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低潮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运动,而往往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即要经历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包用、封锁、遏制和破坏中存在的,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比较缓和的时期,它们更能“集中精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给社会主义发展制造种种障碍,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暂时低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如果存在,它在什么范围内存在?这种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种剥削?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正确理解,关系到正确坚持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关系到对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评价。因此,需要好好研究。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是哲学专业的必修课 ,对它的学习既是建构扎实完备的理论基础的需要 ,又是培养人文精神、解决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精讲多读、联系实际充分讨论 ,使学生们奠定一个宽广厚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建国后50年代、60年代以至70年代我国绝大多数人是充分肯定的,但今天却有些人怀疑了,甚至反对社会主义。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不少人来说,是由于对以下一些情况出现的误解。 我们党为了总结近4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严肃、认真地指出了缺点、失误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遇到的困难;尤其苏联也在改革,采取了不同于我国的一些措施,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一些人便幸灾乐祸,说:“社会主义破产啦!”“马克思主义不行了。”我国有些人也就迷惑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这个理论的时候,没对未来的社会本质作过专门论述,但对未来社会的特征却作了详尽的设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了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我党根据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社会主义特征也进行过系统的概括,例如:1982年党的十二大曾经把社会主义特征概括为6条,1989年中宣部《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则将特征概括为8条。这些设想和概括,尽管有些提法在现在看来似乎有欠妥之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们却无不…  相似文献   

6.
张维贵 《兰州学刊》2008,(12):32-33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前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的封建主义现象,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是封建主义无处不在论,二是封建主义合法存在论。这两论都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存在着封建主义现象,是由我国的历史和具体国情决定的,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实际决定着封建主义残余存在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为了容许封建主义存在而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消灭封建主义残余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归化的正确运用并不违背翻译的忠实原则 ,而是这个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延伸和活用。当两种文化交融密切时 ,归化的需求则相对较少 ,当两种文化有明显差异时 ,归化的需求则较多一些 ,主要体现于译文的词、词组、习语三个方面。正确运用归化这一翻译补偿手段能够帮助译者解决在翻译原文时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直译困难 ,使译文更具有本民族文化色彩 ,便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9.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坚定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是当前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有时还会出现某种局部的、暂时的反复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851页)因此,社会主义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七一”前夕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四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的新要求。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激励全国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我有这样一个思路,想沿着它走下去,不断加深加宽认识。这是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可以说是认识途中几个大站的标记,细致而深刻的认识还只能放在以后的实践中。这个思路是这样的:社会主义从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上考察,可不可以划分这样三段,即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不能取胜的理论到十月革命,从统一的模式到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下面我就粗略地谈一下对每段主要是对后一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林金忠 《学术研究》2012,(2):89-95,160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认识,其思想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中心论”和作为原东欧国家改革之指导理论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由于这两种思想来源本身的固有缺陷,由此而来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认识局限于资源配置问题,却撇开了社会制度的内涵.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由一个具有三层结构(即表层结构、中间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我国30年的改革进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仅涉及市场经济的表层结构,而中间层及深层结构却未被触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30年后思考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方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使用比较方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了解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是通过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与以前的社会制度的比较来进行的;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的深入认识,也只有在实际的比较中才能得到。 一、全面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起1987年第3期《哲学研究》刊登了王志健先生的《论机遇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本质》,对人们认识机遇方法颇有启发。但是,该文对机遇的本质的观点,对科学劳动者截获机遇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见解,都很有商榷的必要。该文提到的杨敏才、李光先生的《论科学发现的机遇》一文(见1983年第9期《哲学研究》,以下简称《机遇》)的某些见解也有推敲的必要。至于现代科学发现中机遇的新特点,以及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在论证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些政策、措施是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从所有制角度去辨别和判断,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是社会主义,很少从生产力角度去判断。开放地区公有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办了一些“三资企业”,虽然生产力发展很快,但人们总是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它,不时提出“这是社会主义吗?”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在现代社会主义观念下对中国国情的准确定位,它有助于我们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把握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它不是因为中国落后而向完备的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而是根据当代世界发展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结果.我们必须根据初级阶段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的创造精神,坚持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也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决定,城市改革也要逐步全面地展开了。六年前,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曾经尖锐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140页)这震聋发瞆的论断,既指示了改革的紧迫性,又说明了改革的性质和目的。回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历程,谁都不能否认正是改革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了生机、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再认识韩庆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式,而是商品经济发达阶段的资源配置方式或手段,虽然也属于商品经济范畴,但是,它比商品经济要高一个层次。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把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正确理解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划清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界限;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关键是划清其与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正值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召开理论座谈会,天津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也专门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这对于今天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到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一脉相承,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现将部分学者的论文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