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型文明形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指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小康社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承接性、关键性和全面性要求我们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再论"弘扬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世杰 《社会科学》2008,42(4):14-18
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自古以来,我国有丰富的优秀的生态文化,我们应该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生态文明的具体指标.这是满足生态需要,弘扬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弘扬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首先论述生态文明的作用。弘扬生态文明 ,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接着分析我国近年来生态文明遭受破坏的情况和问题 ,提出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要措施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治理并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消费 ;运用法律、经济手段 ,促进生态文明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最后强调 :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不仅能够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认知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研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原因,对于全国新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层次性与艰巨性的特征.认识其层次性,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在不同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其艰巨性,则可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应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现存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吸纳进来,将经济活动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文明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尤其是价值现等方方面面的根本变革,最终使工业文明跃升为生态文明形态.当前,我们应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作为理想的生态文明形态的引导下,促进现实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应走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两大战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是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纠正传统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和整体功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和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发展。公众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出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5,(1):296-297,293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范畴,作为跨世纪人才的当代中国大学生,面对当前的形势,必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这就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小康是人和生态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社会状态,是良好生产方式的表现,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生态小康建设的基本内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虽然推进了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解决生态问题、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虽然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在分析公众参与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重要性及其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祝伟 《理论界》2009,(7):14-15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为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它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对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分析探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玉香 《理论界》2013,(3):77-7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笔者认为,这一成熟思想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支撑,主要体现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对立统一规律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质量互变规律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实践性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成效取决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作为重点部分论述,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含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当前,我们重温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最大掌控者,如何科学定位其职责担当、规范其施政行为,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阐明了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职责,剖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生态责任意识、加大生态公共服务、发挥生态管理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健全参与机制等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既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考虑人及其社会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提倡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原则,反对对物质消费的无限度追求.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国民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19.
李桃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99-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引.生态文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生态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与生态制度文化内涵,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与当代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有着相通相承的价值诉求.在生态文化多元性基础上深入解读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价值,挖掘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挥其内生性作用,对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