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运用了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及A指数等多种职业隔离的测度方法,对2000~010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大量测算,得出了各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较高,但增速较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市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虽然较低,但正以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萍  张道宏 《统计研究》2004,21(12):18-5
一、问题提出快速增长掩盖下的地区经济差距。自 1978年改革以来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 0 0 3年人均GDP已达到 10 90美元 ,超出了 80 0美元的小康水平。但平均数掩盖了地区经济差距和收入差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迅速 ,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从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5-2015年我国各省市农业活动CH4排放,检验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农业活动CH4排放强度存在明显正的总体自相关性,部分省市与周边省市农业活动CH4排放强度存在显著正的局部空间自相关;东部省市农业活动CH4排放强度区内差异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省市差异最小;省市间农业活动CH4排放强度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递减,区内差异贡献率逐年增加;农业活动CH4排放强度与所在地生产总值规模、城镇化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所在地老年率和交通运输显著正相关,与国际旅游收入显著负相关;农业活动CH4排放强度存在显著正的空间滞后效应,并且省市间旅游业发展有明显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是中西部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大庆 经济的拉动是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黑龙江省人均GDP 为13897元,扣除大庆因素,人均GDP为10649元,在中西 部省份中的位次将由第1位下滑到第4位。1995年大庆 人均GDP18438元,比上海低504元,比东部地区的北京、 广东、浙江分别高5365元、9943元、10364元;2004年大 庆人均GDP达到47667元,比上海低7640元,比东部地区 的北京、广东、浙江分别高10834元、28351元、23845元。 与上海差距有所拉大,与东部发达地区正差也在拉大。 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虽然地处中部地区,但本身人均 GDP较高,除略低于上海以外,已经达到东部发达地区 的先进水平。2004年大庆对全省人均GDP的贡献率达到 23.4%,表明大庆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通过灰聚类模型选取同一技术水平的横截面数据,运用模型对横截面教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从1990~2006年28个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技术进步率.文章通过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还比较低,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20~50%;(2)技术发展速度不同,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平均技术进步率为0.07,中部为0.06,而西部则为0.04.(3)技术进步贡献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质,东部技术进步贡献相对较高,西部则较低,且悬殊较大,并有不断加大的趋势;(4)中国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九个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与上年相比均有增长,但部分省市增幅回落,居民日常八大类消费项目的支出有一定差异,结构也有所不同。广东交通通讯类、居住类和个人杂项消费类支出比重较大。一、广东人均收支绝对额最多,增幅排位上升199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继续居各省市之首。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广东为8839.68元,比居第二位的上海多66.58元,高0.8%,比居末位的辽宁多4223元…  相似文献   

7.
陈正  李明明 《统计与决策》2011,(11):109-110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加强,区域经济与其相邻地区的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关系.通过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李志学  孙敏 《统计与决策》2016,(10):124-127
文章收集2010年各省市的碳排放量有关数据,借鉴谭丹、黄贤金(200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计算出全国各省市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按照碳排放总量的高低将30个省市划分为高、中、低碳排放区域,并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碳排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排名均存在明显不同.针对存在的不同,文章从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环保技术三个成因方面进行统计观察.  相似文献   

9.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针对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31个省市划分为6类地区,并对各类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对本地区经济增长、邻区污染物排放量和经济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环境质量模型,加入空间变量,利用2004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就六种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1.
史志乐 《统计与决策》2016,(13):113-116
文章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已转向中高速增长,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确具有拉动作用,但是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通过各省市和地区的分析发现,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地域特征充分利用资本、劳动两大要素,并积极配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张华平 《统计与决策》2016,(14):145-148
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效率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居后,东北部地区最低.全国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在保持金融效率水平的前提下注重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则应发挥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点带全,重点发展一两个省市为金融中心,辐射周边.东北地区则可依靠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其金融水平和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利用率、企业员工和企业信息化安全四个领域的IASS评价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再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每个省市中选取信息化水平处于前180名企业,作为该省市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代表,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这些数据.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研究,给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特征及其分类,为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欣 《统计教育》2008,(11):13-15,31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为横截单元、以1995-2005年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建立我国省市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通过综列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基于这一结论,揭示各省市能源消费静态依赖与动态发展特征,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中国2001~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并呈现出由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弱的梯次分布.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针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涛 《统计与决策》2006,(22):124-125
1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反映产业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业增加值,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来看,山东居地区首位,辽宁、河北、北京分居二、三、四,天津最少。但由于环渤海各省市在面积、人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单纯的总量比较意义不大,因此利用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30个省市为横截单元、以1995-2005年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建立中国省市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并通过综列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市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基于这一结论,揭示各省市能源消费静态依赖与动态发展特征,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经济增长的差距:经济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增长速度来看,“六五”时期(1981-1985年),全国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0.7%,东部为11.3%、银川高15.0%,比东部地区高3.7个百分点。“七五”时期(1986-1990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为7.8%。东部为8.2%,银川市为9.7%,比东部地区仍高出1.5个百分点。“八五”时期(1991-1995年),全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9%,东部为15.6%,银川市为11.4%,比东部地区低4.2个百分点,银川市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落后于东部。“九五”时期前四年(1996-1999年)全国GDP年均速度速度为8.3%,东部为10.4%,银川市为9.6%,比东部地区低0.8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又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0.
王瑒 《中国统计》2007,(5):32-33
1.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4万元,按目前汇率折算接近1800美元,比上年增长9.6%,为十年来之最。不过,不同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差距较大。其中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7万元,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高1.24倍、1.55倍和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