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娜 《老年世界》2007,(3):35-35
好人缘是指与亲友、同事、邻里等能友好相处、亲善相帮、和睦团结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好人缘来源于知识、教养、修养等综合素质,它体现了当事者的学识、风格、品位。好人缘不仅是一个人精神文明美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有益健康长寿的一剂良药。据报载,国外有关专家对2700多名居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这些人中,人缘关系良好的人,尤其是男性,寿命都比较长;那些没有密切的社会关系,极少与亲朋好友来往的孤独者的死亡率,要比喜欢交际的人高出2.5倍。  相似文献   

2.
李牧 《老年人》2012,(5):12-14
繁华都市里,人际关系疏远淡漠,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禁锢在钢筋水泥中的人深感冷清、寂寞和孤独。在广州花都区天景花园,邻里之间用"拼菜"来应对"城市冷漠症"",拼"出了和谐",拼"出了美好",拼"来了温暖与温情!应对"城市冷漠症",我们来"拼菜"龚惠贞是广州市花都区人,内退前在当地一所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环境中生活。社会环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人生的社会环境,乃是由社会生活的各种人际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络,又称“社会场”或“人场”。这个人际关系网或场,由近及远,可分家庭环境、邻里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其他社会交际环境乃至国际交往。人才的成长,与这些环境息息相关。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讲:“人创造环  相似文献   

4.
王琦 《职业》2006,(7):17
前不久,钟南山先生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醒大学生要学习和培养在人群中的凝聚力,通俗点说就是要有“好人缘”,“有好人缘的人往往容易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好的人缘从哪里来?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人天生需要得到尊重;二是发现和宣扬团队队员的优点和长处;三是宽容和公正;此外还要身先士卒。其实, 钟南山先生讲的就是注重提高自己的情商。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1887年出版的名著《共同体与社会》(也译为《公社与社会》)中指出有两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即Gemeinschaft(共同体或公社)和Gesellschaft(社会)。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是前者的主要纽带,其“指称的社会关系的全部形式具有如下特征:高度的人际关系、情感的深度、道德的义务、社会的凝聚力和经久的连续性。这种Gemeinschaft的典范是家庭”。  相似文献   

6.
善结人缘是办事成功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官场、人际场和生意场,你的“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你只有做到广结人缘才能进一步善结人缘。有了好人缘,你才能成为“无孔不入”、悠然自得且所求必有所应的职场活跃分子。人缘病毒人缘人缘,三分是缘,七分是人。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性格及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会对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在墨守成规的俗事俗务中,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无瑕。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总是受着生活中琐事和心情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殷勤过头,有时候冷漠伤人,有时候无理取闹……其实,…  相似文献   

7.
试论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元凯 《城市》2008,(11):104-1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成了媒体乃至人们交谈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国家要和谐.社会要和谐,邻里与邻里、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也要和谐,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谈艺术、讲构图,都离不开和谐.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当然也不例外。的确,和谐才会发展,和谐才产生美。  相似文献   

8.
常乐者长寿     
常乐者长寿何伏中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说的是经常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这确是经验之谈。有位107岁的老太太,一生中有三乐:知足常乐,生活上只求吃饱穿暖,没有过高的奢求;助人为乐,经常帮助邻里、友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得其乐,常常同他人说...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人们感到地球仿佛变小,人与人之间似乎容易接近。然而,作弄人的是:住宅的高层化、单元封闭化、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竞争机制,又使人们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流通了,从而就有了所谓“距离”问题.其实,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忧患古已有之。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夫子对于如何把握好人际关系的距离是恁地伤脑筋,况其我自哉?与孔子相比,庄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距离时超脱多了,其实是圆滑多了。《人间世》是在干着力研究人际关系交往艺术的专章,其中提出了这样的命…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养老从保障上看分为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家庭保障主要是从子女,父母、兄弟、亲戚等来提供;社会保障从社会保险、所居住社区、邻里、社会志愿服务等几个层次来提供。在基层社区,一直有邻里互助的传统,有些是由个人做好人好事做起来的,有些是在居委会的推动下做起来的,可是这些行为的可持续性是很难保证的。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放眼望去,实际上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小型社会里,而亲属、朋友及邻里的密切关系又是小型社会生活的主体。虽然现代都市中的人际关系冷漠而短暂,但我们还是不能说人们以往的紧密联系在都市生活中已经百分之百地被取代了。  相似文献   

12.
翻看别人影集时该说什么?唐加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口齿不伶俐,不会搞人际关系,常常为处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大伤脑筋。其实生活处处有学问,《红楼梦》中就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生活中一件小事也是你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与朋友、同事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涌入国门,它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文中从人际关系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总体特征,同时借助社会交换理论来诠释中国社会特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肯定社会交换理论在解释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们普遍承认这样一条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一能力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这两者中后者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6项原则供参考:不干涉别人“内政”,和平共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处世方式等等,我们又处于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交际圈,都要在这些关系链中学习、生活和工作。虽然,圈子里的人彼此认识、相互了解,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要想在圈子里有个好人缘,就必须学会招人喜欢,做一个惹人爱的人。幽默风趣,衍生快乐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最佳“润滑剂”,是持续交情、巩固友谊和挽回局面最好的“营养液”。除了庄重、伤悲等一些特殊情况外,任何环境和场合都需要欢乐的氛围和活跃的气氛,需要一个打破沉闷的“乐观分子”。谁都不会拒绝幽默风趣的人,因为他能给大家创造快乐,使圈中之人获得愉悦和轻松。幽默风趣的人,必定是圈子里讨人喜欢的人,但  相似文献   

16.
观众熟悉的“吃嘛嘛儿香大叔”李嘉存是位很特别的艺术家,书画、影视、相声,样样有造诣。他是书画行里的笑星,影视行里的书画家;他还是位美食家、收藏家;他多才艺、真性情,乐观厚道、好人缘儿。  相似文献   

17.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尺度,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能告诉我们如何给他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如何一直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它还告诉我们一个人际交往的误区,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对某人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郝懿 《职业时空》2008,4(10):14-14
秘书人员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上司、部属、客户等关系。也就是说,秘书人员的人际关系除了工作关系外,也存在非工作关系。这些关系有深浅、亲疏、远近、好恶之分。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社会效应。因为,秘书人员和任何社会人一样,都有各自的感情。这种感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工作中流露,以至产生不同的工作效应。俗称“熟人好办事”,就是这种效应的表现,对亲友,对关系好的总是提供方便,对交恶者则可能不理不睬,甚至恶语相加。这种效应不属于不正之风,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  相似文献   

19.
把握住成功的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耐基曾断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的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人虽然普遍重视人际关系对人生与事业的重要作用,但能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者却只有一少部分人。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金普琳先生将社交中征服人心的奥秘概括为容纳、承认、重视三大公式,金先生的“三大公式”和中国先哲们推崇的“容人术”不谋而合。“海纳百川能容乃大”,一个善于交际者必有高人一筹的容人之术。善于容纳不完善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乐于与自己在性格、志趣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于是便有意或无意地冷落…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谈到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更是高深莫测。文中试着从几个典型(人情、面子、缘分等)的侧面来阐述一下笔者对中国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