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大庆市5个城区及4个周边县(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持"有必要"态度的比例达86.7%,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熟悉程度以及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居民保护态度的显著因素.不同地区受访者对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态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庆周边县居民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其保护态度的最显著影响因素,而大庆市城区居民保护态度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工为主导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的复合生态系统,为使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根据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构建了一个4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从时间纵向上研究了郑州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各要素,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郑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总体上升的趋势;3个子系统间不能够协调发展,主要是社会子系统存在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可为制定进一步的城市发展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必然会表现出一般生态系统的诸多特征,了解这些生态系统的特征在城市系统中的表征,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对城市设计进行全新的诠释,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了解和逐步贴近理想的城市形态,并对今后的城市设计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和由此引起的城市人类生存危机。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生态城市为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因为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而这一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也遵循着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城市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原则,城市的生长性(演替性)原则,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原则,城市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与社会协调统一的载体 ,是建设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基础。要想使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解决日益凸显的城市生态病 ,就必须加快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全面、流转畅通、高效有益的生态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评估了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2003—2019年中国142个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城市的绿色专利数据,参照资源诅咒假说,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绿色创新的资源诅咒效应。主要发现有:(1)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绿色创新呈现出资源诅咒效应;(2)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揭示,挤出研发投入、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推动制度弱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绿色创新产生资源诅咒效用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快速发展不但形成了一大批城市群,还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宗旨逐渐背离。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城市病"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重点提出预防"城市病"发生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对城市科学规划设计、增加步行空间、建设社区空间、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城市生物多样性等建议,多途径共同治理"城市病",藉此增强城市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林业以服务城市生态系统,并保持其良好运行为主旨.城市林业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空气温度,节约能源,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蓄土保水,减少暴雨的径流量;为各种动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有益于公众的身心健康.城市林业立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制度,自然资本投资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损害赔偿制度,综合规划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重点提出了一向被忽视的地表植被对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应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一条因地制宜保护城市地表植被的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视角下,城市会展品牌具有系统性、共生性、流动性和循环性等特点。当前我国城市会展欠缺品牌定位,层次较低,宣传手段单一,产品与宣传内容出入较大。生态视野下,应从完善城市会展品牌生态系统子单元以及促进系统单元之间的共生循环两个角度入手,塑造成功的城市品牌,多方协力,共同提升城市会展的品质,塑造优质的城市会展品牌。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将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生存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的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资金瓶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有效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沈彰新城内河流与农田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利用指状绿地布局来拓宽河流生态廊道,减小新城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占用,有效保护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结合城市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绿化,建设微风廊道,加强城市内部空气流动,降低静风情况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等生态调整措施,以建设适宜人居的理想新城.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个城市的历史,去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值得趋避的经验与教训,是城市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作为一个聚焦点,可以涉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以及地理、历史、人才、经济、技术,城市管理机制、生态机制、监督机制和应变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也都是当今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6年MSS、1989年TM和2001年ETM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进行辽宁省东港城市扩展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东港市向东南方向扩展,1989~2001年城市扩展速度大于1976~1989年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破坏了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使耕地和自然湿地减少.以后城市规划不仅遵循社会经济规律,更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严守农业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强化生态景观设计,打造北方滨江湿地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6.
将价值链的概念应用于创意产业存在局限性,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集合,各门类产业间形成相互关联,合作共存的网络,构成一个创意生态系统.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参与者共同作用下,创意生态系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区别于其他经济部门,创意产业生产存在由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即创意生态中的“光合作用”.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创意产业是当代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健康的创意生态带来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因此,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应以生态系统为视角,鼓励媒介融合与广泛参与,摆脱经济价值决定论,为创意产业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城市“第二代移民”的流动儿童,虽长在城市,但在社会体制、文化身份上并未被城市完全接纳.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合过程中的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存在很多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流动儿童生活环境中资源匮乏与滋养不足.应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多重系统的层面出发,构建流动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城市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避难所、干扰调节、水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是外来杂草、引种失败的外来海洋生物、随船舶压舱水带来的外来有害赤潮生物.以统计数据、典型案例报道为主要信息源,在确定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外来入侵物种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等重要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为693.389 5亿元/a.其中,外来湖泊杂草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95.60%,外来滩涂杂草的占2.05%,外来赤潮物种的占2.35%.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以2004~2019年间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5 332篇相关文献为样本源,采用共词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可视化技术,对国际城市环境治理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城市环境治理研究的现状、特点和趋势。研究认为,近16年来城市环境治理研究的五大热点领域是城市可持续性、城市气候变化治理、中国城市化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城市可持续性是城市环境治理研究热点领域的基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但伴随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协调、城市景观破碎化等城市问题,可持续性、弹性为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提供概念分析框架,多层次治理和多元化为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气候变化治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促进绿色空间的建立将成为未来城市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趋势; 未来的城市环境治理研究,还应高度关注城市环境治理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有序构建和良性运转对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创新物种构成的动态系统,厘清其动态演化过程,归纳其演化特征(协同性、裂变性、自组织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揭示推动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技术拉动、市场推动、政策促动、环境驱动),提出对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展开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促进创新主体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建设与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