《十五娘》,这首诗很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正如编选者的朱自清所说:“《十五娘》是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玄庐原名沈定一,浙江萧山人,在五四后的初期白话诗坛上,是一个很活跃的人  相似文献   

2.
“五四”期间,胡适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影响深巨,赞赏仿效者有之,批评商榷者亦有之。其中,梁启超的批评最具典型意义。本文从说理与抒情、音节与用韵、文言与白话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梁启超与胡适关于白话诗的意见分歧,并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的高度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言《诗话》源自欧阳修是有道理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话》渊源是钟嵘的《诗品》却可商榷。《诗品》按他的说法是“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与《四库提要》说《诗品》的“第作者甲乙而朔厥师承”都不同于宋人《诗话》的本源。诗话记事以资闲谈,比较放纵、漫杂,旷逸。欧阳修自己在《诗话》自序中也说:“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重在漫谈,不拘定格。《四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欧洲文明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文明的文艺复兴,“人的发现”都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中国之“人的发现”有其独特之处.现代白话入诗,是这一思想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诗歌变革,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开启了“人的发现”之路.现代白话入诗,识别出“现代”所需的“最大多数人群”,进而颠覆传统的文学等级秩序.现代白话诗对自我及他人的书写,以叙事之手段重新发现并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既为现代新诗确定了新的范式,也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再生)提供了语言文学及思维方式的可能性.理清现代白话诗与“人的发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思考中国文艺再生过程中的新旧和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早期诗歌以现代白话作为诗体语言 ,实现了言、文一致 ,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诗界革命”。自由灵活地传达自然的、真实的心声成为现代白话诗的追求。现代白话诗在探索发掘新诗的魅力、构建与白话相适应的新诗律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31-137
新文化运动之际,针对当时的文学状况并结合文学革命需求,胡适在"分身法"下以"白话"为标准对黄庭坚诗词进行新阐释:推重流利平易的古诗并大力发掘其律诗中的白话因素,以"做诗如说话"重新指认黄诗特点;在文学史观进化论下,搁置淫邪猥琐及著腔唱诗的部分,以"歌者之词"有意拔高本色当行的山谷词,认定黄庭坚"白话诗人"的身份。胡适的重释意在建构,将现代的思想和眼光带到古代文学研究中,是考察其进行经典重释与传统发明的典型个案,具有批评的翻案及文学经典重构等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白话文运动和"诗界革命"的基础上,五四白话新诗的"尝试者"们首先选择以语言变革为突破口,颠覆了文言权力话语,张扬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但先驱者们自觉承担的启蒙使命,又使他们难以坚守最初的形式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8.
初期白话诗与当代口语诗同为文化转型期的产物 ,在反传统、口语化、平民化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但不同历史时期所决定的诗歌精神实质的不同造成两种诗歌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巨大差异。初期白话诗以新价值取代旧价值 ,语言工具论、启蒙使命、理论思维、割裂传统导致“非诗化” ;当代口语诗的反价值、本体论语言观、个人化写作实现了人与世界在一个功能体内的平等对话 ,使诗的精神得到自由伸展 ,是更高起点上的返朴归真 ,但需从初期白话诗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早期白话诗为实现“诗体大解放”的宗旨 ,以现代白话诗作为诗体语言 ,在诗歌的音韵、语义、体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乃至革命 ,为后来白话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这几位主要的白话诗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创作倾向及其个性化的精神表现,更加深入地揭示初期白话新诗的精神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个人情感与文化理想的冲突在胡适的诗里最为突出,从中透视了一个先行者灵魂的孤寂与无奈;刘半农以平民的姿态观照世界,其诗渗透着浓厚的人间情怀;周作人无力抵御外部世界苦难的侵袭而转向内在生命的玩味和咏叹,其诗表现了自我生命的悲哀和惊恐.尽管他们的创作还处于新诗的尝试阶段,在艺术形式上难免有些幼稚和不成熟,但在艺术精神上,却表现出真纯朴实的情感内容和个性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晓音 《南方论刊》2001,(6):34-35
在鲁迅先生留下的大量著作中,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歌。尤其是他写于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几首白话诗。从我们现在的大学教科书中,在现代文学史上所列出的诗歌先躯者的名单中也未提及鲁迅。  相似文献   

12.
李国平 《殷都学刊》2008,29(4):84-88
1919年下半年起,《晶报》与胡适之间就白话诗与旧诗的优劣展开了论争,《晶报》同人提出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意见,这些意见甚至与鲁迅、朱自清、废名等人后来的看法不无相似之处。尽管由于胡适对《晶报》同人的先入之见和有意冷落,这场论争最终未能深入下去,我们仍不难由此发现小报所处的两难困境:他们有意靠探讨学理来提高品位,但新文学家的漠视却使得其努力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新诗的产生与发展,从1917年2月《新青年》发展胡适的《白话诗人首》至今,已 有孤余年的历史。众所公认,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新诗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另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也同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当代诗人80余年的辛勤耕耘并没有能使 中国现代新诗在世界诗坛上取得应有的先进地位;同时,从整体上有,它似乎也不足以和其试 图超浅的中国古典诗农扫荡美。连缀不断的责难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现当代诗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在民族艺术的创造活动、特别是在文人的创造活动中,历来都占 据着十分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统一物质世界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过程是世界的普遍性.过程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一致性。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的生产力论李志荣生产力本质论生产力本质论,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规定性的理论。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针对"四人帮"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歪曲,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  相似文献   

16.
伟人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所说的"精神"当然包含多方面的意义,但主要的意义应该是指人的精神境界.毛泽东所说的人生境界虽然具有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内容,但其思想源头应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其中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是其主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就孔子的人生境界论进行分析,揭示承学境界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历来注重对人生问题的探讨。就先秦哲学来说,诸子百家对人生问题极为关切,无论是儒、墨,还是道家,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儒、虽同为显学,但自汉代起,儒术独尊,儒家的伦理价值观逐渐主导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生活,而皇学则渐渐沦为绝学,鲜有人问津。但是,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到,墨家与儒道诸家一样,也从特定的视野道出了人生真谛,其中不乏极具价值而又为先秦诸子所不及的真知与洞见,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一、“兼相爱”的人生理想,“交相利”的价值取向“兼相爱”是墨家人生论的最高人生理想。他…  相似文献   

18.
论人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学研究有必要昭现自身所蕴涵的生存论基础。传统哲学实际上通过形而上学的抽象形式表达了一种异在的生存论关怀 ,现代哲学对人的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则体现了人们自觉的生存论追求 ,但人们未必明确生存论对于人学的基础性地位。因此 ,有必要揭示人学的生存论基础 ,通过这一工作 ,重审形而上学的生活价值 ;重视非对象性的诗性生活对生存论活动的内在意义 ;深化现代哲学对人及其实践活动的理解 ,并克服在这一研究领域所陷入的主体主义及外在化困境。生存论的内在结构即真实的个人、社会化的人与自然的人的三位一体的同构关系 ,其中 ,社会化的人的生成对于现实地理解生存论具有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集大成式的美学家 ,他的情景合一论是其情理美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于思辨特色及和谐美感 ,是对中国古典情景关系认识的理论总结。一、情景说的认识基础和情、景    概念内涵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涵盖两个论题和两种类型。两个论题就是从创作发生机制来说是心物交感论 ,从审美表现机制来说是表情方法论。两种类型是指景中情和情中景表现形态 ,并由此而深入到艺术意境论。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心物学说基础上的。如果说他的情理合一论是从心理—伦理关系出发 ,那么其情景合一论则是从心—物(情—境 …  相似文献   

20.
王元骧旗帜鲜明地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同当前中国文艺界一些恶劣思想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位真正的文艺理论家的勇气和锋芒。王元骧的文艺批评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王元骧在克服粗鄙存在观的过程中提出了审美超越论。但这种审美超越论却是从人类的某个绝对完美的状态出发的,是一种虚无存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