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段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并指出:在我国“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一论断从历史规律的高度深刻地阐明了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认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正确理解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划清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界限;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关键是划清其与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长期发展,导致新的资产阶级的产生。由于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和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其矛盾有着特殊的性质,即属于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对于这种新的矛盾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以避免矛盾性质的转化。政府只有高度重视并能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然经历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重大补充与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又重申并丰富了这个理论,使这个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向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跨越,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报告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形成的发展思路的枢纽。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就如何依据中国国情去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及其建设方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美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要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就必须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具体国情出发,排除“左”的右的错误倾向和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资本逻辑在整体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推动现代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资本逻辑内在矛盾运动的激化过程正是当代种种发展风险生成的内在机制.当今人类文明所遭遇的风险境况表明,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旨归的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可欲性、合理性和正义性.应对无人能幸免的风险挑战,消弭贫富阻隔和对立,以人本逻辑反思并超越资本逻辑,重建被资本抽象化了的生活世界,为社会主义的正当性提供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8.
赵家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作者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成长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完全的或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阶段划分;第二部分论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四个特点;第三部分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指明党的十三大报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又为这个理论增添了许多新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方论刊》2018,(11)
在分析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成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根本国情依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新时代阶段。在这一新时代阶段,中国共产党继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制度层面全面布局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时俱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突破传统的二元国际政治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美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学理上看,"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是对现阶段我国所存在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前资本主义的腐朽和落后因素间关系及其演变趋势,进行深刻哲学反思的逻辑结果。这一论断有三个相互联系、顺次展开的重要规定:把发展符合宪法和法律规范的、拒斥"权力寻租"和"裙带关系"等的非公有制经济与遏制、消除前资本主义的落后和腐朽的因素及其影响有机统一起来;在"立"中创造性地转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正确地引导和限制"资本逻辑"追求利润最大化趋向(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克服"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的局限。"驾驭‘资本逻辑’"的最终目的在于超越"资本逻辑"。这三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捏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科学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并有助于克服我们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认识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右"的或"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如果存在,它在什么范围内存在?这种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种剥削?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正确理解,关系到正确坚持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关系到对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评价。因此,需要好好研究。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对资本的哲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冲突突出表现为自然与社会的冲突、手段与目的的冲突、理性与情感的冲突、科学与价值的冲突、做事与做人的冲突,但归根结底,主要表现为资本与劳动即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冲突。透过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这一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人的价值诉求则会发现,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是相反相成的。当代中国要科学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全面发展,必须扬弃资本逻辑,重视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13.
高雄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的必然性,而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人格化为新的社会阶层,其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私营企业主也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国家实行强有力调控的条件下,私营企业的作用,私营企业主的活动及其对所有财产的支配和使用,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其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是应该的.党建战略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必然逻辑引伸.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最新发展。它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全面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四大把这一理论纳入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之中;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联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发展和理论深化进行了阐述,指出初级社会主义社会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非初级阶段的差别,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存在有其应然性。就理论视域而言,马克思对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的双重构建,提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自洽逻辑;就历史视域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资本意识形态属性的剥离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扬弃与超越;就现实视域而言,对资本要素的合理利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以多元视角切入,可将资本区分为不同类型,即所有权维度的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辩证维度的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观念维度的文明有序资本与野蛮无序资本等。每个维度下的资本均具备自身特殊的属性规定。与之相应,处理好三大维度之下各类资本之间的层次关系,探讨在合理利用资本的同时有效驾驭其逻辑本性,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依据,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五个基本特征:一、人首次真正占有了自己的对象性本质,但这种占有因对象世界的相对贫乏而不充分;二、人的才能的发挥首次取得了真正自主的性质,但又为谋生所局限;三、人的自我建造首次获得了积极的、“普遍的”意义,但仍受消极因素的影响,分为不同层次;四、人的社会关系首次成为真正属人的关系,但又带有旧的痕迹;五、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首次取得了真正的一致,但仍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以邓小平为主导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却被认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支撑的“实用主义”理论。恰恰相反,无论在逻辑起点还是逻辑论证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具备完整的科学形态,只是囿于其强大的实践特征以及邓小平独特的表达形式,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环节的特质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遮蔽,只有透过历史考察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真相才会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徐长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26-28
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之初就表现出了低效率。为此,从1957年起,我国就曾先后多次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修补式的“改良”,但无一例外没有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超越了我国的现实国情,因此,企图不通过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而仅仅依靠修补式的“改良”是无济于事的。 相似文献
20.
苏联和中国是全世界范围内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苏联解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凯歌高奏,日新月异。本文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从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不同认识和对本国国情的不同把握,来分析这一理论产生的根源、酝酿、形成、发展和深化。以便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指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