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体人民努力的大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更需要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工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作用日益彰显。与此同时,有关农民工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呈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大环境下。基于各种社会矛盾客观存在,农民工进城务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农民工素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安定是密不可分的。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指标都匀速上涨,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持续稳定地发展我国的各项产业,必须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任务,因此,持续关注并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推进这项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当前国情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问题,再入视野 当代中国,“社会”曾经是个被遗忘的领域,现在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列,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相辅相成,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重新提出社会建设,不仅仅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逻辑。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必须以社会的建设作为前提,所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说,正是为了弥补改革开放的前一阶段忽略了社会之维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学研究恢复的30年里,"社会分层研究"是成果最多和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此期间,根据不同的时代因素,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社会结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新阶层的出现为创造和谐社会带来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矛盾和冲突。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带来的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矛盾化解,是情系百姓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全局工程。矛盾化解不仅仅是一种纠纷解决的善后和救济性措施,同时也是建设社会和谐的主动性行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机构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善后救济,也许对许多一线执法者驾轻就熟,可如何化被动转主动,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许多执法部门仍在摸索中前行。靖安县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分析来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内涵。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过去一个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小平 《现代妇女》2014,(8):234-23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资源匮乏、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面对生态与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的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也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文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工业文明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9.
一、新形势下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断提高的矛盾,而制约城市建设发展最直接的原因是投入相  相似文献   

10.
高校师德建设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是社会转型期高校教育事业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当今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突显,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入手以石狮市厝仔村为例,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宁 《现代交际》2012,(4):137-138
当今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势必会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大的影响。本论文在探讨知识经济的内涵,知识经济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科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现在享受了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矛盾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人类社会充满矛盾,并且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所以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上出现的其他问题,不能只是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很多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以涛  张红艳 《职业》2013,(8):57-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成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但不可回避的是当前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笔者试图从目前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中职人才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入手,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推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应该适应当下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进行理念、体制和方法的改善与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使我国的社会变得和谐而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内改革逐渐驶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大量暴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增加,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危机,协调重大利益关系,营造国内外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环境更加迫切。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要求。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公共行动体系,需要从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基本的制度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公共行动体系,需要从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基本的制度建设。概括起来看,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政策基本制度体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不和谐状态而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决定未来的年轻一代的发展上,对于青年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国家党政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党的重点狠抓对象,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和谐社会就是需要社会中的各个要素、组成部分之间一种和谐的状态,不仅仅是狭义的社会和谐,同时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要和谐,而高校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