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刘晏的财政改革王棣刘晏是中唐时期有名的理财家,他对当时的财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刘晏为解决财政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并不是利用国家的政权力量,强制性地增加劳动人民的直接赋税负担,而是采取利用国家强大的经济力量来参与...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期的刘晏,是一个卓越的地主阶级理财家。他对于安史之乱后“民物耗弊,天下用度不足”的局面(《文献通考》卷十五),采取了一系列理财措施,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刘晏的经济思想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河南东明县东南),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卒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这段时间,正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于所入,于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中叶财政改革的原因赵云旗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一个封建王朝,特别是唐前期,威振殊俗,举世闻名,百余年间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个盛世。但是,到唐中叶(代、德、宪)却不得不围绕着财政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先后变均田制为庄园制...  相似文献   

4.
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商业经营,唐代以前基本上是完全官营或者完全民营,历史证明这不是最好 的选择。至唐代刘晏改革,以官营、民营二者有机结合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刘晏模式”形成。“刘晏模式”有着丰 富的内涵,对古近代社会有重大影响,对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常以“安史之乱”作为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乱前是贞观到开元的盛世,乱后则一蹶不振,直到黄巢农民大起义,唐祚寿终正寝。不过“安史之乱” 以后,有一事实却不容忽视。即唐代的历史仍然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而且到宪宗的元和、长庆间还出现了一段时期的中兴。从天宝年间即进入仕途的理财家刘晏在此期间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刘晏(公元715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幼年时就以神童之名闻于远近,甚至受到玄宗皇帝的青睐。8岁时被破格授予“太子正字”。10岁时,在长安兴庆宫勤政楼的一次盛大游艺会上,受到玄  相似文献   

6.
理财,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历朝历代的君臣论政,无不重在理财。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理财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理财思想的核心在于其指导原则,即以什么方式或通过何种途径,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以认为从《管子》、桑弘羊直到刘晏、王安石这一脉系,属于主张以发展农业与官营工商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富国的狭义富国论,另一支则是以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并为后世“重本抑末”继承者所发展,主张以农富国。与上述  相似文献   

7.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由盛转衰,国家财政支出日趋浩大,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便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刘晏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来扭转局面,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对盐法的变革。通过对食盐的禁榷,完善第五琦的盐法专卖制度,创设了通商法,国家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使唐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今东至)人,民国初年曾两度莅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为谋国库充裕,对当时已经陈腐和紊乱的旧苛税进行了改革,把整理财政与发展经济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国家财政得以好转,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因此,他获得了“中国第一流理财能手”的美称。  相似文献   

9.
学好用好邓小平理论,振兴内蒙古财政,这是事关自治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振兴国家和自治区财政,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金融发展阶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根 《人文杂志》2007,(2):131-140
中国古代农业金融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战国、秦汉到唐代中叶为第一阶段;自唐代中叶经宋、元到明代中叶为第二阶段;自明代中叶至鸦片战争前为第三阶段。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商人阶级分别在这三个阶段起主体作用。而中国古代农业金融史的研究,是当前农业金融建设、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振兴国家财政方略刘颖振兴财政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使财政工作真正发挥聚财、管财、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一直处于紧张运行状况,面临的困难日益突出。第一,国家财力严重不足,财政收入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2.
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后期的禁榷制度包括榷盐、榷酒、榷茶和榷铁制度 ,均是官营国有的垄断性工商业经营 ,以国家财政作为出台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唐代禁榷制度突出反映了封建帝制政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干预和操控 ,既促成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结构的前后变化 ,也极大地摧残扼杀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难以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13.
构建财税新框架,既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加快转变财政职能,推进以法理财,以法治税,从而建立起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4.
耿振东 《北方论丛》2010,(3):96-101
轻重学说是封建政府加强财政收入的理财理论。面对冗官冗兵、对外纳贡使北宋财政几于耗尽的财政状况,有识之士自觉地接受了轻重理论。他们对轻重学说中的"利出一孔"论重新作出阐释,对其垄断、抑商等特性结合北宋现实作出完善与修正,且提出了更合理的"权商贾"理论。继之,他们将这种理财理论付诸国家的财政实践,直接挽救了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轻重学说没有受到南宋士人的重视,究其原因,在于会子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为政府理财的轻重敛散之术。  相似文献   

15.
明代财政制度的演变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存在同步关系。明朝初期,财政制度有效运转促成了强大治理能力的形成;到了明代中期,财政制度的瓶颈开始出现,国家治理开始失灵;到了明代后期,财政危机持续,人民赋役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央集权体制无法维系,国家治理全面失控,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以史为镜,从历史与现代的多线思维解剖明代治国理财的精髓与糟粕,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中国财政与国家治理的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为突破口,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增进效率、实现公平正义,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历来重视财税工作 ,他指出 :“财税工作不仅要算经济账 ,还要算政治账、社会账。”这一重要论述 ,是新时期重要的理财思想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 ,是“三个代表”思想在财政工作上的重要体现。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论述 ,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把握财政工作方向 ,全面做好财政工作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既要算经济账 ,又要算政治账”是新时期重要的理财思想(一 )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必须算好经济账和政治账。在政府工作重心实现了以经济…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8.
许晖  毕学进 《东岳论丛》2022,(7):122-130+192
新时代中国财政治理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对历史理财智慧的挖掘与转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应,将历史上理财的定位、价值、管理、关系进行应时转化,形成了新时代财政治理的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智。在财政定位上,从“家国大本”向“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转化;在价值取向上,从“治民”向“为民”转化;管理体制上,从“利出一孔”向“两个积极性”转化;在财政秩序上,从“礼义秩序”向“公共秩序”转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财政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拓展理财领域发挥第二财力作用——贫困县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困惑与思索黄波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财政资金。它是财政预算的补充,也是财政对一部分补偿基金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的不同形式。从各...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都要讲政治。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财政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财政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财政收支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服务于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一、讲政治是财政工作的内在要求财政是政府理财关系的总和,是与政治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财政所形成的独特分配关系,是国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力量。同时,财政又是推行国家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工具。财政既是经济范畴,又是政治范畴,是两者的结合体。财政体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