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蒙汉族人名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文明标志。它不单纯是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符号 ,在命名和用名上还凝结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识、文化观念等。通过对蒙汉民族人名结构模式的探析 ,可以揭示其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它和民族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显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通过对中、英称谓语差异的剖析,从高低语境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绣花鞋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绣花鞋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外观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历史,同时也凝聚着各民族的聪明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文化共识与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逻辑起点探讨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首先必须确立一个逻辑起点。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民族凝聚力,它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否则,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我认为,民族凝聚力就是民族内部形成文化共识而促使民族成员相互吸引、团结、统一的作用。文化共识及其作用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为在民族主体(民族成员)文化心理的观念层次上形成认同而产生对主体本身的作用。①由此,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共识是否形成和处于稳定状态是判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与否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发展的状况。这样,必须在界定民族凝聚力内涵的前提下,揭示民族文化共识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表征状况(内容的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才能真正弄清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因此,我们研究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就主要是揭示近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行为在近代化过程中的认同特点,即民族文化共识形成的特点。我们知道,文化共识与文化一样不仅依赖于文化本身的传播功能而具有继承性,而且依赖于文化的实践性而具有创新性。因此,一般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随文化的发展而具有不同时期的文化共识,民族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5.
民族贸易,实质上就是在少数民族当中进行的贸易。它是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生产形式、不同产品、不同生活习惯之间的贸易。它有国际贸易的性质,但不是正常的国际贸易;有一般商业的共性,但又有别于一般商业。用历史的眼光看民族贸易,它是一个特殊性的贸易形态。对于这一个特殊性的贸易形态,应有一个特殊性的贸易机构专司其事,并采取特殊的经营方式,在各少数民族中进行贸易活动。 本文试图借鉴历史上旅蒙贸易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探讨现行的民族贸易体制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试论美国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历史发展和进程的不同,既有政治、经济的影响,又有文化精神的动因。美国近一百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进步,得益于它站在巨人肩上的起点,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更得益于它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精神。美利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和特殊文化起点的,欧洲大陆的民主传统、清教精神的弘扬、开国者的政治远见、林肯的伟大的解放、进步主义运动之于文化的拯救,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美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中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和睦相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海处于中原、西藏、西域、北方草原民族四大文化圈的交融地带,这里多种文化同住共存,互相采借,求同存异,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指各民族对于自己族属及其重要文化特征稳定的认同以及这种认同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的则是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它包括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在同一社会空间和平共处;各族人民具有多重的认同;有理性解决矛盾的机制等。文章还就青海形成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条件和青海经验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元明时期纳西族文化的多重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文化其实是由不同来源的文化因子(当然包括本民族特有的)以本民族特有的宇宙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为框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可以把民族发展视为这样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对新的文化因子的不断吸收及自身结构的不断协调创新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伴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伴随民族的存在而存在,只不过在今天发生得更为剧烈.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借鉴是发展的捷径,创新是发展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凝聚力的时代意义陈泰乾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秩序和思想文化方面特定的聚合、稳定的精神力量,是该民族的思想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为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人格和精神风貌。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一个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主客位视野中的冼夫人文化及其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远玲 《学术研究》2005,(8):120-123
冼夫人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现象。我们运用人类学主客位互换的方法,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冼夫人及冼夫人文化的看法:官方侧重于赞颂冼夫人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强调冼夫人文化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而民众大多把她作为英雄人物来敬仰,当作神灵来信仰,希望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群体的凝聚力。冼夫人文化是一个“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融合的典型,它的深层意蕴在于冼夫人是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体验的“原型”。  相似文献   

11.
邢莉娟 《兰州学刊》2008,(Z1):233-234
语言殖民主义是文化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意味着强势语言更大范围的传播。在历史上由于受到它的影响,促使了一些土著语的消亡以及混合语的出现;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推进,英语殖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融合,但是同时也使许多国家和民族丧失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著名的埃及阿拉伯历史学家艾哈迈德·爱敏又说;“要在两个民族中进行比较,必须彼此文化程度相当,断不能拿一个文明古国和一个游牧民族相提并论。这种情形,有如以婴儿的思想和中年人的思想相提并论。”这些论述,为我们讨论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提供了钥匙。但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包括审美心理的差异,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这一根本原因之外,还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不看到这一点,那就很难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民族,心理素质还会存在着差异。其次,对于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13.
英语谚语的民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宝库。它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每个民族都有为本民族所喜闻乐道的谚语。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之中。”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英谚措辞简练,内容精辟,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它说明的事理,总结的规律,以英国民族为立足点,与使用英语的各民族的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14.
民族是一个复合的文化共同体。构成民族的要素有生物的、地理的和文化的。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内在特性,有其自己的演变规律。 一、时代性和继承性 民族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各个时代的文化,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一时代的人们既是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体态语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惟一的、最佳的表达手段。体态语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关系密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体态语各有特色,为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歧义,体态语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民族心理、日常生活、审美现点、民族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种强力的粘合剂,它不仅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素质、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将国内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语言的各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我国就是以共同的中华文化所联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与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文化形…  相似文献   

17.
陈秋萍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88-189,191
广告创意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广告作为一种大众的消费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接受不同的广告创意,不同的广告创意则孕育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广告人应认识和把握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让中国广告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包括信仰、道德、习俗在内的生活方式的整体。生活是人的生活,文化凝结和传递的主体是人。人生活方式的特征反映文化个性,人生活方式的进步反映文化进步。但是,人生活方式的进步和特征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实现的,人在把文化印记打向自身的同时,也把文化印记打向了自然界。打向人自身的是人文化,打向自然界的是物文化,它是人的生活,人的信仰、道德、习俗在自然界的体现。文化凝结和传递的主体是隶属于民族的,不同的民族文化铸造了不同的人,不同民族打在自然界的也是不同的文化印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想研究民族精神,必须先掌握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论界根据不同的界定,对民族精神的概括也不同。民族精神不是一蹙而成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发展经过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几个时期,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它的境界,亘古不衰。  相似文献   

20.
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情感。“它反映着每个民族自身的祖宗崇拜、族属感情、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习俗,以及特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气度等内容。”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特定区域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变迁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学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